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粗隆间骨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600385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粗隆间骨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粗隆间骨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粗隆间骨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粗隆间骨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粗隆间骨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粗隆间骨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粗隆间骨折(修订)草案1 范围 本指南提出股骨粗隆间骨折(又名股骨转子间骨折,下同)的诊 断、辨证、治疗和功能康复。本指南适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 床医师使用。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股骨粗隆间骨折 in tertrocha nter fracture of femur 凡发生于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部位的骨折均称为股骨粗隆间骨 折。3 诊断13.1病史 有明确的外伤史。3.2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为患侧髋部疼痛、肿胀,功能受限,有移位的骨折可出 现

2、外旋短缩畸形,有广泛的皮下瘀斑。无移位骨折可仅有髋部疼痛。3.3影像检查X线片可见骨折线及移位情况,必要时进行CT、MRI检查。3.4分型3.4.1根据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端的位置分型:(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 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 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3.4.2 Evan s-Je nsen 分型2I型:2部分骨折,骨折无移位。口型:2部分骨折,骨折有移位。皿型:3部分骨折,由于大转子骨折块移位而缺乏后外侧支持。IV型:3部分骨折,由于小转子或股骨矩骨折缺乏内侧支持。V

3、型:4骨折片段,缺乏内侧和夕卜侧的支持,为皿型和IV型的结合。3.5鉴别诊断本病需要与髋部病理性骨折相鉴别。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 助鉴别。4、辨证本辨证分型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3、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4,在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5的基础上结 合前期的文献整理进一步完善和形成。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辨证以三期 辨证为主,需结合患者年龄、体质等因素,综合辨证。就骨折而言, 分型如下:4.1早期伤后1-2周,主证为血瘀气滞、瘀血内阻。 主症:骨折,疼痛,肿胀,瘀斑等。 次症:口渴,尿赤,便秘,舌质红或有瘀斑,苔黄,脉浮数或脉 浮紧。4.2中期伤后3-4周,主证为营卫不和、筋骨未续。主

4、症:骨折未连或骨连未坚,痛减,肿消未尽等。 次症: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4.3后期受伤4周后,主证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主症:骨折未连或骨连未坚,可伴有头晕眼花,面色淡白或腰膝 酸痛,肢体萎软等。次症:神疲乏力,或少气懒言,舌淡,苔薄,脉细。5、治疗5.1治疗原则15.1.1遵循复位、固定、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的方法。5.1.2 无移位骨折,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有移 位的骨折,宜行手术治疗。5.1.3 在无手术禁忌症的条件下,优先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时机: 如患者内科条件允许,应尽早手术(入院当天或第 2 天手术),早期 手术可减轻患者疼痛,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5、的 风险。65.2治疗方法5.2.1非手术治疗(推荐级别:B ) 7-10适用于无移位骨折或有手术禁忌症者。方法包括持续牵引或者支 具固定等。5.2.2手术治疗(推荐级别:A ) 11-265.221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适用于各类型股骨粗隆间骨 折,尤其适用于粉碎性骨折。(推荐级别:A)11-205.2.2.2 动力髋螺钉( DHS )适用于各类型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推荐级别:B)21-225.2.2.3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适用于稳定性骨折并股骨髓腔狭 小、肥胖的病人(推荐级别:B)o 23-265.2.2.4 外固定支架适用于不耐受常规手术治疗或不宜长期卧床的 病人(

6、推荐级别:D )o 235.2.3预防深静脉血栓5.2.3.1西药应用(推荐级别:A)我国2012年中国骨科创伤患 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专家共识针对髋部骨折手术血栓 的预防制定了具体方案(以下药物选择一种使用):(1)X a因子抑制剂: 间接Xa因子抑制剂(磺达肝癸钠)术后624 h后(对于延迟拔除硬膜外 腔导管的患者,应在拔管24 h后)应用;口服直接X a因子抑制剂 (利伐沙斑术后610 h后(对于延迟拔除硬膜外腔导管的患者,应在拔 管610 h后)应用。低分子肝素:住院后开始应用常规剂量至手术 前12 h停用,术后12 h后(对于延迟拔除硬膜外腔导管的患者,应在 拔管24 h后)继续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硬膜外麻醉手术前不 建议使用;术后使用时应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目标为 25,范围控 制在2.03.0。阿司匹林: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的作用尚有争 议,不建议单独应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推荐药物预防的时间为10 35d。对于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术前不建议使用磺达肝癸钠,因其 会引起椎管内血肿。不推荐术后单独应用肝素预防血栓(推荐级别: D) 如患者有抗凝禁忌证,应采取物理预防(足底泵,梯度加压弹力袜)。 65.2.3.2 中药内服27 治法: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医林改错)(推荐级别:D )桃仁15g红花10g当归10g赤芍1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