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考试复习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610062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考试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语文考试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语文考试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语文考试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语文考试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考试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考试复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国文经验 主题 经验是指什么(一)作者屡次说自己“没有经验”,讲的无非是“老生常谈”,他真的是认为他所讲的“无足道哉”吗?请加以解析。提示:当然不是。因为他的经验不同于通常流行意见,表面看来无甚高论,不足为奇,细加揣摩,很具深意,关键是要“磨炼出一种精纯的趣味来”,更要“知道文学与人生的全体”,最终是要“逐渐养成一个健全的人生观”。这些才是学好“国文”的根本。 一:一只特立独行的猪。1、批判权力政治对自由的压制。(1)领导一向痛恨它。解析:领导作为权利规则的化身,与自由在本质上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也是领导对这只潇洒的猪痛恨的根本原因。(2)领导将之定为破坏春耕分子,对其实行专政。解析:将

2、专政的对象定为一头猪,体现了权利、规则的非理性,从而瓦解了神圣与庄严的政治权威。2、自由的突围(1)“就这样兜了几个圈子,它找到了一个空子,一头撞出去了;跑得潇洒之极。”解析:自由的突围显得游刃有余,表现了知识分子对理想境界的乌托邦幻想。事实上,现实中的自由话题并不轻松。3、第5段,总结全篇,重申主题:怀念特立独行的勇气,批判蛮横无理的强权霸道和安命顺从的懦弱。三、主题总结(一)猪的分析: 1、早被论定的猪的“本质”:胡吃闷睡、少心没肺、任人宰割、供人啖食。 2、猪的境遇的喻义:象征大多数人的生存处境。 3、王小波笔下之猪:不同于流俗、不宥于成规的“反潮流”者。(二)主题:对人生价值取向和自由

3、选择的思考。1、被他人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幸的,那意味着自由被扼杀。2、而人们往往对这样的生活安之若素。3、于此应有省悟要敢于无视别人对你生活的设置艺术特点(一)形象性将复杂的说理寄托到有趣的故事中。说猪事,实讲人世以鲜活平庸的生活琐事作譬,引出严肃的论题(二)调侃性语言,使雅俗并置,正反颠倒。二:我的四个假想敌主题:父亲喜爱女儿,目睹爱女长到婚嫁年龄,舍不得女儿离己而去、嫁作人妇,却又无法阻拦,于是转移目标,将她们的男友一律视做“假想敌”。 三: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主题:(一)大学毕业后,危机在哪里? 步入社会之后,人何以会“堕落”?抛弃求知欲望,抛弃理想人生的追求 (二)如何防止“堕落

4、”?要寻问题。要培养业余兴趣。要有信心。l 如何防止“堕落”? “问题丹”:“科学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始于问题。”:“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人的精神生活的充实。 “兴趣散”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只有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我们要想生活不苦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 “信心汤” 在世事不如意之际,“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 胡适用“因果的铁律”,以作鼓舞:“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四:西湖七月半主题:(一)表达家国之痛、沧桑之感。西湖的热闹景象反衬内心的孤寂

5、凄凉。(二)缅怀故人之情王思任、祁彪佳 (三)寄托人生理想冷眼观人生,更多是禅性的感悟。(翻译):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西湖(农历)七月十五日(的晚上),无一处可以观看,只能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吾辈始舣舟.呼客纵饮。(我们这些人这才将船向岸边靠拢,断桥的石阶开始变凉,(我们)在它的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同游)客人纵情畅饮。) 主题 )五:史记*刺客列传(主题) 翻译:此其义或成或不成.岂妄也哉!(最后一句) (他们的侠义之举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他们的志向意图 都很清楚明朗,都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名声流传到后代,这难道是虚妄的吗! )六:论语 论语.先进主题七:孟子

6、.梁惠王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默写或翻译八:礼记.大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背诵或翻译九:世说新语.任诞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默写或翻译(主题 背诵)(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口,没有进去,就原路返回。别人问他什么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十:诗经*秦风*蒹葭主题:“伊人”的可望而不可求;“企慕情境”的痛苦与魅力。 (背诵)十一:西北有高楼主题:古诗十九首的中心主题是咏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在此基础上抒发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

7、种情感和思绪,如闺怨、友情、相思、怀乡、游宦、行役、劝慰、愿望,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四) 艺术1、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同时标志了汉代文人五言诗发展的新阶段。(五) 刘勰文心雕龙曾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六) 钟嵘诗品称其为“一字千金”(七) 陆时庸“(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西北有高楼理解,可能要写600字左右的赏析。大概30分(一)楼阁1、楼高:与浮云齐明确:楼中人可望而不可及。2、地理位置:西北明确:环境染上了悲凉伤感的气氛,这和楼中人的心情、弦歌的音响以及全诗的内容是相适应的。 3、窗子:“交疏结绮”,明确

8、:展示高楼华美非凡。4、楼建在三层高台之上。明确:从诗人所看到的表象,已可断定这至少是“侯门深似海”的权贵之家。在这里,弦歌人和外界也是隔绝的。(二)弦歌1、“无乃杞梁妻”明确:此句正表现诗人由想象而产生的感觉,是虚叙而不是写实。因此,随着“弦歌声”出现在诗里的弦歌人,显示的是她的精神面貌,是悲哀的化身。2、“清商随风发”以下四句,是“一弹三叹”完整的奏曲过程。明确:所有关于回环往复的旋律的叙写,都是围绕“音响一何悲”而作出的必要的刻画。3、“慷慨有余哀” 明确:用“慷慨”来形容“余哀”,不仅表现情感的强度,而且从实质上显示出这一悲哀的属性,它在忧伤太息中,深深寓有抑郁不平之感。情2、“愿为双

