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小学教育本科段中外教育史考试大纲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60295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自考小学教育本科段中外教育史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苏自考小学教育本科段中外教育史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苏自考小学教育本科段中外教育史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苏自考小学教育本科段中外教育史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苏自考小学教育本科段中外教育史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自考小学教育本科段中外教育史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自考小学教育本科段中外教育史考试大纲(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纲1263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8062中外教育史南京师范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外教育史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段)课程中必修、必考课,也是该专业自学考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程有两个特点:一是它是历史学和教育学相交叉的学科,因而在学习时,要求自学者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尤其是了解中外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历史;二是要求自学者能够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对教育史实进行分析批判的能力。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外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史实,重要教育家的主要教育主张,从中把握教育发展的规律,并为中国现代教育的改革

2、提供借鉴。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等诸种教育起源说,并掌握远古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了解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和古印度早期学校的主要类型和特征;掌握中国夏、商、西周官学制度体系及其变迁;掌握古希腊时期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制度的异同;了解古罗马帝国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的变化。【学习内容】第一节 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一、教育的起源二、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一)教育性质儿童公育(二)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三)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第二节 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一、

3、古代埃及的学校(一)宫廷学校(二)寺庙学校(三)文士学校二、古代两河流域的学校(一)苏美尔人的学校(二)古巴比伦的学校教育三、古代印度的学校(一)婆罗门教的教育1、家庭教育2、古儒学校(二)佛教的寺院教育第三节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一、学校的萌芽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三、学校教育的初步发展(一)西周社会概况(二)西周的学校教育制度1、国学(1)小学(2)大学2、乡学(三)西周学校的教师(四)六艺教育1、礼、乐2、射、御3、书、数第四节 古希腊时期的教育一、斯巴达的教育二、雅典的教育三、希腊化时代的教育第五节 古罗马时期的学校教育一、共和政体时期(一)小学(二)中学(三)高等教育二、帝国时

4、期学校教育制度的变化【考核知识点】(一) 诸种教育起源说的基本主张;远古时期教育的主要特征。(二) 世界早期学校的主要类型。(三) 夏代、商代的学校机构的名称及其主要教育内容,教育特点;西周的教育制度,六艺教育及其特点,教师与学生。(四)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雅典教育的特色;希腊化时期教育发生的主要变化。(五) 古罗马共和时期的学校教育;古罗马帝国时期学校教育制度发生的主要变化。【考核要求】(一)识记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儿童公育。2.文士学校,古儒学校,泥板文书,“埃都巴”。3.庠,序,校,瞽宗,辟雍,六艺教育,学术官守,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政教一体。4.五

5、项竞技;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学校,教仆。5.修辞学校。(二)理解分析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主要错误;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主要特征。2.世界早期学校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世界早期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主要特点。3.中国夏、商、西周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特点;六艺教育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点。4.斯巴达教育的特点;雅典教育的特点;希腊化时期学校教育发生的变化;古罗马共和政体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古罗马帝国时期学校教育发生的主要变化。第二章 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领会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意义;掌握古代中外教育家的主要教育主张;理解中外教育家的教育观与

6、其政治主张之间的关联;把握学记与雄辩术原理在教育发展历史中的价值和地位;初步认识中外教育家在教育精神上的各自特点。【学习内容】第一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的作用与意义(一)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二)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二、教育的目的三、教育的对象四、教育的内容(一)知识教育(二)技能训练(三)道德教育五、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一)自觉修养1、立志与持志2、克己、内省3、改过迁善(二)因材施教(三)启发诱导(四)学、思、行结合六、论教师(一)“学而不厌”(二)诲人不倦(三)教学相长第二节 孟子的教育思想一、性善论与道德内发说二、理想人格三、道德教育的内容四、道德教育的方法(一)存心寡欲(二)尚志养

7、气(三)反求诸己(四)磨练意志第三节 荀况的教育思想一、性恶论与外铄说二、教育的内容三、学习方法(一)防邪近正(二)积学积善(三)虚壹而静(四)学思行一致四、论教师第四节 墨家、法家的教育主张一、墨家功利主义的教育主张(一)造就“兼士”的教育目的论(二)功利主义的教育内容1、古代文化知识教育2、科学技术教育3、逻辑学知识的传授(三)主动的教育方法二、法家“以法为教”的教育思想(一)绝对“性恶论”与教育的作用(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第五节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一、美德由教育而来二、“苏格拉底法”与启发式教学第六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的目的二、教育的内容(一)学前教育(二)7岁至17、

