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59727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冬小麦高产栽培摘要:我团有效积温2600-3000C,适宜冬小麦的生长,近几年单产 较往年有所提高,但还没有挖掘出最大潜力,还有提升空间。 关键词:冬小麦 高产栽培1、精细整地小麦的根系比较发达,其中 70集中在距地表1030 厘米的耕 层内,播前做好精细整地工作,对于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2、氮、磷配合,三肥坐底据研究表明小麦施肥实行粗、细结合,氮、磷配合,采用粗肥 氮肥、磷肥“三肥坐底”的方法,是一项显著的增产措施,也是培 育冬前壮苗的有效手段。 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 结构,是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根本途径之一。因此,要本着“粗 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

2、通过各种途径,广辟肥源,为麦田备 足底肥。一般重施底化肥的麦田,要比在年后追施同等肥量的麦田 苗期生长快、长势壮,越冬死苗少、成穗率高、增产显著。一般保 肥能力强的粘质土壤,可将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一半以上坐底施用; 保肥能力较差的沙质土壤适当少些,约占全期氮肥总量的40左右 坐底为宜。 根据大量试验证明,一般亩产500 千克以上的麦田,需 施优质土杂肥5000 千克以上,标准氮、磷肥各50 千克,硫酸钾10 千克左右。2.1、适墒播种 水分是种子发芽、出苗的必要条件。小麦种子必须吸收相 当于 本身重量 45左右的水分才能发芽。水分不足,往往成为影响出苗 和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足墒下

3、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 重要措施。我团近几处秋季雨量逐渐减少,且前茬作物灌水较少, 待秋作物收获后,土壤墒情已显不足。所以浇足底墒水,不仅能满 足小麦出苗和苗期的生长需要,而且为中、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 础。 一般认为,沙土地含水量若小于 15一 16;二性土含水量 小于 17一 18;粘土地含水量小于 20,都应在浇足底墒水后 播种。对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要快收快耕不晾茬,随耕随耙不 晾垡,抢墒播种,尽量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全、齐、 匀、壮。2. 2、苗期和越冬期的管理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其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长一完成”。 即长根、长叶、长分蘖,完成春化阶段。其中分蘖是生长中心。田

4、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在保苗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使弱苗转壮, 壮苗稳长,确保麦苗安全越冬,为来年穗多、穗大打下良好的基础 及时查苗补种。确保苗全、苗匀。由于漏种、欠墒、地下害虫危害 等原因,造成缺苗断垄,应及时查苗补种。为了使补种的麦苗早出 土,可将麦种在冷水中泡24小时或用500倍磷酸二氢钾浸12小时, 有促进发根壮苗、增加分蘖和增强抗寒性的作用。浸种后应晾干再 播种。2. 3适时冬灌,保苗安全越冬。小麦越冬前适时冬灌是保苗安全越冬,早春防旱、防倒春寒的 重要措施。水的热容量大,冬灌后土壤水分充足,可以缓和地温的 剧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并为第二年返青期保蓄水分,做到冬水 春用;另外冬灌可以塌

5、实土壤,粉碎坷垃,消灭越冬害虫,所以冬 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据试验证明:一般可增产20以上,冻害 严重的年份增产幅度更大。冬灌要适时。如冬灌过早,气温高,蒸发量大,入冬时失墒过 多,起不到冬灌应有的作用。如灌水过晚,温度太低,水不易下渗 很可能造成积水结冰而严重死苗。适宜的冬灌时间,一般在平均气 温78C时开始,到5C左右时结束。此时“夜冻日消,冬灌正好”。 冬灌的顺序:一般低洼地、粘土地可先灌;沙土地因失墒快,应晚 灌。冬灌水量不可过大,以能浇透当天渗完为宜。切忌大水漫灌。 以免造成地面积水,结成冰层使麦苗窒息而死。冬灌后,特别是早冬灌的麦田,要及时锄划松土,防止龟裂透风, 造成伤根死苗。

