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抒情方式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62092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词抒情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典诗词抒情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典诗词抒情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典诗词抒情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典诗词抒情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诗词抒情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词抒情方式(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古典诗词的抒情方式(上)snow一、古典诗词常见的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 (1)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2)借事抒情 因事缘情 (3)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4)咏史抒怀二、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什么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特点: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例: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下!” 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 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乐府诗集 鼓吹曲辞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

2、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三、间接抒情的几种方式及其效果: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 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一)、借物抒情:即借助某物象、意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1、要弄清:第一,借什么物?那物有什么特点?诗人如何将那物的特点与人的感情相联系,即找到他们的 共鸣点;第二、诗人抒发的是什么感情,是悲?是喜?是怨?是恨?第三:要懂得哪些物即意象是抒 发哪种感情的如月、杨柳。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注: 深秋的习习冷

3、风,吹走了绿色的夏景,满地的金黄依然显示秋天的 成熟,总会让人为之感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开花落本是自 然界生命的流程,落花不惜生命凋零,为爱可以粉身碎骨,化作泥尘的挚爱来滋 润爱的根源,古往今来的诗人都为永恒的爱而沉醉在秋的意境中,寒来暑往,春 红夏绿秋黄冬白,多少痴男倩女都为着这无情的变化而感慨。)例: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 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 沙洲冷。这首词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表现了作者被贬谪黄州时期的 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格。作者把自己的主

4、观感情物象化,达到了生动具 体感人的艺术效果。(二)、借事抒情 :因事缘情 事-事情、事件 例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斋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注: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 念。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 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后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 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例张籍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高考诗歌鉴赏题

5、答题技巧一按诗歌体裁分类把握主旨(3类):写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即事感怀诗二关注切入点寻找提示(4点):题目 重点词语 补充注释 试题选项三赏析方法:(5法):1赏析表达效果:诗眼-词类活用、修辞效果、绘形摹态 佳句-句式省略、句式倒装、音韵平仄2赏析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对比、夸张、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反语、烘托、用典 对仗(对偶)、通感(移觉)3 赏析表现手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4 其他艺术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渲染、铺垫、过渡、伏笔、照应、抑扬5 三对儿关系: 虚实关系-由实到虚、由虚到实(虚实相生) 动静关系-由静到动、以动衬静注意:分析动静关系的前提必须是共时共境同

6、一画面 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景衬情(乐景&哀景)缘情记景-情景交融(乐情&哀情)四诗词中重点鉴赏的词:1 动词-看有无使动用法2 修饰词(形&副)3 意象组合的名词4 特殊词:(1)叠词-增强韵律感加强情感的表达(2)拟声词-使诗文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3)颜色词-一般表明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画面感从而渲染氛围五分析评价鉴赏主观题的一般语言样式: 此诗的()字句通过描写()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的()句运用()手法,描绘()情景,塑造了()形象,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六主观题答题思路步骤1 内容鉴赏:(1)诗中写了什么(2)主题是什么2 写法鉴赏:(1)写作角度 (2)

7、写作思路 (3)修辞手法 (4 )组织手法(指材料的使用) (从这四方面答不会丢采分点的)3 词语鉴赏(叙析评)(1)含义-词语本身的含义+词语在诗句中的含义(2)意境-分析词语运用的表达技巧及突出了静物什么特点(3)作用-从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主观感受+给读者怎样的感受(4)总评:此词句不论是在语言提炼上还是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很有新 意。注意:这句话为套话,要会说啊4 分析动词在诗中的作用时:(1)解释动词含义(2)说明动词的作用对象及表达效果 主语为人时,说明动作发出者的主观感受及思想情感 主语为物时,若有动静关系则分析一下两者关系和表达效果及 所抒发的情感)(3)情景

8、交融,升华思想5 写景鉴赏:( 1)观察角度、距离(2)分析景物的-形、声、色、势、态 (3)说明渲染了什么氛围6 修辞手法鉴赏:( 1)指出修辞手法 (2)说出此手法在诗中的作用并解释诗中语句 (3)说明表达的情感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 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 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 “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 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9、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 自己的情感。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 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 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 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 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 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 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 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 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 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 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

11、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 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 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 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

12、络;既要对各 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 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 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 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体诗);按字数,可分为四言、五言、 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即事咏怀诗、 咏史诗等。而词按风格,又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3把握诗歌的主要特征。即诗歌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4强化格律意识古

13、代诗歌,多数讲究格律,所以必须强化格律意识,对诗词的平仄、对仗、 韵脚、词牌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5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1)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 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 、含蓄蕴藉等 。(2)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 山、寄寓 、寄托、衬托 、烘托、渲染、侧面描写、对比、 起兴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3)语言特点类 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14、、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质朴清新 、淡雅、词藻华丽等 。(4)风格类 沉郁顿挫 、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 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5)文章结构做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等。(6)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水乳交融等。6掌握修辞方法在诗歌中运用的特点 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双关、互文、等其次,读懂诗要注意运用方法1借助题目、作者、注释。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 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 地理解诗歌。作者:确

15、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 观点态度作铺垫。注释:可以了解作品创作背景。2学会从内容上分类鉴赏诗歌。古代诗词的分类古代,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 叹。但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概括为: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 等。掌握各类诗的特点极其方法。(具体鉴于篇幅,不赘述)3借助背景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背景的了解。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 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 接的影响。因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4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 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5、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古典诗词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 视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的分析理解,从而在某些时候不能全面客观地鉴赏出作 品的真正意蕴。形象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6注意作品中的“典故”运用。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