8、18岁(三)18岁至20岁(四)20岁至30岁第七节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主张一、教育的年龄阶段划分(一)教育的年龄阶段划分的理论基础(二)教育的年龄分期1、出生至7岁2、7岁至14岁3、14岁至21岁二、和谐发展的教育观点三、“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设置第八节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一、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一)论教育的作用、目的及地位(二)论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1、学制与学年设想2、大学的学校管理(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1、教学相长2、预时孙摩3、长善救失4、启发诱导5、藏息相辅二、雄辩术原理中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的目的(二)培养演说家的方法1、及早施教2、内容广泛的课程内容3、因材施教【考核知识点】1.

9、孔子关于教育的基本主张及其历史意义;孔子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2.孟子的性善论和道德教育理论。3.荀子的性恶论和学习理论、教师理论。4.墨家的教育目的论,教育内容论和教育方法论;法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教育主张。5.苏格拉底“美德由教育而来”的主张;苏格拉底法。6.柏拉图的教育目的论;柏拉图关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的主要任务、教育内容。7.亚里士多德的年龄分期思想;和谐教育主张;“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设置。8.学记中关于教育目的、作用及地位的论述;学记关于教育管理的论述;学记关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论述。9.雄辩术原理中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关于培养演说家方法的论

10、述。【考核要求】(一)识记1.“有教无类”、“六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克己内省。2.性善论、“四端”、“大丈夫”、存心寡欲、尚志养气、反求诸己。3.性恶论、“性伪之分”、“化性起伪”、“注错”、“积靡”、虚壹而静。4. “兼士”、“以法为教”、“以吏为师”。5.苏格拉底法、理想国、“哲学王”、理智灵魂、动物灵魂、植物灵魂6.学记、教学相长、预时孙摩、长善救失、藏息相辅;雄辩术原理。(二)理解分析1.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目的、内容、方法、原则等主张的内容及其历史价值。2.孟子性善论的教育意义,关于道德教育的主张及其历史意义。3.荀子性恶论及其对教育体系建构的意义,关于学习的理论及其意义

11、,关于教师理论及其主要特征。4.墨家关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论述及其特点;法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教育主张及其理论基础。5.“美德由教育而来”主张的理性主义特征,“苏格拉底法”的主要特点及其与孔子启发式教学的异同。6.柏拉图的教育目的观,关于教育体制的设想。7.亚里士多德的年龄分期思想、和谐教育理论的历史价值及其局限。8.学记对先秦儒家教育理论的总结;雄辩术原理在西方教育理论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价值;学记与雄辩术原理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第三章 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外古代教育制度发展的基本史实和脉络,理解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发展的影响。

12、认识宗教与西方教育制度发展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中外古代教育制度发展的特点。【学习内容】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官学教育制度的演变一、封建官学制度发展的揭幕稷下学宫的兴衰1、稷下学宫的兴衰历程2、稷下学宫的性质与特点二、汉代官学制度的建立(一)汉代文教政策的沿革1、汉初的文教政策2、“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二)汉代的官学教育制度1、中央官学(1)太学(2)宫邸学校(3)鸿都门学2、地方学校三、魏晋六朝时期官学的兴废(一)魏晋的官学教育(二)南朝的官学教育(三)北朝的官学教育四、唐宋时期官学体系的完善(一)唐宋时期的文教政策(二)唐宋时期官学教育制度1、唐朝的官学教育制度2、宋朝的官学教育制度五、

13、元明清官学制度的僵化(一)元明清官学教育制度1、元代官学教育制度2、明代官学制度3、清代的官学教育(二)科举制度及其对学校教育发展的影响1、科举制度的沿革2、科举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第二节 中国封建社会私学的发展轨迹一、先秦时期政治性的私学(一)私学兴起的原因(二)先秦私学的特点二、汉代私学的恢复和发展(一)汉代私学的种类(二)汉代私学教育发展的特点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的扩张(一)魏晋时期的私学教育(二)南朝的私学教育(三)北朝的私学教育四、唐宋时期私学的兴盛(一)蒙学(二)大学教育五、元明清时期私学的兴盛(一)蒙学的兴盛(二)书院的发展第三节 西欧中世纪时期的教育一、基督教对学校教育的控制(一)基督教概述(二)基督教控制下的学校教育二、封建领主的骑士教育三、中世纪大学的建立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