6、凡含水量符合下列条件的麦田,可以不冬灌:沙土地在18以 上;二性士在 20以上;粘土地在 22以上,地下水位又高的麦田。 此外,凡底墒充足的晚茬麦田也可不冬灌。 这类麦田因冬前生育期 短,有效积温不足,故叶片少、根少、没有分蘖。所以为了充分利 用初冬和早春两个冻融时期的有效积温来提高分蘖节附近的地温, 有利于争取多分蘖,多长一些次生根。但对这类不冬灌的麦田必须 在上冻前锄划,松土保墒,提高地温,力争“活土”越冬,这样安 全越冬较有把握了。24 冬灌结合追肥。凡苗少的二、三类麦田,或早播的脱肥旺苗,可结合冬灌追施 氮肥。每亩施尿素5 一 10 千克,可以促使小麦早返青,巩固冬前分 蘖,增加分蘖成

7、穗率,做到冬肥春用。但对于苗多的一类麦田,一 般可不施或少施。以免春季分蘖过多,群体过大,造成后期倒伏。3、返青期的管理从返青开始到起身之前,历时约一个月,属苗期阶段的最后一 个时期,称返青期。这个时期的生长主要是生根、长叶和分蘖。这 是促使晚弱苗升级、控制旺苗徒长、调节群体大小和决定成穗率高 低的关键时期。所以返青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 促麦苗早发稳长, 巩固冬前分蘖,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发育,为提高成穗率,增 加亩穗数和争取大穗打下基础。31 追肥:返青肥要因苗追施。对于冬前长势较弱的 23 类苗或地力差、早播徒长脱肥的麦 苗,应早施、重施返青肥,可在地表开始化冻时抢墒追施(顶凌施肥)。

8、一般每亩可追尿素10 千克左右,缺磷麦田应混合追施磷酸二铵每亩 5 千克。返青肥对于促进麦苗由弱转壮,增加亩穗数有重要作用。 但对于苗数较多的一类苗,或偏旺而未脱肥的麦田,则不施返青肥。 应推迟到起身时追施,以控制无效分蘖,达到提高分蘖成穗率,增 加亩穗数的目的。32 浇返青水要看地、看苗灵活掌握。凡冬前未浇冬水或冬灌偏早,返青时比较干旱的麦田(干土层在3 厘米以下),则可适当早浇返青水,但水量不宜过大,更不能大水 漫灌。因早浇返青水的麦田,下层土壤没有全部化冻,大水易造成 积水沤根,新根发不出来,发育推迟,易形成“小老苗”,重者有 死苗的危险。凡冬水浇得适时,麦苗生长健壮的麦田,可适当晚浇

9、返青水;晚播麦若墒情较好,也应晚浇返青水,以免降低地温,影 响返青。凡冬水浇得较晚,返青时不缺水的麦田,则可推迟到起身 期浇水、追肥。33化学除草麦田化学除草,用工少、效益高。目前常用的除草剂和施用方 法:若用72%2, 4D 丁脂,每亩用量4050克,兑水1520千 克;若用20二四甲氯水剂,每亩用量 200250克,兑水1520 千克喷雾。一般喷药时间在返青后至拔节前,选晴朗天气,无风、 无露,气温较高时喷药较好。4、穗粒数形成(起身至开花期的管理)从起身开始经过拔节、孕穗、抽穗到开花,是冬小麦生育的中 期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小麦的茎、叶、穗、蘖等器官同时迅速生 长,是小麦一生中发育最旺盛

10、的阶段,是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 因此,中期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供足肥水,保蘖增穗,保穗增粒 争取壮秆不倒,穗大粒多。合理运用肥水中期是冬小麦一生中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需水 约占总量的35%左右,需肥占总量的50%左右。尤其在拔节、孕穗 阶段,对水分反应非常敏感。如果水肥供应不足,会严重影响幼穗 发育,小花大量退化,粒数明显减少。因此,为确保小麦穗大粒多 必须在拔节至孕穗阶段,力争追肥浇水,每亩追二铵15千克左右。 根据苗情先促弱苗,后促壮苗,分类管理,灵活掌握。5、粒重的形成(灌浆、成熟期)冬小麦从开花到成熟,进人生育后期。这一阶段,冬小麦经历 了开花、授粉受精、子粒形成、灌浆和成熟等生育

