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静脉输液质量的新进展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597174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提高静脉输液质量的新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提高静脉输液质量的新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提高静脉输液质量的新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提高静脉输液质量的新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提高静脉输液质量的新进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提高静脉输液质量的新进展 贺秋爱;高年进摘要: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是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 本文从影响静脉输液质量的因素分析, 综述了为提高静脉输液质量,目前在静脉输液领域的新进展。关键词:静脉输液质量新进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卫生事业的改革, 护理质量管理也面临着持续改革和发展的问题, 措施之一, 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 脉输液质量的提高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质量, 保证输液治疗的安全,减轻病人痛苦, 应用,静脉输液有了很多新进展。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医院的期望越来越高, 而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 抢救、 康复的主要 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静 也是护

2、理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为了提高输液 近年来,由于新管理方式和先进的医疗设备的1 影响静脉输液质量的因素静脉输液是一种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及药物的治疗方法。 它作为一项护理操作, 主要分 二大过程:药物配置和静脉穿刺。1.1 在药物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隐患: 现有模式是医师下达医嘱, 药师配发药品, 有护士在各病区配置, 由于护士对药学知识的掌 握和应用相对薄弱, 药物稳定性的知识和概念缺乏, 不能充分重视多种药物混合时, 药物的 相互作用,不能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大多数静脉输液配药时采用的是混合暴露式调配方式, 存在着空气中细菌的和微粒的污染, 不能确保药物的无菌性; 现有的静脉药物配置是在病区

3、由护士自配自查,没有完整的配药检查机制。曾有报道,由护士进行药物配置的错误率达 20%,不能确保用药的准确性;随着药学科研水平的发展及市场需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细 胞毒性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被批准上市, 长期以来, 这些药物都是有护士在没有保护的环境 下进行配置, 比如化疗药物及临床常用的抗生素等都会因开放性加药配置, 对病区环境和空 气造成污染,以及医务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 不能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因此,现有模式下的 配药模式,在用药的有效性、无菌性、准确性、安全性方面都存在隐患,同时也对护士身体 健康也缺乏有效保障。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存在的隐患 在静脉输液途径方面, 至今大部分医院为了节省成本

4、仍沿用头皮静脉针, 这样增加了病人反 复穿刺的痛苦, 减低了病人的满意度, 也降低了护理工作效率, 同时也增加了医疗风险的几 率。另在静脉输液技术方面, 由于护理人员操作时技术不熟练及操作方法不当, 给患者带来 不应有的痛苦,以及所引起的静脉炎、皮下血肿、液体外漏等并发症。2 静脉输液发展的最新动态2.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静脉输液源头的药物配置存在这些隐患,只有保证药物配置的质 量,下面的工作才有价值和意义。为了提高药物配置的质量,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应运而生, 它从制度管理了克服了以前的弊端。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简称PIVAS是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临床医师处方,经药师审核

5、后,在无菌条件下, 配置静脉输液, 使之成为可供临床周围静脉或中央静脉滴入的药液。 静脉药 物配置中心的建立,明确了药师与护士的专业分工与合作,把护士从日常繁重的输液领取、 配置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了病人, 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在临床 上意义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 确保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降低微粒污染, 提高输液安全性, 改变了以往临床静脉输液加药混合暴露式调配的传统方式, 有效防止了配置过程中细菌和微粒的污染, 保证静脉输液的无菌性, 使药品安全性明确提高。2.1.2 确保了临床用药的有效性 增加了药师对处方的审核程序, 确保药物相溶性和稳定性, 发挥药师的

6、专业作用, 有利于合 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降低治疗费用。2.1.3 提高药品配置的准确性 加强了配置全过程的多次核对程序, 把配错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以减少医疗纠纷, 提高病 人的满意度。2.1.4 提高职业防护PIVAS 是在封闭式的负压操作间配液,加强了职业暴露的防护,同时也加强医疗废弃物的 统一管理和销毁。2.2 静脉输液专业护士角色(专业静疗护士) 由于竞争加剧,社会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机构内部分工向专业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 护理行业也不例外。 为了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 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 实施成功的 静脉穿刺, 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静脉输液治疗护

7、理正在走向专业化,并 逐渐地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科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国内这方面的先 行者。专业静疗护士标准:注册护士;护理学学士学位; 1 年静脉输液治疗经验(过去连续 的 2 年中实施静脉输液治疗和护理1600h ;必须具备国家级认证的静脉输液注册护士证书。2.2.1 专业静疗护士的培养 理论方面:输液技术与临床应用;液体与电解质平衡;药理学;感染控制;儿科学;输血治 疗;抗肿瘤治疗;胃肠外营养;质量保证;绩效提高。临床方面: 临床方面对输液治疗护理临床部分的应用应在专人监督下进行, 直到操作者的熟 练程度能被接受,以及护理的工作能力通过医疗机构的能力评估程序认证后方可

