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颈理论在生产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604036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瓶颈理论在生产物流系统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瓶颈理论在生产物流系统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瓶颈理论在生产物流系统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瓶颈理论在生产物流系统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瓶颈理论在生产物流系统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瓶颈理论在生产物流系统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瓶颈理论在生产物流系统中的应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新 的环境对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管理作为生产管理的 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企业生产物流管理水平也是制造 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要求之一。本论文对物流领域中与生产紧密相关的部分生产物流解决方案进行了论 述,并结合现代制造企业的发展对物流的要求,将生产物流管理领域中先进的管 理理论和方法-TOC (瓶颈理论)计划与控制模式运用于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的实 践中,以期取得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效果。【关键词】 生产物流 瓶颈 瓶颈理论 系统设计AbstractWith the deep d

2、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ics,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confronting fiercer competition. Facing the newly environ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must improve their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logistics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whole enterprise

3、.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enterprises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logistics is also the goal to improve enterprises abilities of competition.What this paper focuses on is the production logistics which is in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production field.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logistics in the development

4、of modem manufacturing, this paper uses an advanced management theory and methodTheory Of Constraint in production logistics,aiming to decrease the logistics cos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Key Words】Productin logistics Bottleneck TOC (theory of constraint) System designing瓶颈理论在生产物流系统中的应用1

5、引言1.1 选题背景我国加入WTO后,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越来越明显。生产物流是企 业进行生产的必备条件,是整个物流的关键环节。认识和研究生产物流活动,将 有利于企业物流优化,有利于降低生产物流成本,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企业 的市场竞争力。然而,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物流缺乏合理规划,造成了 生产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效率的低下。过去三十年,产品的品种成数百倍增长,客户可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对产 品交货期要求越来越短。在这种环境中公司会承受以下困扰:(1) 客户经常变更订单,生产体系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2) 急单插单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生产计划经常改变;(3) 公司的交货期没有保证

6、,客户经常抱怨;(4) 由于客户无法满意公司不稳定的表现而离去;(5) 公司的实际产能远远达不到设计产能,而生产人员已经处于高负荷工作状 态;(6) 成品质量不稳,耗尽公司的利润;(7) 公司的在制品库存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和空间;(8) 材料和部件短缺致使生产计划无法按期完成;(9) 产成品在供应链体系中同时出现积压和短缺;(10) 紧急采购和发货增加额外资金消耗;(11) 供应链反应周期太长,没办法实现和市场的良性互动。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大多数制造企业把生产物流规划的重点放在了对流体的性能识别、流 向的分析和流程的控制上,按照均衡生产的无限能力进行规划。这种生产物流设 计规划的前提是

7、整个生产物流系统的资源都能够提供足够大的物流能力,但是在 实际生产中各种资源的能力不可能是设计得完全相等的即不可能最初就实现最 大能力的均衡生产。此时,整个生产系统的产出水平便取决于有效产出最低的环 节瓶颈。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目的本论文利用TOC (约束理论)对生产物流中的物流瓶颈进行识别,然后利用 DBR 系统计划与控制模式,立足瓶颈并寻找突破,在此基础上按照有限能力对物 流资源进行逆排序并得出实现生产物流同步的几点建议,同时引入需求拉动生产 计划,初步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物流准时化管理和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系统。最后, 给出生产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的一般指导思想,以期达到内部物流和外部物流一体

8、 化、均衡化,促使货畅其流、节省空间、消除浪费、合理高效,为物流现代化做 好准备。2 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的基本原理2.1 生产物流的含义及特征生产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即物料不断地离开上一工序,进 入下一工序,不断发生装卸搬运、暂时停滞等活动。企业生产系统中物流的边界起于原材料,外构成件的投入,止于成品仓库。 它贯穿生产全过程,横跨整个企业的车间、工段,其流经的范围是全厂性的、全 过程的。物料投入生产后即形成物流,并随着时间进程不断改变自己的实物形态 和场所位置。生产物流具有连续性、流畅性、并行性、协调性、 节奏均衡性、柔性、准 时性等特征。2.2 生产物流的计划与控制2.2.1 生

9、产物流的计划的内容和作用生产物流计划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完成的产品生产任务和进度的计划。它具 体规定着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完成的产品品种、质量、数量和出产期限等一系列 指标。企业应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即时安排产品及零部件在各个工艺阶段的生产 进度,同时也要为企业内部各个生产环节安排短期的生产任务并做好前后环节的 衔接工作。生产物流的计划对保证企业实现均衡生产,按期、按量、按质地完成 生产任务,及时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效率和经济效益 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2.2 生产物流的控制生产物流控制是指在生产作业计划执行过程中,对有关产品或零部件的数量 和生产进度进行控制。生产物流控制

