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识字教学心得体会(共5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60307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之初识字教学心得体会(共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之初识字教学心得体会(共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之初识字教学心得体会(共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之初识字教学心得体会(共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之初识字教学心得体会(共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之初识字教学心得体会(共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之初识字教学心得体会(共5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之初识字教学心得体会(共5篇) 第1篇:识字8 人之初 教学反思人之初 教学反思(一)优点:本课精选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共八行,四句。第1个片段讲述了孩子的重要性,第2个片段讲述了学_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两个片段意思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大体了解意思,并熟读成诵,为今后更好地理解、领悟、印证打下基础。(二)本文内容选自国学经典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人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不良影响,忽视了,就可能会变坏。通过课程内容学_,理解_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_的重要性,学_贵在专一

2、和坚持。一、教学效果: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_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平时背的滚瓜烂熟,所以读起来都很流利,这节课只要以识字和朗读为主。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_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先是拼音读,卡片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让后进生和一些平时不喜欢举手的孩子当小老师,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_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再次朗读时,注意

3、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引导学生自主学_,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识字方法得到互补。在此基础上,我通过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的认识。一、成功之处: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_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文意有点难度,我是先让成绩好的同学先讲,通过字面意思去理解,然后我稍作点拨,刚开始对三字经只会背不会理解的基础上很难去理解。我们

4、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教学中真正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_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_的兴趣。二、不足之处: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还是教师给予得较多,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三、改进措施: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更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_方法,体现学生是学_的主体。吟诵教学引入课堂,孩子学_兴趣是浓郁的,但是如何让孩子兴趣持久,并且能保证在家能积极的练_,教学中不仅需要给孩子一些内容指导,还要给家长

5、一些联系生活的体验,这样给孩子积极的引导。让孩子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气质,感受到文化传统的对孩子内心洗礼。(三)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练、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本文节选了其中的四句,第一句讲述的是和学_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第二句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去孩子;第三句是孩子好好学_,年轻时学_不努力,待白了少年头就会一事无成;第四句是说若是不学_,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一、教学效果本

6、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1.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_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_的兴趣。2.课堂上,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采用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建自主学_与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二、成功之处1.为了激发学生学_的兴趣,开课伊始,我播放了生动活泼的舞蹈视频和朗读视频。通过直观的感受,学生们很快就进人了

7、学_的氛围中。2.将学_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有趣的活动中,“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_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_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个坡,完成所有学_,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_兴趣。 三、不足之处1.由于学生刚接触这类型文章,对于一些词语的理解有很大困难。我对于这些词语进行了讲解。但为了让学生对于疏通文意有帮助,机械的让学生背诵词语意思。其实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字的意思讲解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切记让学生记忆,更不能当作考察内容。2.指导学生朗读环节比较草率。其中“性本善”前一字是后鼻音,后两个

8、字是前鼻音“性相近”前两字是后鼻音,后一字是前鼻音,这两组词都不容易读正确,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练_,以便读正确。 四、改进措施1.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_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2.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字词比较难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讲讲与之相关的常用词,与这些常用词结合,学生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比如:“_”,请学生说说,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学生可能会说: _惯、_性、恶_。可以相机告诉学生,这里的“_”是_惯、_性,“恶_”是不好的_惯、_性。其他的单音节词也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回忆平时知道的相关词语,引导学生理解。第2

9、篇:语文识字8 人之初教学反思识字8 人之初教学反思本文内容选自国学经典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_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平时背的滚瓜烂熟,所以读起来都很很流利,这节课只要以识字和朗读为主。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读课文时指导

10、学生自主学_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先是拼音读,卡片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让后进生和一些平时不喜欢举手的 孩子当小老师,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_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再次朗读时,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引导学生自主学_,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识字方法得到互补。在此基础上,我通过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的认识。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_

11、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文意有点难度,我是先让成绩好的同学先讲,通过字面意思去理解,然后我稍作点拨,刚开始对三字经只会背不会理解的基础上很难去理解。我们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学本课堂要构建生本高效课堂,学校教务处朱主任常说,向40分钟要质量才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要_惯问问自己“我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学_方法,形成良好的学_惯和兴趣,才是高效课堂,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我正是朝着这个目标去跟进。第3篇:识字8 人之初 优秀教案8 人之初教学设计1.运用熟字加减等办法,结合语境认识

12、“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远、近”等7个字,重点写好“之、义”。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传统文化。1.运用熟字加减等办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远、近”等7个字,重点写好“之、义”。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传统文化。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千古一奇书 今天我们一起学_三字经,看看自己平时做的哪些事和三字经中的一样? 2.相关链接: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

13、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1 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 2.练一练,巩固学生字音的识记情况;3.认识多音字,掌握不同读音所对应的不同含义; 4.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5.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

14、 6.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7.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之:主笔是平捺,要写得舒展。横撇的角度要小,平捺紧接着横撇写。 近:先写里面的“斤”,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舒展。 远:先写里面的“元”,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舒展。 义: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点在撇、捺交叉点偏左的位置。 8.练一练,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能够正确书写。 四、指导朗读 1.自由读一读课文;2.朗读指导:三字经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我们在读正确、流2 利的基础上,试着拍手读,读出节奏。

15、文中出现了7个“不”字,在朗读时要注意变调读:后面的字是第四声时,读第二声;后面的字是其他声调时,都读第四声。五、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示例:初读课文后,我感受到了从小要用功学_、刻苦磨炼。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复_导入:用摘苹果的方法复_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二、品读释疑1.随文讲解,理解文意:(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_相远。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环境不一样,性情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孩子。(3)想一想:从第一小节

16、中,你知道了什么?示例:这一小节告诉我们,后天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我们成为有用之材。(4)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_,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_,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这句话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近,告诉我们从小就应该努3 力学_。(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译文:不打磨玉,它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_,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6)选一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告诉我们( A )的重要性。A.学_ B.游戏 C.运动 (7)练一练,掌握课文内容。 2.主题延伸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遗产,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试着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