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来源及考查特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61590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来源及考查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来源及考查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来源及考查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来源及考查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来源及考查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来源及考查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来源及考查特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来源及考查特点以2013年浙江省中考试卷为例浙江省上虞市实验中学 朱伟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首次提出了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在这一要求的指引下,2012年和2013年各地中考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考查明显得到加强,命题也在向“多种材料组合”和“较为复杂”发展。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凡考查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能力的,绝大多数都采用综合性学习的形式,或在综合性学习的考查中,结合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它要求

2、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与阅读经验,从所给材料中筛选出各类相关信息,并能够根据题意要求,进行取舍整合,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一环节的设计,对于考查学生排除干扰信息,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主要信息的能力十分有效。 在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阅读考查这方面,整体起步较早,步子又迈得较大的要数浙江省。浙江省共有十二个地市自主命题,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了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要求以后,2012年浙江省的宁波、义乌、嘉兴、舟山等地试卷均将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放在现代文阅读部分进行考查,2013年,扩大到8个地区作为现代文阅读材料进行

3、考查(另有3个地区作为综合性学习材料进行考查),平均分值约占总分的10%。一、材料来源与组合方式分析这两年各地特别是浙江省中考试卷,非连续性文本测试材料的来源,几乎都离不开网络(互联网),或者说,都能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优势。但组合方式各有不同:1 纯网络摘引网络海量的信息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百度、雅虎、搜狐等搜索引擎又为素材的获取提供了最为便捷的通道。2013年温州卷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即以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为搜索平台,在“百度百科”中选取了台湾文化名人蒋勋的各类材料让学生阅读分析,内容包括“百科名片”、“艺术人生”、“人物写真”、“人物轶事”、“个人语录”、“

4、社会评价”等六个板块,有的板块内部还有非连续的几个文本,如“人物轶事”有两件,“个人语录”有六条,“社会评价”有三个。2 报刊摘录辅以网络摘引这种组材方式较为自由,材料之间容易互补。如台州卷以“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为题,引述了长江商报、齐鲁晚报、瞭望、生活晨报、今晚报等五家报刊的材料,又辅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一张统计表和“中关村在线”的两则材料,共同组成一个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阅读文本,内容包括“病例回放”、“调查统计”、“专家观点”等。采用同样方法的还有宁波卷,在“关于垃圾食品的阅读”的标题下,“垃圾食品”、“解读误区”、“问卷调查”、“两项研究”、“明星代言”、“一次会议”等六个

5、板块全部来自互联网和世界博览等三本杂志。3科普资料加媒体信息生活化的科普资料往往被命题者看好,有的甚至直接将组合式的科普文本作为阅读考查对象,如绍兴卷地震来了怎么办?就直接选自某科普杂志,只是作了一些删改。但更多的是将有关科普资料与媒体信息相结合。如丽水卷,在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气污染的标题下,引用了五则“环保资料”(其中包括一张空气质量指数分级表)和三则媒体(主要是互联网)信息。 4权威调查加媒体信息 权威调查一般都以表格的形式出现,与以普通文本形式出现的材料组合起来,可以考查学生从不同阅读材料中快速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所以也被命题者看好。义乌卷“关于读书的主题阅读”以及衢州卷“走进数字化阅读”

6、都采用了权威调查结合媒体材料的方式。二、命题特点与考查重点为有效考查学生快速阅读文本材料,综合比较相关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归纳要点的能力,各地在命题方法上,也反映出一些共同的特点,在此作简单分析,以供广大师生在日常教学中参考。 1对指定内容进行概括 这几乎是所有“非连续性文本”命题者必定设计的题型。只是概括的范围与要求有所不同。如:(1)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则材料的内容。(义乌卷关于“读书”的主题阅读)(2)根据【权威调查】所提供的信息,概括出我国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的基本情况。(衢州卷走进数字化阅读)(3)学校刊出了一期以“光盘行动”为主题的校报,其中

