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623407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的报告 市委政研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精神,中共X省委、省人民政府,县区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扎实有效地推进我市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按照X县区委关于20X年重大课题调研计划的通知要求,我局组织相关科室人员深入全市部分镇乡开展示范镇建设工作调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X县区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方案,将对我市5个示范小城镇建设起到极大的推进和促进作用。附:XX县区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推进方案X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年月日 XX县区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推进方案 为贯彻落实XX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抓

2、好我市在全省100示范小城镇中的1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推进全市2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要求 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发展定位。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注重特色发展,彰显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民族风情和文化品位特色,建设“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城镇。坚持多元投入,整合各类资金,统筹推进小城镇机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市直相关部门工作责任,推动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率先出形象、出效益。 二、工作目标 规划工作目标。提升优化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总体规划

3、,完成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详细规划,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 建设工作目标。重点完善示范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项目库。实施个省列市级示范小城镇“8个1”工程。每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或完善1个路网、1个标 准卫生院、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农贸市场、1个市民广场或公园、启动1个污水处理设施或垃圾处理设施、建设1个敬老院、建设1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4个省级示范小城镇“8”工程,即在“8个”的基础上,力争建设1个体育场、1个产业园区、1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具体工作安排见附表1)。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示范小城镇建设城镇综合体。 特

4、色发展目标。按照“三小一特”的要求,打造“精致小镇、美丽小镇、富裕小镇、特色小镇”。4个省级示范小城镇编制“三小一特”发展规划,个市级示范小城镇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适时编制。结合各示范小城镇特点,打造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小城镇。 社会发展目标。社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加5以上,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1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1以上;12个示范小城镇新增城镇人口2-3千人,城镇化率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12个示范小城镇完成政府投资13亿元以上,拉动社会投资13亿;1个示范小城镇培育12个主导产业,创办3

5、0个小微型企业,建设1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健全2个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 绿色生态目标。4个省级示范小城镇按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标准进行创建,8个市级示范小城镇按省级绿 色小城镇要求进行创建。力争茅台镇列入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名录,培育2个省级绿色小城镇。 三、工作原则 (一)规划先行,特色发展。以规划为龙头,结合交通区位、自然资源、产业构成、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和建设,着力提升示范小城镇特色和品位。 (二)项目推进,有序发展。以项目为抓手,强化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引导和推动农村更多人口向示范小城镇有序转移。 (三

6、)多元投入,统筹发展。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强化招商引资,吸纳金融支持,通过多元化筹资,积极支持和推动示范小城镇协调发展。 四、重点任务 202X年,按照“四定三集中”的原则,确保完成重点任务。即:定路线图:优化规划,完善设施,培育产业,强化管理;定工作量:完成政府投资1.3亿元,拉动投资3亿元;定时间表:第一季度重点完成规划优化,第二季度重点抓重大项目确立,第三季度重点抓全面实施,第四季度重点抓督查考核;定责任人:市级联席会议决策部署,市直相关部门对应落实,帮扶单位承担“包干责任”,“一包到底”,市人民政府推进落实,县、区(市)政府组织实施,示范镇政府承担第一责任;集中人力:建立联席会议、部门对

7、口帮扶、 吸纳专家智慧、依托基层力量;集中物力:争取中央和省项目支持、市级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项目倾斜、县级政府整合项目统筹安排;集中财力:政府加大投入、帮扶单位专项资金、整合资金捆绑使用、金融优先支持、推进招商引资。 (一)完善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文件。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指导和帮助下,研究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和指导性文件,为推进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市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基本情况信息库。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和示范镇政府,各帮扶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 (二)建立示范小城镇工作台帐,健全基础数据信息库。规范“一镇一档”

8、制度,建立示范小城镇规划建设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台账,动态收集完善相关文本、图片、指标等资料,在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率先推行信息化管理,健全基础数据信息库,逐步在全市推开。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和示范镇政府,各帮扶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三)提升优化1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规划。结合示范小城镇自身发展实际,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要求和“六型”小城镇的特点,提升优化总体规划,月底前组织对总体规划(含“四小”专章)进行审查,4月底篇二:X市小城镇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XX市小城镇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XX市现辖三区九县,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共180个乡镇、办事处

9、,总人口42万。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小城镇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一、以生态城镇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 1、以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临沂村镇分布面广,环境、资源、区域差别较大,在村镇建设中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抓试点,树样板,以点带面,全面提高。重点抓好全市9个全国重点镇、2个X省中心镇、23个市级重点镇的建设管理,通过推广典型村镇的先进经验做法,带动全市村镇建设。 按小城市的标准来建设中心镇。启动新一轮规划修编,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