8、获得。2.2.2 专业静疗护士的工作职责 专业静疗护士的工作职责: 静脉穿刺及输液相关的所有操作、 护理。 各种静脉穿刺导管的观 察维护;化疗给药;血液成分输注;动脉导管;血气技术操作;胃肠外营养等。通过主动参 与专业教育、科研和发展新技术来推进输液治疗护理的专业实践。对医疗专业人员、病人、 护理人员、 病人家属、 社区及相关行业的人员提供咨询。 对临床使用关于静疗方面的医疗产 品进行评估, 参与护理质量、 护理效果的考核评价工作和成本效益的核算工作, 保证以经济 有效的支出达到最满意的护理质量。2.2.3 专业静疗护士的意义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专业化可以使病人和医疗机构都受益; 聘用专业静疗护

9、士可以减少静脉穿 刺的次数、 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减少与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 时也提升了病人满意度, 并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还有, 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化是护理专业化的 一个侧面, 能从较大程度上体现护理专业在卫生保健服务中的独特价值和贡献。 以加快专业 化的步伐,与国际接轨。2.3 静脉输液途径增加2.3.1 输液针的更新1952年Robere Aabenic报告了用锁骨下静脉插管中心静脉输液十年的经验。1957年使用头皮静脉针,为输液后固定针头, 方便病人起到积极作用, 至今大部分医院仍沿用头皮静脉针。1964年B-D公司用生物原材料制成套管针,在静脉内留置。我国在1

10、971年也开始应用静脉内高价营养, 1972 年国内制成硅橡胶导管,采用静脉导管水射置管法。目前浅静脉和深静 脉插管的技术已为许多护士掌握, 解决了危重病人穿刺难, 反复穿刺的痛苦, 并且也提高了 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2.3.2 导管材料的进展 导管的材料有两种。针内管 (Needleover Catheter) 是指经穿刺针内腔插入导管, 直至管端达到预计的部位,然 后拔出穿刺针, 导管留在体内, 外端接平头针固定,再连接输液装置。 使用针内管应注意的 是当插入导管已出针尖,继续插入有困难时,决不能后退导管,以免锐利的针头割断导管, 造成碎片栓子。管内针 (Catheter Overneed

11、le) 通常称为外套管穿刺针,套管由四聚氟乙烯制成,牢固强、弹 性好, 加工后导管尖端裹紧的穿刺针与外套管外径一致, 穿刺部位漏血的机会减少。 德国产 的 Vasocanrbrauzuzer 套管针,其优点是除末梢小血管外,直线走行 5cm 以上、富有弹性的 血管都易穿刺成功, 且易固定。 其次,动静脉留置针输液其选择血管广泛, 不易引起刺破血 管形成血肿,且能多次使用同一根血管,维持输液时间长、速度快,是有效的补液通道。为 解决静脉留置针经三通管或直接与输液器相连有不易固定、 不便操作的问题, 杨氏等人研制 静脉留置针 Y 型配套管,易于固定,病人活动不受限,加药方便,减少了污染,使置管成功

12、 率从 68%提高到 100%。2.3.3 输液部位增多 从最初的皮下输液、周围静脉输液开始,到目前深、浅大静脉置管输液。主要有以下几 种静脉置管术:颈外静脉穿刺置管、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骨髓腔 输液等。这些输液路径各有利弊,应根据临床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 随着医学发展, 有必要重新认识静脉输液这一传统的治疗 方法, 以提高输液质量。 在药物配置环节通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立来确保药物的安全;在静脉穿刺过程中通过培养专业静疗护士和新型高科技注射设备的运用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3 结语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技术在临床应用半个多世纪以

13、来,输液方法已发展为多途径、快速度、 长留置的趋势, 对输注液体的安全性更为重视, 不仅要近期无热原应反, 也追求远期反应无 微粒、无污染; 穿刺方法尽量做到无痛、 微痛,提高一针见血的成功率, 避免对血管机械性、 化学性损伤,使输液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方向发展。参考文献:1 周望梅 .静脉输液进展 20062 石敏,吕安安 ,等.静脉输液技术的新进展 J .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11)3 张立萍,张丽娟,等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与时间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 12A)31134 中华护理学会高新技术知识与现代护理1 400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 付喜秀,刘陶文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6 ,20 ( 7A) 16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