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期末复习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60079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期末复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绪论1. 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方块图的定义。2. 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微分方程的编写。注:非线性微分方程线性化的思路。2传递函数(1)传递函数的定义。(2)区别传递系数(开环放大系数)、根轨迹增益。(3)影响传递函数的因素。(4)求传递函数复数阻抗法求电网络传递函数。(5)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3. 动态结构图(1)基本变换规则。(2)串、并、反馈环节化简。4. 系统传递函数求取(1)开环传递函数;(2)闭环传递函数;(3)闭环系统偏差传递函数;(4)闭环系统特征方程:5. 脉

2、冲传递函数(1)已知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是,求系统的传递函数;(2)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输入单位脉冲信号,求系统的时域响应表达式。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典型输入信号和阶跃响应性能指标(1)三种典型输入信号:单位阶跃函数、单位斜坡函数(单位速度函数)、单位抛物线函数(单位加速度函数)及其拉氏变换。(2)阶跃响应性能指标反映稳、准、快。特别:,为阻尼角2. 一、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1)一、二阶系统数学模型的表达式。(2)一阶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函数下,响应到达稳态值的95%或98%时所需响应时间。(3)二阶系统、取值不同,极点形式、响应曲线不同,要清楚、会绘制。(无阻尼,欠阻尼,临界阻尼、过

3、阻尼)(4)二阶系统,和、的关系式。结构图传递函数,、(5)二阶最佳系统=?(6)已知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参数。3. 高阶系统近似二阶系统的条件。4.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取决于闭环零、极点?)5. 劳斯判据(1)判稳定;(2)确定系统稳定时参数的取值范围;(3)积分环节个数和开环放大系数对稳定性的影响。6. 稳态误差(1)系统的型别、阶数?(2)与稳态误差有关的因素。(3)在给定和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的求取。注:输入为叠加信号时,如r(t)=(1+t+t2)1(t),系统的稳态误差?(4)提高稳态精度的方法,复合控制。第4章 根轨迹法1. 绘制基本法则。2. 草图(例子、图4.15

4、、习题)。3. 求取闭环系统极点。4. 增加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第5章 频率特性法1. 已知传递函数,输入正弦信号,系统的稳态响应、瞬态响应?2. 、3. 已知开环传递函数定性绘制系统开环奈氏图(低频段0;高频段)、伯德图(低频渐近线,转折频率、斜率变化,高频段)4.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5. 用奈氏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例子、习题)注意:、6. 稳定裕量:,7. 各频段与系统动态、稳态性能、抗干扰能力的关系(低、中、高频段)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1. 常见校正装置及特性传递函数判装置类型2. 串联校正(1)分析法(2)期望法(重点)Lc(w)=L(w)Lo(w)3. 并联校正校正的实质、思路第8章 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1. 采样定理2. Z变换3. 脉冲传递函数的求取4. 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5. 稳定性分析6. 稳态误差的求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