7、“社会聚焦”栏目刊登了以下三则材料,请你仔细阅读,概括出这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湖州卷“综合性学习”) (4)什么是垃圾食品?请用一句话概括解释。(宁波卷关于垃圾食品的阅读)(5)什么是电脑视疲劳综合征?阅读材料后简要回答。(台州卷“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6)综合上述文本,简要概括主要内容。(丽水卷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气污梁)(7)蒋勋的主要成就有哪些?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温州卷百度百科蒋勋)上述八例中,有的要求对指定板块进行概括,如(1)(3),有的则要求结合全部材料进行概括,如(5)(7)。2 从规定范围(对象)中提取信息或判断信息正误从较为复杂的组合型阅读材料中

8、快速准确地提取信息,是现代生活必备的一项能力,也是学生面向未来的实际需要。学生必须学会排除干扰信息,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主要信息。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表格所包含的三条信息。(2013舟山卷“综合性学习”) (2)阅读【材料一】,写出图表的主要信息。(义乌卷)(3)【人物轶事】写了蒋勋重要的人生选择。他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根据上面有关材料简要回答。(温州卷)(4)“被困”部分共8条,为便于记忆,现将有关信息进行整合,请你根据内容提示,完成下文。(每空不超过10字)(绍兴卷地震来了怎么办?)(5)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衢州卷)(6)阅读上述文本,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

9、一项。(丽水卷)(7)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宁波卷) 前面四例要求提取指定部分有关信息,后面三例要求结合全部材料进行判断。从上面七个命题中还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取信息的,一般范围有所缩小,而针对全部阅读文本进行信息筛选的常常采用选择判断的形式。这实际也是为了降低试卷的难度。3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与探究(1)分析【材料二】,请你分条写出造成低劣少儿读物进入市场的原因。(义乌卷)(2)请你根据【调查统计】及上述其他材料,写出“青光眼出现年轻化趋势”的两个原因。(台州卷)(3)根据材料,探究人们喜欢吃垃圾食品的原因。(宁波卷)(4)阅读上述材料,概括出数字化阅读被广泛接受

10、的原因。(衢州卷)(5)分析文本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丽水卷)(6)“在室内”和“在室外”的防护措施,共同强调的一个要点是 。(绍兴卷) “非连续性文本”往往具有丰富的信息,除了要求学生能够快速而又准确地把握主要(有效)信息外,还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探究。从上面几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较多的还是让学生对阅读材料作浅层次的分析与探究,如让学生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原因”。而这一分析主要又是建立在正确把握有关信息的基础之上的,与信息筛选关系极大。 4联系实际谈体会或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1)【社会评价】中江弱水的话引起了网友热议。下面是两段网友评议,你看了后,对蒋勋有怎样的评

11、价?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温州卷)(2)蒋勋说:“美的力量能唤醒心灵,进而改变自己。”请结合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具体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温州卷)(3)文中提到“目前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请结合以上材料,就“如何改变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提出你的建议。(至少三点)(义乌卷)(4)请就治理大气污染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丽水卷)(5)从【明星代言】【一次会议】两则材料中,你发现食品公司存在哪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并就此谈谈你的看法。(宁波卷) (6)当前越来越多的学生纷纷加入“低头族”,整天沉湎于手机世界而忽视了纸质阅读。你赞成这样做吗?结合材料简要阐述理由。(至少3点)(衢州卷)(7)暑假里

12、,一些同学可能会迷上电脑、手机,应当如何预防电脑视疲劳呢?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四点建议。(台州卷)(8)目前科技还无法做到准确预报地震,平时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将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减到最低。根据“在室内”部分的内容,你能对室内布置提出一些建议吗?(绍兴卷)根据材料谈认识、谈感受,或是结合材料提建议,需要平时的阅读经验,更需要日常的生活积累。阅读经验越丰富,对材料的理解与认识就会越清晰;生活积累越厚实,对材料的体验与感受就会越真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考查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是基于对现代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点的认识而自然产生的新事物,是为现代社会造就新人的需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术语,是因为它具有普通“连续性文本”所不具备的时代特征,它的语文课程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其所指向的学段教学目标也必将通过中考这一特定的途径得到不断的明晰,最终落实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之中。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