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教案文档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596041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教案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二年级上册教案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二年级上册教案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二年级上册教案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二年级上册教案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教案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教案文档(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上册数学 青市小学 聂成远观察物体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单

2、元教学重点、难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单元教学课时:大约4课时。 第1课时 观察物体教学内容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3、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法 观察实践法。学法 动手操作法。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玩具,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儿见过的?东东他们星期天也去了动物园看了大象,想知道他们看见的大象是什么样子吗?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看大象的小故事。2、故事引入:星期天,退休的李奶奶带着他的小孙子东东、明明和外孙女欢欢去动物园看大象。一进大门,东东他们就把李奶奶拉到了象园,李奶奶说:“唉,我老了,走不动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就坐在门口等你们,这大象嘛,还是你们看过后说给我听吧!”“好的,好的!

4、 ”三个人连忙答应着向大象跑去。东东急急忙忙走到大象的前面看了看,说:“奶奶,大象有两个大大的眼睛,一个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两把大扇子。”明明跑到了大象的后面大声说:“奶奶,大象就像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根摆来摆去的长鞭。”欢欢不急不忙,走到大象的侧面说:“外婆,其实大象就像是四根柱子上有座墙壁。”“哎哟呦”李奶奶说:“乖孩子们,你们都把我弄糊涂了,难道有三只长得不一样的大象。”3、提问:小朋友们,他们看到的到底是几只大象呢?(一只)既然是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向李奶奶介绍的不一样呢?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哪一面观察的吗?(板书:前面 后面 侧面)教师揭示课题:虽然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

5、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1、本位观察。师:(出示玩具恐龙)这是什么?大家看,老师手里扔这只恐龙是什么样子的?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锋利的牙齿,白白的肚皮,手细细的,有尖尖的爪子。生2:眼睛是翘起来的,样子很凶猛。请同学们在不同的角度来看这只恐龙,把你看到的样子说出来,2、学生观察交流1、全班交流汇报。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哪一部分?2、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3、再交换位置,重新观察,看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显示不同

6、位置所摆放的物品的图片。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生: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也不一样了。三、巩固运用1、看一看。谈话:(课件同步)这时,开来了一辆汽车,恐龙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汽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恐龙围着汽车图)这是汽车的哪一面?(逐一设问)这四只恐龙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同桌两位同学相互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2、摆一摆。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铅笔盒等,你观察过吗?现在,请每组的

7、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看一看,数学书都是什么样的?你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操作,回答。)生1、我看到了侧面,我能看到3个面。生2: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个面。3、画一画。师:你们学的这么好,老师发给你们每组一个小奖品(事前准备好的小物品),请小组成员一起观察,互相说一说,你坐在小奖品的哪一面,都看到些什么?请你把观察到的样子试着画一画。展示评价学生作品。4、猜一猜。课件呈现不同角度的照片(后面-侧面-前面)请你们猜一猜他是谁?师:平时照相为什么一般选择正面或侧面照?四、课堂总结师: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发现有哪些地方会用到从不同

8、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呢?小结:要想把物体观察清楚、全面,就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去观察。五、随堂练习 做一做。作业设计:随堂手册上的观察物体板书设计:观察物体侧面 正面 后面表内乘法(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数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二)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第三册) 2011-10-21 课题 7的乘法口诀 第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力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

9、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教具实验准备 每人一套七巧板,课件。 教学环节设计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七巧板,介绍:这是我们祖先很早就发明的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小图形组成的。只要你喜欢开动脑筋,这七个神奇的图形就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摆一摆,看能摆出哪些可爱的图案。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用这七个七巧板摆自己喜欢的图案,那你们看七巧板还能摆出哪些可爱的图形? 出示教材第72页例1的图案和统计表。

10、 二、自主探究: 1、师:有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老师想知道拼摆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个七巧板?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师: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2、完成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3、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师: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编出了7的全部口诀,那我们就用读的方式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 4、比一比谁先记住7的全部口诀。 5、对口令。(师生、生生) 三、拓展应用: 1、一个星期有几天?2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有几天?4个、5个、6个、7个呢? 2、计算,说口诀。 73 75 76 74 77 72 71 37 57

11、 27 64 65 47 67 52 17 66 54 3、游戏:邮递员送信。 35 21 42 28 75 76 57 47 37 74 6个7 5个7 67 7个3 4个7 4、73页第4题。 学生说明图意,你能提出问题吗?自己独立解答。 5、72+7 75+7 777 这三题可以怎样计算?能用乘法口诀计算吗?哪句口诀? 6.:开放题:如果忘记了7*6=?你可以怎样想积? 学生活动 一、学生独立拼摆,在班里交流。 学生看教材第72页例1的图案和统计表。 二、 1、学生汇报。 2、学情预测:每多摆一个图案就多用7个七巧板。 1个7是7,2个7是14,7个7是49。 3、学生独立写出相应的乘法

12、算式。小组合作编出口诀。 交流一下编口诀的方法。 5、对口令。(师生、生生) 三、 1、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题 7的乘法口诀练习 第 2 课时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点: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 教学重点 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实验准备 实物图、小棒。 教学环节设计 教师活动 一、基本练习: 1、背7的乘法口诀。 3、

13、对口令。 3、填空: 二七( ) 四( )二十八 三七( ) ( )三十五 六七( ) ( )七四十九 三五( ) ( )七得七 三四( ) 4、看卡片说得数和口诀。 75 73 76 64 52 72 74 77 65 62 57 66 37 55 47 5、看数说它是由几和几相乘得来的。 12 21 28 16 35 14 42 36 二、自主探究: 1、看图说图意列算式。 橡皮 橡皮 橡皮 橡皮 橡皮 7角 2、教室里要摆3行花,每行7盆。一共要摆多少盆? 水彩笔每盒5元,买7盒, ? 问:要求问题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拓展应用: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 请将本月的日历记录在上表中。 1、第一个星期日是( )号;第二个星期日是( )号; 第三个星期日是( )号;第四个星期日是( )号。 2、仔细观察着四个数字,你有什么发现?根据你的发现解决下面的问题。 第二个星期日是( )( )+7( ); 第三个星期日是( )( )+7( ); 第四个星期日是( )( )+7( )。 3.开放题:第15题. 学生活动 1、 学生齐背,小组背,个别背。 2、 师生对,生生对。 3、 学生口答。 4、 学生看卡片说得数和口诀。 5、 学生看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