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客运车辆、场站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预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60415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客运车辆、场站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道路客运车辆、场站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道路客运车辆、场站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道路客运车辆、场站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道路客运车辆、场站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客运车辆、场站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客运车辆、场站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预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客运车辆、场站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预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县域范围内所属道路客运车辆(班线客车、包车)及客运站或途径我县的道路客运车辆在消毒、通风、 运输组织、人员防护等环节开展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二、各环节防控基本要求(一)客运站环节1. 工作环节风险点(1)乘客接触设施设备、乘客活动区域、工作人员作 业区域存在接触传染风险。(2)候车室、餐厅、商店、公共卫生间等公共区域人 员流动频繁,存在密切接触传染风险。2. 作业要求(1)客运站消毒要求参考交通运输部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指南(第六版)要求做好消毒和通风工作,对客运站和车辆根据所在地风险级别,定期通风、预防性消毒

2、。1.1 无障碍设施设备、自动售取票设备、饮水机(热水 器)、乘客及行包安检设备、候车厅座椅、楼梯(直梯)扶 手、直梯轿厢内部等乘客频繁接触设施设备。若出现人员发 热情况,立即对接触区域及设施设备应进行消毒。1.2 封闭环境的进站口、售票窗口、检票口(检票闸机)、 发车位、下客区,候车厅(室),公共卫生间,行包托运处, 行包寄存处,综合服务处(咨询台),母婴室,站内餐厅, 商店应保持良好通风。1.3 公共卫生间应配备洗手液。(2)客运站通风要求候车室、餐厅、商店等公共区域室外温度等条件适宜情 况下,宜持续自然通风。其他区域根据所在地风险级别,定 期通风,且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3)

3、客运站人流管控客运场站应保持适当的人员流量,按照所在地风险级别 控制乘客聚集人数占设计乘客最高聚集人数的比例。(二)客运车辆环节1. 工作环节风险点客运车辆车厢内、行李舱人员和物品聚集,存在接触传 染风险。2. 作业要求2.1 车辆载客管控客运车辆应按照核载人数载客,按照所在地风险级别控 制省际、市际客运班线客车和包车客座率。2.2 车辆通风客运车辆在未运行期间宜持续自然通风。室外温度和车 速等条件适宜情况下,车辆可关闭车内空调,开窗通风,每 次通风时间不少于 10分钟。高、中风险地区车辆使用空调 时,应当选择外循环模式。2.3 车辆消毒客运车辆车厢内重点区域、行李舱应根据所在地风险基 本每日

4、或每趟消毒一次。三、人员防护和体温监测针对各个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 个人防护和测量监测工作。1.客运站站务人员应佩戴口罩。2.客运站乘客进出站应佩戴口罩,并在乘车全程佩戴口 罩。3. 客运站站务人员、车辆司乘人员应按照所在地风险级 别执行防护手套佩戴规定。4. 客运站乘客进出站应进行体温测量。5. 客运站站务人员、车辆司乘人员应按照所在地风险级 别,定期进行体温测量。四、应急处置要求(一)应急工作准备1.客运站应做好应急处理准备,按照所在地风险级别, 在场站内通风条件较好区域设置临时留观区。2.客运场站应扫“*码”或登记进京省际客运班线客 车和包车乘客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3

5、. 客运车辆应做好应急处理准备,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 包车,按照所在地风险级别设置临时留观区,留观区采用简 易窗帘(盖布)遮挡。二)可疑情形处置应制定相应的对应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并根据制 定的预案进行应急演练。发现乘客有可疑症状时,症状包括 口腔温度237.2C、腋下温度237.0C、直肠温度237.7C、 额温237.3C,手持体温测量仪37.5C,应及时报告预防工 作小组并通知其亲属,在有效防护及有人员陪同的情况下送 医。司乘人员有上述可疑症状时,应停止工作并及时到医疗 机构就诊排查。确诊不属于疑似病例时,方可正常复岗。当客车上、售票厅、候车厅等出现人员呕吐时,应立即 采用消毒剂(如含

6、氯消毒剂)或消毒干巾对呕吐物进行覆盖 消毒,清除呕吐物后,再使用新洁尔灭等消毒剂进行物体表 面消毒处理。(三)涉疫情形处置司乘人员确诊为疑似病例或感染病例时,应组织送定点 医疗机构就诊,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应落实疫情监测报告责任 及时向属地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或疾控机构报告。在属地 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或疾控机构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开 展排查,应在指定的隔离室(区)实施 14天隔离观察。应 协助属地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或疾控机构开展终末消毒, 规范处置个人物品,未消毒前交通工具不宜再次投入使用, 隔离室(区)在人员解除隔离后也应进行终末消毒。治愈后 需返回岗位的司乘人员,应在隔离室(区)观察 14天

7、无异常后上岗。应对发生的事件进行全过程处置记录。学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为做好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把好校门入口关 的基础上,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处置校园内学生出现发热(N37.3C,下同)等异常症状和体征情况,严防校园新冠肺 炎疫情发生、扩散和暴发,确保师生员工生命健康与安全, 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指导和规范学校校园内学生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和体 征情况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小疫情危害和损失,保 障广大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学校卫生工

8、作条例、国家新 冠肺炎疫情控制应急预案(试行)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河北省应对新型冠状病 毒感染肺炎应急预案、河北省 202*年春季学期学校开学 工作方案等编制。(三)基本原则1 快速反应,及时报告。校园出现学生发热等异常症状 和体征情况,应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措施,并第一时间报告属 地县级教育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2. 即时监测,强化预防。学校要建立即时监测制度,全 面掌控开学后学校应对校园内学生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和体征情况的处置工作,落实落细各项措施,做到早预防、 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尽力避免学校突发聚集性新冠肺 炎疫情。3 联防联控,优化流程。发现学生发热等异常