11、过程,转入了以 穗粒生长为中心的生殖生长阶段。这是争取粒多、粒重,特别是提 高粒重的关键时期。冬小麦在生育后期,要求充足的光照、水分和 适宜的温度、养分。天气阴湿、温度较低、水分较少、养分不足均 不利于小麦的开花、受精和子粒的形成。后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养 根护叶,延长上部叶片的绿色时间,防止早衰或贪青,保花增粒,促进灌浆,争取粒饱粒重。51浇好灌浆水小麦在生育后期需要大量的水分。此期正值旱季,降雨少,干热 风多。为保证小麦正常结实灌浆,在抽穗后应本着“地皮见湿不见 干”的原则,连续浇好抽穗、扬花水,灌浆水和麦黄水,以满足小 麦对水分的需要。其中灌浆水的增产效果最显著,因为小麦开花后 7一10天

12、,子粒形成期已结束,进入灌浆高峰期,千粒重每天可增 l 一 2克。所以此时浇好一次灌浆水,不仅满足小麦灌浆对水分的 需要,而且还可降低地温,稳定地温,可防根系早衰。有以水养根 以根保叶,以叶保粒的作用。后期浇水不能大水漫灌。因小麦灌浆 期根系生活力已减弱,若水过大,氧气不足,会使根系窒息腐烂, 植株很快死亡,干粒重显著下降。此外,对于灌浆期叶色黑绿的麦 田。为了防止贪青晚熟,应适当提早停水。后期浇水还要注意防倒 52小麦倒伏及防止“麦倒一把草、谷倒一把糠。”小麦倒伏后,叶片重迭,光合 作 用受到严重影响,养分运输也受阻,成熟延迟,对产量影响很大。 一般倒伏减产20左右,严重者可达40一50,这

13、是我团高产 麦田持续高产稳产的最大障碍之一。倒伏一般发生在抽穗以后,倒 伏愈早,减产愈重。倒伏有两种类型: (一)根倒伏,主要由于根系 发育不好,少而弱,人土浅,后期遇风或浇水不当连根拔起,引起 倒伏。造成根系发育不良的原因很多,如耕层过浅、整地播种质量 差、土壤过紧或水分过多、通气不良、土壤缺磷等。 (二)茎倒伏, 主要由于茎秆基部节间机械组织发育不良,或节间太长而细弱,支 持不了上部重量,发生弯曲引起倒伏。实践证明:若基部第一节间 长于8厘米,第二节间超过13厘米就有倒伏危险。节间过长是引起 倒伏的一方面原因,但更主要的是茎壁的厚度,若茎壁厚抗倒伏能 力强。茎壁厚度与光照强弱关系密切,所以

14、栽培上要求有适当的密 度,使基部透光状况良好,则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就强。防止小 麦倒伏必须采用综合措施。首先要选用抗倒伏品种;合理密植;深 耕和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冬前和返青期促进根系发育;调节好群体结 构;特别在起身拔节期要准确判断苗情,合理运用肥水;另外灌浆 期灌水应密切注意天气,严防风天浇水引起倒伏。53 根外追肥一般开花后喷二次磷肥,干粒重可增加 23 克,增产 10左右。 因为后期喷磷有利于增加小麦茎叶中有效磷和糖分的含量,可促进 灌浆,使干粒重增加,且成熟期提前。但喷磷不宜过晚(蜡熟期喷无 效),并可和防治病虫同时进行。一般要求喷磷酸二氢钾。每亩地用 01 千克磷酸二氢钾加 50 千克水,待肥料溶解后就可以喷施。时 间最好在下午 4 点以后,以利叶面吸收。开花后若麦叶黄绿,有早 衰征兆,则可以结合喷磷加喷尿素,浓度为 1一 2(切忌过浓)。 因为尿素最容易被叶子吸收,并有刺激生长的作用,对防早衰、增 粒重有较好的效果。54 预防干热风在小麦生长后期,经常受西南干热风的危害,造成小麦早衰, 严重降低粒重。预防干热风的措施,主要是在灌浆水后,增浇麦黄 水。6、防治病害我团冬小麦主要的病害为小麦锈病、小麦雪腐雪霉病、小麦赤霉 病等。防治方法:做好种子包衣工作,可预防雪腐雪霉病,开春和扬花 期分别喷施粉锈宁和多菌灵可防治小麦锈病和小麦赤霉病.7、适时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