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渔中学2014-2015上册语文半期试卷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59937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渔中学2014-2015上册语文半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巴渔中学2014-2015上册语文半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巴渔中学2014-2015上册语文半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巴渔中学2014-2015上册语文半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巴渔中学2014-2015上册语文半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渔中学2014-2015上册语文半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渔中学2014-2015上册语文半期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巴渔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77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2分)眩目( ) 谛听( ) 参差( ) 勾勒( )璀璨( ) 颠簸( ) 深湛( ) 哈达( )脍炙人口( ) 砭骨( ) 烙印( ) 镢头( )2根据拼音写汉字(18分)q塘峡( ) mio小( ) bn ln( ) 连zhu( )xin熟( ) tin雅( ) 安m( ) wi y( )shn然泪下( ) zh守( ) 繁yn( ) gu火( )沟h( ) qng天柱( ) 容光hun发( )万里tio tio( )

2、 分道扬bio( ) 杂t( ) 3根据给出的词语解释,在括号内写出词语。(5分) 任意侵扰或残害。( ) 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 彼此遮掩而相互衬托。( ) 忠诚地遵守。( ) 形容举止洒脱。( )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畎亩(qun)干(gn)将(jing) B重身(zhng)自诩(x) C逡巡(qn)分赉(li) D荷(h)箪(dn) 宫阙(qu)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5分) 亲戚畔之( ) 曾益其所不能( ) 门人然烛来(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须眉毕见( )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作代词的一句是( )(2分)A、虎

3、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 B、若脱笼之鹄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D、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7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2分)A乘电梯耳膜受着强压,降落下来立即坠入喧嚣。 B忽而,一座斜拉桥,一只躺卧的竖琴赫然出现,甲虫们争先恐后地跑上去,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弹成了 音苻和旋律,美丽动听。C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D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竞收拾得这么干净,都夸母亲能干。8下列诗句、篇目、作者及朝代搭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观刈麦杜甫唐朝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4、乔。”赤壁赋杜牧唐朝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该杂诗龚自珍清朝9在括号内填上标点符号,注意它与引号的搭配使用。(2分)刘淇说( )“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北京一定会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 )“南特号。”向福财叹了口气( )“袁老师,你们学堂里的先生是顶上有灵光的圣人,种田人盼的就是有个好种子呀( )” 10. 公共交通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其中,交通安全更为市民所重视。下面的例句是某市街头悬挂的交通警语,作为市民中的一员,请你写一个精彩的警语。(2分)例句:人行横道,是您生命的绿色通道。 11.按要求默写有关诗句。(16分)(1)凡 , ,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5、满井游记)(2)游山西村中反映人生哲理,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的诗句是 , 。 (3)渔家傲中直接抒情的句是 , 。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杜甫体察人间冷暖、兼济天下情怀的诗句是 , .(5)白居易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然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也有反映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这诗句是 , 。(6)折戟沉沙铁未销, 。 , 。(7)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课外辅导员,他的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所描绘的那样: , 。(8)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警句形式道出统治者剥削人民

6、,压迫人民本质的句子是: , 。12.文学常识填空(9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_。孟子,名_字_,_时期邹国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_。曹刿论战选自_,相传是_时期_根据_国史料编写的_体史书。蒲松龄_代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_,代表作_,本文篇目为_。干将莫邪选自_作者_,_史学家文学家。搜神记有_之称。二、阅读(一)现代阅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毕淑敏(15分)(1)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2)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3)那一瞬间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

7、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4)面对你纯洁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5)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6)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就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

8、该原谅。(7)第一次打你的原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于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无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8)假如你去摸火,火焰会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9

9、)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10)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11)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饿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

10、解。(12)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13)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程度,不致失手将你打得太重。(14)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15)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惟有对半懂

11、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16)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用文中原句回答,母亲打孩子的目的是什么?(3分)(共三处)2从文中来看,孩子所犯的错误,哪些是可以原谅的?哪些是不可以原谅的?(2分)3文章的语言极为生动,得益于比喻手法的灵活运用。请分析下面这一句的作用。(2分)“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作用:_ _4以情为文是一篇文章动人的根本。试分析画线的两句话,它们各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4分)_ _ _5根据文意,“我”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才会动手打孩子?(2分)6.联系实际,谈一谈你是怎样看待文中“打与不打都是爱”这句话的?(2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