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615955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古诗词赏析(2)来源:本站原创 2011-12-20 12:44:02标签:七年级语文 古诗词赏析中考热点资讯 免费订阅(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寂静(深幽寂静)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整理欢悦(宁静、空灵)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3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万籁俱寂,由这两句,我们很

2、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4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二)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答:写景的诗句是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整理忧国忧民的情怀。3赏析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4这首诗是如何来写景的?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2分)这首诗是三四句写景,既是实写,

4、又寓想像。写出了洞庭湖壮阔和气势恢弘的特点。(评分标准:2分,写景和特点各1分,意对即可。)5杜甫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2分)与亲朋失去了解,而且自己年老多病,孤单寂寞;更重要的是国家风雨飘摇,天下到处兵荒马乱。是个人的颠沛流离和国家的动荡不安促使着诗人凭轩涕泗流。(评分标准: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十一)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品析词中更著和开的作用。答:更著二字力重千钧,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开形容尽管环境是如此恶劣,对梅花的压力是如此之大,但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

5、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2比较此词与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答:共同之处。其一,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其二,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其三,都赞了梅花的高尚品格。不同之处。其一,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其二,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游的词低沉孤高。(十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6、白发生。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答: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2全词抒发了整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整理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3.表现整理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4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5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6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

7、的气氛。7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8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比喻、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9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整理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10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整理怎样的理想?写出了整理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11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整理怎样的感情?抒发了整理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苍凉沉郁的思想。1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整理渴望驰驰骋沙场,为

8、国立功的情感。(十四)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根据此诗写出四种具有西北高原特色的自然景物归雁、大漠、长河、落日。2诗句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圆都用得逼真传神,试言其妙处。答: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一个直字写出了大漠辽阔无边,狼烟笔直地冲向天空的壮观景色;圆字表现出日与长河相映成趣,给人以温润之美。)3.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属国过居延指过居延属国。

9、)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整理是秋天出塞的。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答:大漠的大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孤是写其景物的单调;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惟有长字才能表达

10、出给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长一直又一圆,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间,大气浩瀚又沉寂苍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6本诗从体裁看是五律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

11、入胡天。7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这首诗,整理重在写景。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点明出塞的季节是春天。9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诗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8全诗叙述了诗人出示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十五)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对这首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D)A前四句从传说入笔,思接千载,心生遐想,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表现了人们登

12、黄鹤楼常有的感受。B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满目盛景引起难禁的乡愁,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C前半首与后半首相互映衬而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D这首诗意境开阔,沟通古今,情景交融,十分感人,然而艺术夸张使人想当然地心入其境,怅然生情,竟至于以假乱真,显然过分。2诗中最能概括整理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3李白登上黄鹤楼,曾自愧不如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请你说说黄鹤楼这首诗好在哪里。答:抒发了对千年名楼黄鹤一去不返的怅惘之情,激起人们的共鸣。前四句从传说着笔,引出内心感受,景寓情中;后四句展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表现了整理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优美感人。诗篇交替出现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弘;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