9、鸿鹄,奋翅起高飞”,明确:作为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和理想来说,这两句结束语所表现的积极的反抗意识,使全诗打破了低沉的悲哀情绪,诗的主题就表现得更为坚强有力了。诗人借高楼上的歌者之悲抒写的是自己的人生感受,“但伤知音稀”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苦闷、悲伤和期待。(一)融情于景,作者将所抒之情融于幻景之中。(二)若隐若现、缥缈空灵的意境。十二:长恨歌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争议,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讽喻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李、杨作为爱情的承受者,作者对他们是深表同情的;而李、杨作为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对他们又是有所谴责的。长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在天愿作比翼鸟此恨绵绵无绝

10、期(背诵)十三:绝句二首玉阶怨,山中问答赏析或默写十四: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主题:1、揭露统治阶级的剥削,反映人民的苦难。2、忧念时局,关心社稷。3、描绘山水,题画咏物。4、思亲念友。十五:给青年的忠告主题,艺术特点。大概有10分。主题:总之,马克吐温无心借发布“忠告”来作青年的所谓“导师”。他讨厌假正经,更讨厌以势压人,所以故作惊人之言,通过反语,一声棒喝,既是讽刺社会恶相,也是警醒青年,不要相信那些貌似庄严的“鸟导师”,而是要洞察世事真相,保持自己的主见。 艺术:1、“反话正说” 即将那些批评性的、讽刺性的反向话语、意思,用一种一本正经、堂而皇之的方式说出来。 2、幽默爽朗而富于哲理,讽刺夸张

11、而不失分寸。 附加 :这课件较重要 看看一: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文本分析:(一)1-2段:表达对压抑的痛恨,对逆来顺受的贬斥,和对自由精神的向往。 1、自嘲文革中知情生活的单调,青春生命的枯燥。 (1)“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 解析:本句将读者带入文革那一愚昧 、荒谬的年代之中,从而为后文猪的特立独行奠定合理的时代背景。 (2)“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没有什么消遣。” 解析:人与动物的生活都被他人设置,人的处境有如动物,即使是美好的青春时光也依旧乏善可陈。 2、揭示“设置”的本质,反思国民性。 (1)“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

12、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 解析:由人与动物的相似处境推及产生这一后果的原因:即“设置”这一民族劣根性。 (2)例证:斯巴达的生活方式 解析:通过这一形象的例证,揭示出民族劣根性造成的严重后果:自由的压抑、主体的缺失和人性的泯灭。 (3)“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解析:难以改变命运的原因:一是个人迫于环境不能改,二是个人安于环境不愿改。 (二)3-4段:自由的话题。 1、知识分子对自由的追求。 (1)一只与众不同的猪。 从形貌到行为都违背猪固有的存在方式。 (2)猪深得知青们的喜欢。 解析:这只猪的特立独行表现了不畏强权、无拘无束、洒脱自然的生命本真形态,而这也正

13、是以王小波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因此,这只猪已成为知识分子崇尚个性、体验独立、尊重主体的思想的象征。 2、民众对自由的不理解和不接受。 “但老乡们就不这么浪漫,人们说,这猪不正经。” 解析:老乡们对这只猪的否定是对自由的拒绝,这表现了五四以来启蒙任务并未完成,民众的主体意识并没有建立起来。 3、批判权力政治对自由的压制。 (1)领导一向痛恨它。 解析:领导作为权利规则的化身,与自由在本质上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也是领导对这只潇洒的猪痛恨的根本原因。 (2)领导将之定为破坏春耕分子,对其实行专政。 解析:将专政的对象定为一头猪,体现了权利、规则的非理性,从而瓦解了神圣与庄严的

14、政治权威。 (3)动真格的专政过程。 解析:专政的实施过程更加凸显非理性,从而使这一行为变成了一出狂欢化性质的闹剧。 4、自由的突围 (1)“就这样兜了几个圈子,它找到了一个空子,一头撞出去了;跑得潇洒之极。” 解析:自由的突围显得游刃有余,表现了知识分子对理想境界的乌托邦幻想。事实上,现实中的自由话题并不轻松。 (2)以后我在甘蔗地里还见过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还认识我,但已不容我走近了。” 解析:王小波书写了自由如何反抗权利、逃离秩序,却没有设想自由应该以何种方式存在。或许,对作家而言,自由的理想状态就在其将突未突之时。3、第5段,总结全篇,重申主题:怀念特立独行的勇气,批判蛮横无理的强权

15、霸道和安命顺从的懦弱。三、主题总结(一)猪的分析: 1、早被论定的猪的“本质”:胡吃闷睡、少心没肺、任人宰割、供人啖食。 2、猪的境遇的喻义:象征大多数人的生存处境。 3、王小波笔下之猪:不同于流俗、不宥于成规的“反潮流”者。,(二)主题:对人生价值取向和自由选择的思考。1、被他人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幸的,那意味着自由被扼杀。2、而人们往往对这样的生活安之若素。3、于此应有省悟要敢于无视别人对你生活的设置。 (一)形象性 将复杂的说理寄托到有趣的故事中。 说猪事,实讲人世以鲜活平庸的生活琐事作譬,引出严肃的论题(二)调侃性语言,使雅俗并置,正反颠倒。 “猪兄” “人和猪的音色差得太远了。” “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 总结: 以幽默笔触写作严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