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青少年群体自查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609817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青少年群体自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点青少年群体自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点青少年群体自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重点青少年群体自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重点青少年群体自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青少年群体自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青少年群体自查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重点青少年群体自查报告 篇一:共青团望城县委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分析报告 望城县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分析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长预青领发?2009?3号文件要求,我委联合县综治办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专项行动的通知(望团联发?2010?2号),从2010年7月16日起,对全县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了排查摸底,并结合本次排摸工作的总体目标,分析提炼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基本情况,形成此报告。 一、当前现状分析 1.重点群体基本情况分析。全县不在学的为8853 人,男

2、性为4829人,女性为4027人;无职业的2559人,男性为1557人,女性为1002人。根据排查结果可以看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初中或以上未升学、未毕业的人数占不在学总人数的82% ;二是无职业人员中从未就业的人员占53%;三是重点群体中农村留守儿童占绝大部分。 2.不良行为群体基本情况分析。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102人,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有66人,受救助流浪乞讨青少年3人,农村留守儿童2017人,服刑在教人员中未成年人子女5人。从排查和调研的结果来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不良行为群体的性别主要以男性为主,但女性犯罪比例呈上升趋势;二是不良行为群体年龄集中在18-25周岁;三是犯罪主体

3、多来自教育、管理和预防犯罪功能弱化的家庭;四是犯罪主体对违法犯罪的耻辱感日趋淡化。 3.边缘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分析。一是功能缺失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中大致有4种不同的父母行为模式:权威型、纵容型、独裁型、忽视型。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而家长作为最亲近的人,应是指引他们健康成长的第一任老师。不少家长缺乏相应的知识,或缺乏相关的交流技巧,青少年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容易使边缘青少年逐渐对父母的管教产生厌烦情绪,产生了对父母的不信任,使家庭的凝聚力降低。就更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离家出走,结交社会不良青少年,甚至违法犯罪。二是失去平衡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作用下

4、,众多学校分出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及教学管理上均向快班倾斜,致使快班的优生锦上添花,慢班的差生却是雪上加霜。原来只是学习成绩跟不上,品德并不差的学生开始放任自流,从“一差生”变成了学习差、品德差的“双差生”。对双差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采取体罚、停课、罚款、开除的办法,使相当数量的学生流失在社会上,失去有效控制,成了扰乱社会治安的后备军,处在了违法犯罪的边缘。三是薄弱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学业的压力、异性间交往、与父母的沟通、过早的社会化等方面,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心胸狭窄,意志薄弱,挫折耐受力、自制能力、自理能力以及劳动观念等都很缺乏。面对青少年种种“怪

5、异”、“叛逆”的行为,许多家长和学校忽略了理解和疏导,而是粗暴地去堵去封,或者漠然视之。其后果就是把这种发泄要求堵在了教育体制以外,于是早恋、迷恋电子游戏、泡吧、斗殴层出不穷。中学生违法犯罪的背后,有着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必然性因素。四是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许多闲散青少年中学毕业后没能继续就学和就业,而且技能匮乏,因此低学历、低技能的青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有轻微违法犯罪记录或者被公认的问题青少年的就业压力更加大。 二、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功能的偏差和不断弱化。一是部分家庭教育不得当。家庭中的成人必须把最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社会竞争中去,使许多父母很少有精力去管理和教育自己的子女,只有采取放

6、任自流的态度,使子女的成长听天由命、顺其自然。由于疏于管理,使这些孩子成为脱疆的野马,为所欲为,二是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操心一手包办所有子女的事物,将子女培养成性格脆弱、承受能力差,经不起风雨、见不了世面的温室花朵。这样的性格心理显然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产生矛盾冲突和违法犯罪也就在所难免了。 2.学校教育管理的不到位。一是有些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良好的校风。不少学校校风不好、管理制度不健全,男生经常吸烟喝酒、上网赌博,甚至逃学旷课,这些不良行为都是导致青少年走上歧途的潜在因素,若不及时进行正确耐心的引导,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二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衔接,二者中间出现空档。一些住校青少年

7、学生,由于学校管理与家庭管理二者中间出现空档,致使不少学生长期逃学旷课,学校与家长沟通不够,双方相互不知,以至染上不良行为,为违法犯罪埋下了祸根。三是教育方法不当诱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有些教师的思想品行不端正、教育方法不恰当,经常给学生灌输吃喝玩乐的腐朽思想,从灵魂深处腐蚀学生;有的教师从思想上蔑视差等生,对其或者不闻不问,放弃教育,任其自流;或者讥讽体罚,甚至赶出课堂,使这部分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教育,致使其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导致丧失信心,厌学或逃学,最终被提前推向社会而违法犯罪。 3.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是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准的滑坡失范现象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在社会转型时期,党风影响政

