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602822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一、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任何法律效力,其核心都是有关法律规范对相关主体的 约束力,仲裁协议也不例外。仲裁协议的有效性是指,对当 事人、仲裁庭或仲裁机构、法院等相关主体产生如下的法律 效力:(一)对当事人的法律效力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对当事人直接产生了法律效力 当事人因此丧失了就仲裁协议约定的事项向法院提起诉讼 的权利,承担了不向法院起诉的义务。如果仲裁协议的一方 当事人违背了这一义务而就仲裁协议约定范围内的争议事 项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另一方当事人就有权依据仲裁协议要 求法院终止司法诉讼程序,把争议发还仲裁机构或仲裁庭审 理。这样,就从法律上保证了当事人之间约定的仲裁事项在 协商

2、时只能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使得当事人不诉诸法院解决 争议的本来愿望得以实现。除此之外,由于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已同意将有关争议 提交仲裁解决,并承认仲裁庭所作裁决的约束力,所以,仲 裁协议使当事人承担了履行由仲裁庭最后作出的裁决的义 务,除非该仲裁裁决经有关国内法院判定无效。(二)对仲裁庭或仲裁机构的法律效力有效的仲裁协议是仲裁庭或仲裁机构受理争议案件的 基础。如果不存在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无效,则仲裁庭或 仲裁机构无权审理该争议。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基于不存 在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的理由对有关仲裁庭或仲裁机构的 管辖权提出异议。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是仲裁庭对特定争 议事项取得管辖权的最主要的依据。

3、如依据 1981 年法国 民事诉讼法典的规定,如果仲裁条款显然无效或者仲裁条 款不适合组成仲裁庭之目的,则不能成立仲裁庭。仲裁协议 对仲裁庭或仲裁机构的法律效力还表现仲裁庭或仲裁机构 的受案范围受到仲裁协议的严格限制。仲裁庭或仲裁机构只 能受理当事人按仲裁协议中的约定所提出的严格限制。对于 超出仲裁协议范围的事项,仲裁庭或仲裁机构无权过问。(三)对法院的法律效力 各国的仲裁立法都承认仲裁协议具有排除法院司法管 辖的效力。如果当事人已就特定争议事项订有仲裁协议,法 院则不应受理此宗争议案。1986 年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第 1027 条规定:“法院受理诉讼案件,而当事人对诉讼中的争 议订有仲裁协议时

4、,如果被告出示仲裁协议,法院应以起诉 为不合法而驳回之。”1958 年纽约公约第 2条第3 款规 定:“当事人就诉讼事项订有本条所称之协定者,缔约国法 院受理诉讼时应依当事人一方之请求,命当事人提交仲裁, 但前述协定经法院认定无效、失效或不能实行者不在此限。”(四)使仲裁裁决具有执行力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是强制执行的依据。有关的国际条 约和各国国内立法均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仲裁裁 决,他方当事人可向有关国家法院提交有效的协议和裁决书 申请强制执行该裁决。二、仲裁协议的有效条件如何才能实现仲裁协议的上述效力,制定有效的仲裁协 议是关键。不同国家对有效的仲裁协议的具体条件也有不同 的规定,但

5、从多数国家的商事仲裁实践来看,一项有效的仲 裁协议通常要具备三个条件。(一)协议当事人有合法的缔约资格和能力仲裁协议涉及当事人诉权和实体权利的处分,属于对重 大权利进行处分的法律行为,只能由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自 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订立。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 人不具有缔约能力,其签订的仲裁协议应被认定为无效,依 这种仲裁协议作出的裁决也将无法得到有关法院的承认与 执行。例如纽约公约第5 条第(1)款规定仲裁协议“当 事人依对其适用的法律有某种无行为能力情形者”,被申请 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国家可依当事人一方的请求,拒 绝承认和执行。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 法(以下简称示

6、范法)第 36 条第(1)款第(1)项第 (1)目规定:“第 7 条所指的仲裁协议的当事人一方欠缺行 为能力”,可以拒绝承认和执行不论在何国作出的仲裁裁决。(二)协议约定的事项具有可仲裁性仲裁协议中约定提交仲裁的事项,必须是有关国家法律 所允许采用仲裁方式处理的事项。如果所约定的事项属于有 关国家法律中不可仲裁的事项,该国法院将判定该仲裁协议 是无效仲裁协议,并将命令中止该仲裁协议的实施或拒绝承 认和执行已依该仲裁协议作出的仲裁裁决。有一点必须指出 的是,可仲裁性的关键问题是指根据适用于仲裁协议的法律 某些事项是否可以提交仲裁解决,而不是指某一争议是否属 于仲裁协议的管辖范围之内。争议事项的可

7、仲裁性与公共政 策关系比较密切。在许多国家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被视为属 于一国公共政策的范畴。各国法律对争议事项可仲裁性问题 的规定方式有所不同。大陆法国家多以立法明确规定把某一 领域或某一类争议排除在仲裁之外;普通法国家则多把这一 问题留给法院解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事项不能提 交仲裁:1. 有关竞争法和反托拉斯法的事项;2. 关于婚姻、人身关系的事项;3. 关于破产、行政法处理的事项;4. 某些知识产权事项。1(三)协议的形式和内容合法 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具有合法的形式。绝大多数国 家的仲裁法都规定仲裁协议必须以书面形式作成。例如, 1981 年法国民事诉讼法典第 1443 条和第

8、 1444 条规定: “仲裁条款应在主要协定中或主要协定所援引的文件中书 面规定之,否则无效。”“仲裁协议应是书面的,可采用仲裁 员和当事人签名的记录形式。”1958 年纽约公约对仲裁 协议形式的唯一要求就是仲裁协议应该是书面的,并将此作 为缔约国承认和执行仲裁协议的主要条件之一。所谓仲裁协 议的内容合法主要是指,仲裁协议不得违反仲裁地国法律中 的强制性规定,不得与该国公共政策相抵触。由于各国对仲 裁协议内容的要求有很大不同,所以同样内容的仲裁协议, 在一些国家原来是合法有效的,在另一些国家就可能被视为 非法。但不管怎样,仲裁协议的内容至少不得违背仲裁地国 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否则会导致仲裁协议的无效。例如,根 据法国 1981 年民事诉讼法典的规定,如果仲裁协议没有确 定争议的事项,或者没有确定仲裁员的姓名或指定仲裁员的 方法,这样的仲裁协议就是无效的。而在英国法下,只要有 提交仲裁的意思,就算有效的仲裁协议了。三、仲裁协议适用法律的含义及解决的问题 关于国际商事仲裁协议适用法律的含义,按照一些权威 学者的解释:“仲裁协议的适用法律是指支配与仲裁协议有 关的实体问题应当适用的法律。此项法律适用于仲裁协议的 解释、仲裁协议的有效性、无效及其解除等问 此文章共有 6 页 1 2 3 4 5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