9、症状和体 征情况,学校负责人要立即深入第一线,掌握情况,开展工 作,控制局面,并迅速与教育主管部门和卫健疾控部门联系, 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快速有效的处置工作流程。4.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始终把保护师生健康和生命安 全放在第一位,对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和体征情况者,迅速 协助定点医院组织诊治。四)适用范围适用并指导和规范学校校园内学生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和体征情况的应急处置工作。(五)启动条件当校园内学生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和体征情况时,启动 应急预案。二、学校应急处置职责学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校园内 学生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和体征情况的应急处置工作。主要 职责包括:制定本校校园

10、内学生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和体征 情况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领导具 体抓的责任,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强化年级组 长、班主任、校医(保健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具 体实施对校园内学生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和体征情况的应 对处置,配合定点医院发热门诊进行筛查诊治;及时向教育 主管部门等报告处置工作进展与结果,配合疾控部门进行流 行病学调查。三、信息报送(一)信息报送原则1 迅速。学校应在第一时间(1 小时内)向属地县级教 育主管部门、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定点医院报告,不得延报。2.准确。信息内容要客观详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3. 直报。发生重大聚集性发热等

11、异常症状和体征情况(1 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即 5例以上),学 校应同时报属地县级疾控部门。(二)信息报告1、时限及程序初次报告。学校校园内出现学生发热等异常症状和体征 情况,应在 1小时内向属地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卫生健康主 管部门和定点医院报告。进程报告。在学生发热等异常症状和体征情况处置过程 中,学校每天应将发展变化情况报告教育主管部门。结案报告。学生发热等异常症状经查诊断后,应将结果 报告上级教育部。2.报告内容初次报告内容。学生发热等异常症状和体征情况发生时 间、地点、具体症状、有无流行病学史、可能的原因、已采 取的措施、密接人员情况等。进程报告内容。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

12、和体征情况的学生 诊断与治疗情况、病情变化情况、密接人员情况。结案报告内容。处理结果(包括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和体征情况的学 生康复情况、造成异常情况的原因等。如转为确诊病例,还 需报告疫情的性质与发生原因、密接人员隔离情况、流行病 学史调查情况以及下一步防控措施等)。四、应急处置流程和措施(一)学生在校园内活动场所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和体 征的处置。学生在校园内活动场所包括教育教学场所(含教 室、实验室、图书馆、报告厅、会议礼堂等)、宿舍、餐厅、 户外等。1、教育教学场所(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报告厅、会议札堂等)。学生在教育教学场所出现异常症状和体征, 包括发热、干咳、咽痛、呼吸困难、乏力、恶

13、呕吐、腹泻、 头痛等症状,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场馆管理人员要立即将其 带出教育教学场所,送至学校临时隔离场所,并第时间报告校医、校领导及班主任(班主任不在现场的情况下)。校医 要在第一时间将学生出现异常症状和体征情况报定点收治 医院,并对学生做好临时处置工作,避免接触其他人员。2、宿舍。教师在宿舍出现异常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干安、咽痛、呼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症状,由宿合楼值班教师立即将其带出宿合楼,送至学校临时 隔离场所,并第一时间报告校医、校领导及班主任。校医要 在第一时间将学生出现异常症状和体征情况报定点收治医 院,并对学生做好临时处置工作,避免接触其他人员。3、餐厅。学生

14、在餐厅出现异常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 干咳、咽痛、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 症状,值班教师立即将其带出餐厅,送至学校临时隔离场所, 并第一时间报告校医、校领导及班主任。校医要在第一时间 将学生出现异常症状和体征情况报定点收治医院,并对学生 做好临时处置工作,避免接触其他人员。4、户外。学生在户外出现异常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 干咳、咽痛、呼吸困难、乏力、恐心、呕吐、腹泻、头痛等 症状,现场数师或随行同学应立即将其带离聚集人群,送至 学校临时隔离场所,并第一时间报告校医、校领导及班主任。 校医要在第时间将学生出现异常症状和体征情况报定点收 治医院,并对学生做好临时处置工作,避免接

15、触其他人员(二)转运处置。校园内出现学生发热等异常症状和体 征时,原则上学校校医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由救护车 将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和体征的学生立刻送往定点医院;或 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有防护条件的情况下安排校医和司机驾 车将学生立刻转运至定点收治医院。同时,由班主任第一时 间通知学生家长协助处置在处置和转运过程中,出现发热等 异常症状和体征的学生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校医和相关人 员要全程规范偶戴口罩并着防护服。(三)临时隔离场所的处置。如不能立即将出现异常症 状的学生送往定点医院,需在临时隔离场所等待。隔离等待 期间,校医要使用水银体温计对学生测量体温,进一步确认 其是否发热或存在其他症状,并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等相关 情况。如有境外或省外重点疫区旅居史或接触史等流行病学 史的,学校应立即向属地县级教育、卫健和疾控部门报告。 120 急救车到达后将学生立刻转运至定点收治医院发热门诊 进行进一步筛查诊治。校医应陪同学生随车就诊,并做好就 诊记录。(四)开展接触人员登记信息和环境消杀工作。当校园 出现学生发热等异常症状和体征情况,学校在转运该学生的 同时,要在当地疾控部门专家指导下对发热学生接触人员情 况,逐一登记信息,进行健康监测,提醒接触人员做好个人 防护,注意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减少人员接触,注意观 察自身状况,继续正常在校学习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