8、风,政风影响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又影响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道德滑坡、腐败现象等热点问题客观存在,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成为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之一。不少青少年耳闻目睹社会上的种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于是随波逐流,受其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二是各类社会丑恶现象的泛滥和污染。由于青少年思想尚未成熟,社会阅历浅,免疫力不强,所以极易受社会上各类精神垃圾的污染和毒害。社会上存在着大量不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充满色情、暴力、凶杀内容的录象厅、各种黄色网吧和屡禁难止的电子游戏厅以及藏污纳垢的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内赌博、卖淫、嫖娼、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司空见惯

9、,这些现象大大增加了青少年受感染的机会。尤其是一些自制力差、又无人监管的青少年,在享乐主义、好奇心理和寻求刺激的欲望驱使下,便以身试法、违法犯罪。三是互联网负面影响。当前,网络游戏产业经济效益明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不乏鱼龙混杂、良莠不分的庸俗东西。网络已成为不分青少年的“精神海洛因”。 三、几点建议 1.立足宣传抓环境。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力度。各级共青团组织、司法行政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方法,大张旗鼓地宣传义务教育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0、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防止学龄青少年厌学、逃学和辍学,避免其成为社会治安隐患。尤其是学校要将法制教育的经费、教材、课时和师资全部落实到位,力争使法制宣传工作做到经常化、系统化,真正收到实效。 2.立足三方抓教育。建立健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前提。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家庭教育要讲究方法,父母对子女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加篇二: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工作总结 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工作总结 为充分发挥共青团党联系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11年以

11、来,在县委的大力支持下,团县委积极发挥协调作用,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对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开展服务工作,实现青少年教育、帮助和管理工作的新进展,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加强思想建设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市、县党代会节点,大力推进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工作的开展,加强对留守儿童等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服务、维权,不断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组织机构建设,强化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有效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明确责任目标,强化组

12、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县五类重点群体青少年服务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形成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于2011年10月前对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成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充实和完善。各部门成员,明确专人负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同时,由团县委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支持,协调各成员单位按照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开展活动,各部门明确职责任务,充分发挥职能,密切配合,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丰富活动载体,狠抓工作落实 1、加强法制宣传,树立守法意识。团县委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先后深入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青少年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举

13、办法律知识讲座、普法知识竞赛等活动,坚持教育与防范并重,全面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普法学习,先后开展普法讲座20余场。与司法部门联合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确保法制教育的广泛宣传,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建立“三位一体”机制,构建预防网络。今年10月份,团县委聘请青法协会专家深入第一中学举行教师法制专题培训,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法制观念,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增强了广大教师监督保护在校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时帮助、引导学生远离犯罪,特别是关注问题学生,定期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及时并给予教育帮助。同时,对家长开展配套法律培训,努力提高家长的法制

14、意识和教育方法,充分利用了家庭这个青少年成长教育的重要课堂,耳濡目染宣传守法意识,以及对学生的法律行为起到有效监督作用,努力打造“三位一体”的法律教育、监督和引导的长效机制。 3、推动希望工程,加强爱心援助。结合各重要节日,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校园、深入农村,为农民工子女和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向他们宣传党的好政策,并对有困难的孩子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今年以来团县委开展相关活动20余次,组织志愿者3000多人次,与农民工子女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2600余对,较好的解决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引导问题。 4、强化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团县委积极取得职教中心

15、的支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力推进多层次培训体系,为闲散青少年群体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一条龙”服务。根据自身条件和从业意愿,对青少年进行基本技能和操作规程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操作技能,今年以来,针对需求开展各类培训8期,培训1200余人次。其次,通过切实有效的培训手段,并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逐步提高新一代青少年的整体素质,促进该群体融入社会的步伐。 在今后工作中,团县委将继续大力开展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扶工作,尤其是针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群体,将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帮教“问题青少年”专业方法,深入推进“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矫正计划”,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青少年思想教育综合治理体系,为我县快速、稳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篇三:关爱、帮扶重点青少年群体活动记录 关爱、帮扶重点青少年群体活动记录 备注:此表可复印,主要记录对重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活动、家访记录、志愿者帮扶记录、节假日开展关爱、帮扶活动等情况,每月开展活动1次以上。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