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自卫行为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616190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的自卫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动物的自卫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动物的自卫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动物的自卫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动物的自卫行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的自卫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的自卫行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的自卫行为吴震宇 中山医学院 13980025内容摘要: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存着约150万种动物。动物在与 自然界和其他生物的相互争斗中,学会了许多自卫的本领。可以说, 自卫能力是动物必备的一项生存技能。各种动物的自卫本领可谓五花 八门、妙趣横生。扑朔迷离的保护色、针锋相对的自卫术、惟妙惟肖 的拟态术、化险为夷的“化学战”、貌似强大的威慑术和偃旗息鼓的装 死术等都是动物所使用的自卫本领。关键词:动物自卫逃遁外壳拟态保护色反击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各种生物之间由 于食物关系而形成食物链。各个物种都是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要想 生存、繁衍就必须掌握对付来犯之敌的手段。不同的

2、动物的防御手段 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壁虎断尾。枯叶蝶体色、形状像枯叶。 尺蠖会伪装成小树枝迷惑敌人等等这些都是动物的自卫行为。下面重 点提几种动物的自卫行为一、逃遁逃遁行为是指遇到危险时动物快速躲避天敌的一种行为,也是动 物最常用的自卫行为之一,包括跑、跳、游、飞等。如气温较高的季 节,虎斑颈槽蛇非常活跃,当遇到危险时,如附近没有裂缝、巢穴可 回缩,其首先采用的方式是快速逃遁。逃遁时体态基本成直线型,逃遁方向多向附近的草丛或灌丛。在水塘附近时其遇到惊吓会快速跃入 池塘,喙端浮出水面游到池塘对面,如强烈惊吓则会潜入水底游到对 岸。又如羚羊在被捕食者追逐时经常改变逃跑路线以迷惑敌人。杨裳 夜蛾

3、前翅色似树皮,而后翅色鲜艳,平时藏于前翅之下,遇敌时突然 露出,趁天敌困惑之际得以逃遁。逃遁中,夜蛾又会停在树枝上,将 后翅隐藏于前翅下,在捕食者面前再度隐匿。这些都是动物的逃遁行 为,也是大部分动物遇到危险时首要选择的自卫手段。捕食者与被捕 食者在你追我赶当中也实现了共同进化,拥有更加先进的身体机能。二、坚硬的外壳如果你是一个好莱坞设计师,想塑造一个刀枪不入的超能战士, 最好从三带犰狳那里去汲取灵感。所有种类的犰狳身上都披有一层坚韧的盔甲外壳(由许多细小的 骨片构成,每个骨片上长着一层角质的鳞甲),这层保护外壳能让它 们抵御野猫等食肉动物的攻击,而三带犰狳还能将自己卷成圆球状, 并完全密封起

4、来。三带犰狳生活在南美洲,在其外壳上生有三个关节 索,使得它们能够灵活自如地卷曲自己。由于肩部和腰部的骨片无法 与皮肤连接在一起,因此,壳内有很大空间能让其头、尾和腿缩进去。 同时,外壳还具有良好的保暖作用,能让犰狳在冬季活动自如。当然,最常见的拥有坚硬的外壳的动物便是乌龟无疑了,龟的甲 壳由拱起的背甲和扁平的腹甲构成联接背、腹甲的部分称甲桥整个 龟壳呈盒状,一般龟的头颈、四肢和尾部在其中能自由伸缩,起到较 好的保护作用凭着如此坚硬的外壳,乌龟纵使爬行缓慢,但也成功地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当中生存了下来。二、拟态拟态是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 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物适应现象。

