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传统文化教学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597251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传统文化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初二传统文化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初二传统文化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初二传统文化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初二传统文化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传统文化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传统文化教学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二传统文化备课蒋绍娟宋家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学生分析: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语文课本中有论语十则,学生对论语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

2、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二)、教材结构: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文艺园林”“风土画卷”四个单元。“经典驿站”: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名人长廊”:学习屈原、王羲之、魏征、文天祥等人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文艺园林”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我们中国人情感的美好。“风土画卷”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领略观赏到流传了上千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的风情民俗的多姿多彩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这里体味到我们中国人的品格与生活的情趣。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

3、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三)教材编排原则: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

4、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六、教法学法: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七、教学时间安排:每周一课时,每课均一课时。课题诗经(二首)-木瓜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人教学目标1、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背诵木瓜一诗。2、了解木瓜中所表现的纯洁爱

5、情。3、从男女之爱中扩大开来,引导学生了解爱是美好的情感,她使得世界变得美丽。4、明白真正爱的真谛。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 学 过 程备注入境生趣导语: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西方人是否还有这种传统不清楚,但我们从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中读到过类似“投桃报李”的故事,只是其中充满着悲剧色彩。如今我们似乎已不太看重仪式了。其实,仪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

6、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们不能缺少阳光和空气一样。仪式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形式,总与特定的意义相联系。男女交往可以减去不必要的形式,却不可不有“投桃报李”的仪式。教师讲述,营造学生氛围,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朗读选文,自学生疑木瓜 【原文】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注释】投:投送。琼:美玉。琚(ju)佩玉。瑶:美玉。 玖(jiu):浅黑色的玉。个人读集体读点名读争取2分钟背诵。理解文意,学习释疑你用木瓜送给我,我用美玉回报你。美玉不单是回报,也是为求永相好。你用木桃送给我,我用琼

7、瑶作回报。琼瑶不单是回报,也是为求永相好。你用木李送给我,我用琼玖作回报。琼玖不单是匈报,也是为求永相好。读原文,了解文意,理解内涵,用自己的话解释全文。灵犀一点,师生交流【问题】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爱是人类的本性,渴望被爱是每个人的本能。爱是大海,包容着世间所有崇高的理性,是一切含灵之物的无根。读了木瓜,你能跳出爱情诗的圈子再生发出新的理解吗?互动学习,心得交流。直面人生,共同研讨积累名言,感悟博爱以爱为话题,搜集20条你喜欢的名言,熟记背诵。祝愿这些爱的话语能影响你付出爱也获得爱的一生!出示:游子吟 孟郊慈 母 手 中 线,游 子 身 上 衣。临 行 密 密 缝,意 恐 迟 迟 归

8、。谁 言 寸 草 心,报 得 三 春 晖。提问: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讨论总结:深挚的母爱。出示: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提问: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讨论总结:友情。聆听圣人之言,修身养性。引导实践,修养身心1、讨论:木瓜一诗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总结:本诗从字面描写看写的是两个人之间礼物的相互赠送,而实质上是表示相互间的感情,是写一个男子与钟爱的女子互赠信物以定同心之约。2、讨论:如果人世间没有了爱,会怎么样?总结:在我们的周围有着美好的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正是由于这些爱充溢在我们身边,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幸福快乐。播放爱的真谛一歌,让学生学唱

9、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实践与生活课题诗经(二首)-子衿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人教学目标1、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子衿一诗。2、品读诗词,体验、感受思念这种情感。3、尝试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化为诗歌,学会用诗歌释放情感的方法。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 学 过 程备注入境生趣一、导入:放毛阿敏的思念“你从哪里来/ 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 飞进我的窗口/ 不知能做几日停留/ 我们已经分别得

10、太久太久/ 为何你一去便无消息/ 只把思念积压在我心头/ 你从哪里来/ 我的朋友/ 你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难道你又要匆匆离去/ 又把聚会当成一次分手。”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的一首女子在城阙思念、盼望情人的诗。教师讲述,营造学生氛围,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朗读选文,自学生疑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释子:男子的美称。衿:即襟,衣领。嗣音:传音讯。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熟读,比赛看谁背得快个人读集体读点名读争取2分钟背诵。理解文

11、意,学习释疑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读原文,了解文意,理解内涵,用自己的话解释全文。灵犀一点,师生交流【问题】子衿是一首诗歌,写一个年轻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但我们在阅读时可以理解得更广泛一些。健康的思念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它有时是痛苦的,但同时也是幸福的。它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塑善良的品格。请你想一想,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哪些是写思念之情的?把它们写出来,写得越多真好。互动学习,心得交流。直面人生,共同研讨

12、1、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在思念着你,那么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人会时刻思念着你?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组织一段文字,写出自己的感受。聆听圣人之言,修身养性。引导实践,修养身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有谁没有经历过离别之后的思念,那么就让我们把一腔深情化为美丽的诗歌吧。课堂上写作,当堂朗诵。相思 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

13、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卜算子 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实践与生活 年 级七年级学 科传统文化总课

14、时数2课题 老子(五章)中有无相生课 型新授主备教师任课教师教学时间第三周教 材简 析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如果人们没有对美好事物的认定和追求,就不会产生对丑恶现象的唾弃。而人们对部分事物和表面现象的关注,常常会忽视整体的和隐藏在深层次的、最本质的东西。在老子看来,高明的领导者更应该懂得自然之道,不主观行事,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进行潜意识的引导,他们重视顺应人的天性,让下属各心尽其能,各守其职,而忌用过多的条规制度来进行强制性约束。 教 学 目 标知 识与技 能背诵该诗过 程与 方 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的标准情 感态 度价值观教育学生以正确的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