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特色教育校级课题研究汇报材料三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609821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恩特色教育校级课题研究汇报材料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感恩特色教育校级课题研究汇报材料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感恩特色教育校级课题研究汇报材料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感恩特色教育校级课题研究汇报材料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感恩特色教育校级课题研究汇报材料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恩特色教育校级课题研究汇报材料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恩特色教育校级课题研究汇报材料三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恩特色教育校级课题研究汇报材料三篇篇一:感恩特色教育校级课题研究汇报材料一、创建思路在当今信息多元化的情况下,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我们认为加强感恩教育势在必行。首先感恩教育是社会现状的需要。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其次感恩教育是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

2、的一个重大课题。其三感恩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需要。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我校自20XX年春起,已将“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身边人、感恩祖国、感恩老师、感恩自然、学会感恩。二、取得成绩1.

3、营造感恩教育的校园环境。我们主要通过校园的物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感恩氛围。(1)在我们精致和谐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感恩的氛围。(2)在教室开辟了“班级感恩文化角”,设有“身边处处有恩情”、“感恩温馨语”等栏目;(3)在校园的墙面上,悬挂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感恩名言诗句;在每天的晨间谈话和校园午间新闻中,感恩的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旋律优美、感人肺腑的感恩歌曲被反复传唱。这些自然和谐的举措,呼唤着孩子的感恩之心。2.强学科教学的感恩渗透。已成立“感恩教育”特色学校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2.已编写第一套校本教材感恩,并让校本教材走进课堂。通过挖掘语文、思品、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相关

4、育人因素,整合和优化,在课堂中有机渗透。例如语文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道理。这种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生动有趣。吸引力特别大,效果应该是非常显著的。3.展开感恩教育活动。我们以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等小学德育的纲领性文件为依据,以“一片孝心回报家庭、一份爱心回报他人”、“一腔热心回报社会”为基本内容和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握生活切入点,将感恩德育目标进行科学整合,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在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提出具体分层次的要求4.建立学

5、校与家庭的教育纽带。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孩子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现便是我们家长教育的回应。我们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广播电视学校、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课题实施的意义,以共同实现对孩子的感恩教育。5.利用影视媒体的感恩熏陶。利用优秀电影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在愉快的影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培植学生的感恩心,提高学生道德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6.将“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课程化课题的重要内容申报县、市级规划课题立项研究。三、创新之处1.完善校本课程感

6、恩的再开发与申报制度。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感恩的开发与实施。3.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的管理。4.将我国古代传统启蒙教育的一些积极的思想和品德融入感恩教育特色中。四、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存在问题:1.如何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一定的感恩方式,养成感恩习惯,还需进一步做好工作。2.如何通过开展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并付诸生活中、实际行动中,还有特于研究。解决办法:下一步准备深入开展以下活动。1.感恩父母。(1)首先开展体验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可结合母亲节、妇女节、父亲节等开展如“一日护蛋行动”、“听妈妈讲怀孕

7、的故事”、“做一天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等活动。(2)观看亲情影片,联系自身,激发情感。(3)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上升为情感的具体表现。23年级的小学生给父母送一句温馨的祝福;45年级的小学生写一篇亲情作文。举行主题班队活动。2对老师的感恩。(1)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内容,酌情开展“我当小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2)进行征文或演讲比赛,抒发对老师的爱和感激。(3)教师节为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表达感恩之心。3对同伴乃至他人的感恩。(1)“我的同伴”主题活

8、动,可以选择征文、班队会、交流等方式进行。(2)发现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如医生、邮递员、清洁工等。(3)结合“学雷锋”开展回报活动,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如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献爱心等。4对自然、对祖国的感恩。(1)了解大自然为我们的生存提供的物质条件,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和利用,感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开展“环保小卫士”等活动。(2)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更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篇二:感恩特色教育校级课题研究汇报材料一、课题的提出1.社会现状的需要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

9、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

10、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3.儿童成长的需要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

11、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