5、拟态可以起到避免遭受敌害攻击保 护自己的作用。模拟者与被模拟者必须非常相似,被模拟者分布广、 数量多、色斑显眼并具有不可食性或刺和毒,因此其典型显眼的色斑 是真正的警戒色,模拟者则往往在形态、色斑和行为上模拟被模拟者而在生存和安全上得到好处。在巴西的一些小河里生活着一种叶形鱼,它身体扁平而呈黄褐 色,头部前端还生长着一个和叶柄相似的吻突,当它在水底不动时, 与落在水中的树叶毫无差别。裸蛙鱼浑身长有许多增生物和棘鳞,当 大鱼觅食从它身边游过时,会把它当做水草,甚至有的大鱼还用嘴吻 一下这种奇特的“植物”澳洲海马全身长满了突起物和丝状体,当 它在海水中轻轻漂荡时,犹如一丛活海藻,因而可在敌害面前蒙

6、混过 关。被称为“伪装大师”的章鱼,它的拟态术更是技高一筹,有时把 自己伪装成一束珊瑚,有时又把自己装扮成一堆闪光的砾石。四、保护色保护色指动物体表的颜色表现为环境中主要的占优势的色彩。不管是被捕食者还是捕食者的体表都有可能存在保护色,其作用是减少被对方发现或与对方相遇的机会,达到隐蔽自己的目的。如,草地上 得蝗虫体色为绿色,避役的体色能够随环境的色彩变化而变化并与环 境的色彩保持一致;又如,北极的雷鸟、雪兔、银狐等在夏天时体表 颜色是褐色的,在岩石和稀疏植丛中栖息和觅食,到了冬天,它们的 体表颜色变为白色,与周围的雪地融为一体。这种利用体色变化保持 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一致以隐蔽自己的本能,是在

7、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获 得并遗传下来的,因此许多动物都选择了保护色隐蔽这一个策略。当 有些动物的体色不能像避役随所处环境的变化很快地改变过来,它们 就采取了另一种策略,就如很多蛾子的体色是灰褐色的,它们白天伏 在灰褐色的树枝树干上一动不动以隐蔽自己,到晚上才飞出来觅食和 找配偶,天亮时又飞回到与自己体色相似的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六、反击动物在与敌害相遇并受到攻击,通过各种手段仍不能摆脱伤害 时,往往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反过来攻击对方,尽力保护自己。长 有爪趾的动物,如猫或浣熊,会靠踢和抓来保护自己。同时它们也可 能会咬。袋鼠不仅会用长有爪的前肢猛击,而且还将身体向后靠在尾 巴上然后用后腿踢,用其粗

8、壮的后肢上的利爪向下挥砍。诸如小鸡等 的鸟类在挣扎逃跑时会又抓又啄。大鸟也会踢敌人。例如,鸵鸟会踢 打攻击者,用其长达10厘米(4英寸)的利爪向下挥砍猛击攻击者。 鸵鸟踢打的力量足以杀死一头狮子。有蹄动物也会踢打攻击者。它的 唯一掠食者 狮子仅被长颈鹿踢上一下,就有可能丧命。斑马用后 腿踢打追来的掠食者,能踢碎后者的颚部或颈部。许多动物没有爪或蹄,但可以利用其他附属肢体进行防御。龙虾有一对叫做钳的大爪, 用来捕捉或弄碎蟹、蚌和其他猎物。龙虾还用钳来防卫。一只龙虾用 钳夹的力量足以弄断一个人的手指关节。不能叮蜇的昆虫通常会 咬有时这种咬伤是很痛苦的。动物在与敌害相遇并受到攻击,通过各种手段仍不能

9、摆脱伤害时,往往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反过来攻击对方,尽力保护自己。这些行为都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 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正是这些自卫行为,才使得动物在“适者生 存”的在自然法则下顽强地生存下来。但这些适应性只是在一定程度 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如具有保护色的动物,虽然躲过了视觉的追逐,但往往被嗅觉发达的天敌所捕获。眼镜蛇令大多数生物望而生畏,但却是獾的美食。虫的悲剧又恰恰就在茧上,金小蜂正是借助于茧对棉红铃虫的束缚作 用,顺利地将卵产到它的体内,这也可以说是“作茧自缚”了。参考文献:克里斯蒂娜威尔斯登的动物行为:动物的自卫孙宝刚的动物的防御行为参考维基与百度搜索得到的文献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