10、是物流控制的核心,是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的 保证。生产物流控制的主要内容有:(1) 物流进度控制生产物流进度控制是对物料从投入到成品入库为止的全过程进行的控制。生 产物流进度控制是生产作业控制的关键。它包括物料投入进度控制、物料出产进 度控制、和工序物料控制等内容。(2) 在制品占用量控制在制品占用量控制,主要包括:控制车间内各工序之间在制品的流转和跨车 间协作工序在制品的流转,加强工序间检验对在制品流转的控制。此外,还可以 采用看板管理法控制在制品的占用量。采用“看板方式”生产与一般方式生产的 一个显著区别是,它不是采用前道工序向后道工序送货,而是实行后道工序在需 要的时候向前道工序领取需要的部

11、件,前道工序只生产被后道工序取走的那部分 零部件,严格控制零部件的生产和储备。看板作为取货指令、运输指令、生产指 令,用以控制生产和微调计划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随物流运动而发挥作用的。(3) 偏差的测定与处理在生产物流计划实施过程中,按照预定时间及顺序检测计划执行的结果,即 计划量与实际量的差距,根据发生差距的原因及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2.2.3 生产物流控制的类型(1) MRP、MRPII 和 ERP 的“推动式”物流管理模式在生产物流组织控制上,根据ERP/MRPII的运作原理,通过预测计算物料的 需求量和各个生产阶段对应的提前期,确定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的投入产出计 划,向相关

12、车间或工序以及供应商发出生产和订货指令。各个生产车间或工序以 及供应商,按计划安排进行生产,把加工完的零部件送到后续车间和工序,并将 实际完成情况反馈到计划部门,通过“送料制”,最终产品逐渐形成。计划信息 流同向指导推动物流。对于“推动式”生产物流系统,进行生产控制就是要保证各个生产环节的物 流输入和输出都按计划要求按时完成。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干扰,外部需求经常 波动,内部运行也时有异常事件发生,各种提前期的预测也不尽准确,造成“计 划变化滞后”的情况,各车间、工序之间的数量和品种都难以衔接,交货期难以 如期实现。为了解决这些矛盾,通常采用调整修改计划,设置安全库存,加班加 点,加强调度控制力

13、度,增加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等措施。与此对应,要发生相 关的库存费用、人工费用、管理费用和投资。尽管这样,还是不能完全挽回由于 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损失。(2) JIT “拉动式”物流管理模式从最终产品装配出发,由下游工序反向来启动上游的生产和运输。每个车间 和工序都是“顾客”,按当时的需要提出需求指令;前序车间和工序成为“供应 商”按顾客的需求指令进行生产和供应,没有需求就不进行作业,实行“领料制” 需求信息流逆向拉动物流。JIT “拉动式”物流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市场供需关系的工序化。它以外部市 场独立需求为源点,拉动相关物料需求的生产和供应。生产系统中的上下游、前 后工序之间形成供应商顾客关系,

14、下游和后工序“顾客”需要什么,上游和前 工序“供应商”就“准时化”提供什么,物流过程精益化,市场需求导向的理念 在拉动式物流中得到充分体现。JIT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库存或至少是把库存降到 最小值。JIT的“拉动式”物流管理模式的实施需要一定的企业管理基础,它主 要考虑了人的因素,注重员工的多功能和合作。但是,JIT “拉动式”物流系统 的成功运行是在与生产相关的物流系统资源都能够提供足够大的物流能力的前 提下进行的。在实际生产中各种资源的能力不可能一开始就是是完全相等的即不 可能一开始就实现最大能力的均衡生产。所以,JIT的顺利实施也就受到了整个 生产系统中有效产出最低的环节瓶颈的限制。(3)

15、TOC 的“瓶颈控制”物流管理模式TOC 瓶颈理论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认为任何生产系统都会产生瓶 颈因素。正是各种各样的制约因素,限制了企业生产产品的数量和利润的增长。 因此,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应逐步识别和消除这些现存或潜伏的瓶颈, 使得企业的改进方向和改进政策明确化,从而实现其“有效产出” 的目标。2. 2.4 TOC与MRPII、JIT相比的特点TOC与MRPII、JIT是在不同时代、不同经济与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不同的企 业管理方式,其内涵的物流活动的原理也不尽相同。这几乎涉及到企业经营规划、 业务运作、决策模式以及持续改进管理等企业运作管理的方方面面。(1) 计划方式MRP

16、II 采用集中的计划方式,计算机系统首先建立一套规范、准确的零件、 产品结构及加工工序等数据系统,并在系统中维护准确的库存、订单等供需数据, MRPII 据此按照无限能力计划法,集中展开对各级生产单元及供应单元的生产与 供应指令。JIT采用看板管理方式,按照有限能力计划,逐道工序地传递生产中的取货 指令和生产指令,各级生产单元依据所需满足的上级需求组织生产。而 TOC 的计划方式不同,它先安排约束环节上关键件的生产进度计划,以约 束环节为基准,把约束环节之前、之间、之后的工序分别按拉动、工艺顺序、推 动的方式排定,并进行一定优化,然后再编制非关键的作业计划。(2) 能力平衡方式MRPII提供能力计划功能。由于MRPII在展开计划的同时将工作指令落实在 具体的生产单元上,因此根据生产单元的初始化能力设置,可以清楚地判断生产 能力的实际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