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飘红剑客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601734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飘红剑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飘红剑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飘红剑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飘红剑客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飘红剑客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飘红剑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飘红剑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钱塘湖春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3、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二、预习检测:1、写作背景: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 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 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 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2、钱塘湖介绍: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 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 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

2、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 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 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 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 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3、填空: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人,字乐天,晚年号,中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和,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之称。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传世,代表诗作有 、等。是唐代诗 人中创作最多的诗人。三、学习指导:(一)、品味感受:1、“孤山寺

3、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答: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答: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答: 5、诗歌散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刚同河堤平行,云气低低地萦 绕在水上。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朝阳下温暖的树,也不知谁家有刚从 南方回来的燕子 衔着春泥在筑着新巢。各种野花渐渐要迷住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百看不厌,绿杨浓阴下的白沙堤。(二)合作探究:1、作者是怎样浏览西湖的?他的路线是怎样的?答:。2、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 特点?答: 3、诗中为突出早春的 特点,描写了那些

4、典型的 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 特点?答:(1)。(2)o4、颈联:为什么说“乱花迷眼”?答:o5、颔联;“几处”能不能换成“几只”?“争”能不能换成“抢”?“谁家”能不能换成“几只”?答: 5、举例说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答: 5、填空:全诗以“”字为线索,从起,至终。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之情四、课堂总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诗人写于杭州任上的春日记游之作。作者采取了两种写法:一是在行进途中展开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二是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5、,莺、燕是禽鸟类,属动物;花草属植物。首句点春游起点,二句写湖上风光,用欢快的禽事写出早春的一派生机,借助花草这两样春的使者告诉人们:姹紫嫣红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结尾直抒深情,流连忘返。五、中考连接:阅读下面诗歌文段,回答下列问题: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满井游记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携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 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

6、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艳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 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 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 城居者未之知也。1. (2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B.局促一室之内(拘谨不自然)C.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D.泉而茗者(煮茶喝)2. (2分)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游人虽未盛风力虽尚劲B. 红装而蹇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C. 罍而歌

7、者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D.局促一室之内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3. (2分)从两篇诗文中各选出两个最能体现初春季节特点的词。答:4. (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翻译:5. (2分)请你从钱塘湖春行中找到一句与“余寒犹厉”有类似感受的诗句。答:6. (2分)说说你对满井游记最后一句的理解。答:参考答案:1. (2 分)B2. (2 分)C3. (2分)早莺新燕渐欲浅草才能微润始解乍明新开始掠将舒未 舒浅鬣(前后分别各选2个即可)4. ( 2分)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5. ( 2分)几处早莺争暖树6. (2分)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

8、者”困坐室内 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意思相近即可)钱塘湖春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3、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二、预习检测:1、写作背景: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 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 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 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2、钱塘湖介绍: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 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

9、欲把 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 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 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 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 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3、填空: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 市临渭区),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

10、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诗人。三、学习指导:(一)、品味感受: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答:首联写景。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出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出远望白云朵朵, 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非常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答:颔联写莺和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他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 了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诗眼在“早”和“新”这两个字上。作者抓住早春这一 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答:颈联极富情

11、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 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 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 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 迷住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浅草才能没马蹄”,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 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 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马蹄在草地上亦起 亦落、时隐时现,觉得分外有趣。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答:尾联直抒胸臆

12、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作者被景色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5、诗歌散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刚同河堤平行,云气低低地萦 绕在水上。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朝阳下温暖的树,也不知谁家有刚从 南方回来的燕子 衔着春泥在筑着新巢。各种野花渐渐要迷住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百看不厌,绿杨浓阴下的白沙堤。(二)合作探究:1、作者是怎样浏览西湖的?他的路线是怎样的?答:骑马绕湖而行,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再到白堤 2、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 特点?答:本诗通过“水面初平” “早莺争暖树” “新燕啄

13、春泥” “乱花迷人眼”和“浅 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运用“几处” “谁家”“渐欲” “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3、诗中为突出早春的 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 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 特点?答:(1)本诗通过“水面初平”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2 )运用“几处”“谁家”“渐欲” “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4、颈联:为什么说“乱花迷眼”?答: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5、颔联;“几处”能不能换成“几只”?“争”能不能

14、换成“抢”?“谁家”能不能换成“几只”?答:不能。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因: 为是“新燕”,所以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5、举例说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答:“几处早莺争暖树”与“谁家新燕啄新泥”这两句对近景及高处的莺燕的动 态描写,突出了早春特有景象,修辞上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是写近景,是写低处,花草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5、填空:全诗以“ 行 ”字为线索,从 白沙堤 起,至 孤山寺终。以“春 ” 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之情。四、课堂总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15、是诗人写于杭州任上的春日记游之作。作者采取了两种写法:一是在行进途中展开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二是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类,属动物;花草属植物。首句点春游起点,二句写湖上风光,用欢快的禽事写出早春的一派生机,借助花草这两样春的使者告诉人们:姹紫嫣红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结尾直抒深情,流连忘返。五、中考连接:阅读下面诗歌文段,回答下列问题: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满井游记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携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 笼之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