10、体规划,科学确定中心镇的规模、性质和发展目标,结合农村旧房改造,规划镇域集中居住区,合理布局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人口向驻地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中远期目标要达到镇建成区面积57平方公里,镇驻地常驻人口5万人以上。 2、以完善基础设施为目标,大力增强村镇服务功能和承载力。重点搞好道路、供水、排水、沼气、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大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滚动发展,提升村镇服务功能和承载力,为村镇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提供载体和平台。全市现有村镇道路总长度385公里,安装路灯85盏,有6个乡镇自来水厂,自来水普及率达90%,累计发展户用沼气池3

11、0余万户。 气化临沂工作。目前,中心XX县区向县城、中心镇输配天然气管网建设全面启动,计划三年内完成泰青威天然气长输管线临朐分输站到X县区的次高压管线,向临沂供气能力为每年5亿立方米,使中石油给我市的供气能力达到11亿立方米/年。完成临沂城各县的次高压管网,实现九县全部用上管道天然气,同时根据各乡镇和中心村的情况逐步将管网向村镇延伸,力争202年实现“气化临沂”。根据中心村、连片社区建设情况,到202X年全市3个中心村全部用上清洁、高效的天然气,目前的液化石油气、沼气作为中心村和连片社区建设当中的过度燃料。 水治污工作。新建道路和社区将全部实行雨污分流制。乡镇及连片开发社区新建道路和社区时,实

12、行雨污分流制,规划建设一次到位,同时设计、同时建设。社区内配套建设 化粪池,避免重复建设和运营浪费。计划利用5-6年的时间,至125末全市每个建制镇基本建成一座小型污水处理厂。有条件的地区,在县城周边乡镇、社区建设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或者配套污水管网,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目前,全市污水处理厂达到25座,日处理能力8.3万吨,为全国地级市平均水平的6倍,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所有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 日常保洁工作。各县区、各建制镇负责垃圾处理有偿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不断推进垃圾处理服务费征收和物业化管理体制建设。环卫所等专业机构负责有偿服务费用征收。实

13、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村(居)社区按照300-00名在册人口配备1名专职保洁员,负责路面清扫、河沟清理、垃圾分类收集至垃圾池。村(居)社区要配备垃圾运输车等清扫清运设备,每1015户或每幢住宅楼至少设立1只垃圾箱,每个村居、每个社区至少设臵座垃圾收集点或自卸垃圾箱。村集体配套物业管理费用。 3、以生态城镇、园林小城镇为抓手,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在全省率先推行市级“园林小城镇”、“生态城镇”评比命名工作,形成一套科学周详的指标评价体系和申报、评审办法,考核指标涵盖经济发展、人口就业、城镇建设、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市容环境、居民生活等七个方面 内容,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同时、鼓励县城、建制镇积

14、极争创省级、国家级园林县城、城镇,极大促进了园林生态环保型城乡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以建设“百年住宅”为方向,全面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自02年开始,市建设局先后组织了五次农村住宅设计方案竞赛,编印成五种图集,印制1500余册免费发放到乡镇和村庄,引导农民群众按照优秀设计方案,建造实用大方、造型美观、质量安全、经久耐用的“百年住宅”,满足了农民群众搞好住宅建设的迫切需要。2X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全市202X年竣工728户,在建27171户,危房改造20498户,有55个村庄实施集中建设,形成了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市委

15、、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市财政20X年度3亿元专项资金分三批拨付,各县区配套资金317万元。市土地增减挂钩周转金已拨付71万元。各县区为农户办理小额贷款10159户,贷款金额3972万元。全市共减免配套费23372万元,节约设计、图审等费用90万元。 二、调整优化小城镇产业布局,增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明确小城镇建设发展目标。按照区域“产业中心、居住中心、基础设施中心、社会服务中心”的定位和小城市 的建设标准,打造“规模大、产业强、设施全、环境美”的明星镇。科学确定小城镇的规模、性质和发展目标,结合农村旧房改造,规划镇域集中居住区,合理布局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人口向驻地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2、全面规划中心镇、中心村。调整完善城镇村结构体系,形成城镇化水平提高和农村、农民减少的良性互动机制,构建起中心城市县城建制镇中心村(农村社区)有机结合、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村体系。根据我市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形势,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村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