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和“应试教育”过不去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593550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老和“应试教育”过不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别老和“应试教育”过不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别老和“应试教育”过不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别老和“应试教育”过不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别老和“应试教育”过不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别老和“应试教育”过不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老和“应试教育”过不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别老和“应试教育”过不去目前,应试教育这一名词可谓臭名远扬、一无是处,人们闻之嗤之以鼻,见之喊打喊杀,必欲除之而后快,简直是到了十恶不赦、抱头鼠窜、惶惶不可终日的惨境。这不由令我生出怜悯之心,欲要为其打抱不平,说句公道话不可。我就不明白,既然应试教育如此一塌糊涂,按理从应试教育中出来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那目前相应试教育大加鞭挞的人,不也是从应试教育中出来的吗,岂不都是高分低能、人云亦云、没有发明性的只会“打洞”的书呆子?!如此呆头呆脑的,怎么就有如此的聪颖才智来口诛笔伐了呢?固然,任何一种时代均有精英分子,“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就算那个时代总

2、体不怎么样,起码也有相对的精英浮现,就如那位游手好闲的亭长刘邦,身处史学家觉得的“世无英雄”时代,却能“遂使竖子成名”,一举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且繁盛的汉朝的开山皇帝。但目前的问题是,仿佛遍地均精英,触目皆英雄。谁都可以拿应试教育说事,谁都可以对其说三道四,俨然普天之下都是救世主。难道这一现象可以反证:应试教育人才辈出?一种人历来到凡间起,几乎毕生都要过一道又一道的坎,闯一种又一种的关,闯得过去的,就可有所进步,闯但是去的,就停滞不前甚至沉沦。而这个坎,那个关,虽然名录繁多、层出不穷,但从某一种角度讲,其实就是多种各样的考试,只但是这些考试有显性或隐性、重大或轻微之分,有形试卷或无形试

3、卷、用笔作答或用行为作答之别。固然尚有作弊或诚实之分,在此不做讨论。面对这种种的或大或小,或无足轻重或举足轻重甚至生死攸关的考试,我们虽然不能所有注重并作充足的准备,但起码也要对相称一部分的考试作充足的准备以沉着应对。要做准备应付考试的,便是应试,至于你在这大大小小的应试中,有人为你指点江山或面授机宜的则是应试教育,没有的(应当说是没有直接的)便是自学成才。有人把人生比方为“如战场”,这似乎太过残酷与血腥,但也颇为精确,持这种观点的人大多是进取的;如果把人生比方为“如梦”或“如戏”,则也不能说不精确,但却颇为颓废和玩世不恭;我则觉得“人生如考场”,这样既没有战场的血腥和如梦的颓废,但却有战场的

4、进取,也颇有目前时髦的“和平崛起”的味道。别觉得人与生俱来都喜欢残酷的考试,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有时候,社会是残酷和无情的,不会因某人的愤世嫉俗而变化,也不会因某人的愚钝可怜而迁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自然法则在此同样得到较好的体现。我们只能设法适应社会,而不能指望社会适应自己。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合理”。社会的现状虽然不完全合理,也是相对合理,社会规定你要符合它的规范,你就得按其规范做,否则你就难以溶入这个社会,直至被这个社会裁减。目前社会规定你必须拥有这个证那个证,你就必须拥有这个证那个证。为了这些证你就必须去学去考,应试就由此产生。这个应试可不是中国的专利,世界上哪个国家都盖莫

5、能外。北京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中有几句这样的台词:“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就把她带到美国去,由于那里是天堂;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就把她带到美国去,由于那里是战场。”人生如考场,考场如战场!在人生的考场、战场中,谁也逃脱不了被无情的现实考试的命运!看看现实社会中这位网民的状况:人生如考场有人戏称“人生如梦”,有人长叹“人生如戏”,也有人感慨“人生如歌”。其实无论是梦是戏还是歌,我觉得人生更像一场没完没了的考场。由于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时时都处在不同的考场中,有学习和工作的考题,有伦理道德的考题,有行为规范的考题等等,这一道道人生答卷,随时都在考验着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经历了无多次考试,成绩单上

6、那一种个分数,记录了我们所付出的努力与收获。有喜人的,有恼人的,有鼓励人的,也有令人失望的。大学毕业后,社会这所大学也时时考验着我们。记得刚上班时,单位分派我们到禁毒所去采访吸贩毒人员,当时谁也不懂得这是单位对我们这些新进大学生的一次考试。因此采访过程中,有的敷衍了事,有的投机取巧到禁毒所把材料复印过来,有的与吸贩毒人员面对面交谈、采访。作为后者,我是被留下来的唯一一种大学生,这才明白单位领导的良苦用心。于是在后来的工作中,我就多了一份责任,少了一份侥幸。另一次是在一家私营公司,一天人事主管在临下班前小时要我帮她写一份材料,即“如何当好总经理助理以及总经理助理与秘书有何区别”,并强调这份材料是

7、别人叫她帮写的,她已让好几种新员工写了,但她想看看我们的各自见解。当时我想,既然着手写了,那就认真地写好,于是我查阅有关资料,凭着所学知识及自己的某些见解,赶在下班之前把这份材料交给了人事主管。事后,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在第二天的中层干部会议上,人事主管正式宣布并下文任命我为总经理助理,我们这才明白这是一场人事晋升的考试。通过这场考试后,我又有了一种新的结识:那就是在工作中要多一份认真,少一份马虎。人生到处是考场。不仅在学校、单位,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繁华的车站、机场、公园等公共场合,有的人在“请讲究卫生”的牌子旁随处吐痰、乱扔果皮纸屑,有的人在“请遵守交通规则”的十字路口闯红灯,有的人在

8、“请勿践踏”的草地上玩耍、散步,有的在“请勿吸烟”的车厢或室内吞云吐雾。其实,这也是一次公德的考试,然而,这些人却用自己的行为上交了一份与公德相悖的答卷。因此,说“人生如梦”也好,叹“人生如戏”也罢,讲“人生如歌”也是如此,其实人生就是一种考场,有的是有试卷的考试,有的是没有试卷的考试。有的是用笔来答卷,有的是用自己的行为写成的。有的是故意的,有的是无意之中,我们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不同的考场和不同的考试。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跌倒,也有胜利,然而每一次考试,我们都能从中得到磨练才干和提高人格。人生如考场,只要我们把人生看作一种考场,那么它将提示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只要我们把人生看作一种考场,那

9、么它将不断警诫着我们去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只要我们把人生看作是一种考场,那么我们无论用笔还是用行为,都会在不同的考试中考好。也只有把人生看作是一种考场,我们才干在后来不同的考试中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真是人生到处是考场!毛泽东是一代伟人,相信没人说她综合素质不高了吧。当她经历了无数的社会大考后,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又面临更重大的一次大考,从农村包围都市的打江山到进城去坐江山(由于打江山不易坐江山更难,历史上不少胜者为王者,就是由于一到城里坐江山便不久崩溃了,闯王李自成就是一种可悲的例子):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三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去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边的

10、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她们进了北平就变了。”周恩来得知毛泽东睡眠局限性,劝她注意休息,毛泽东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快乐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接住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但愿考个好成绩。”成果毛泽东在这次核心的大考中果真考出了好成绩。可以说,从广义的角度看,世上每一种人,不管你是低微或显赫、愚蠢或聪颖、世厌或进取、阿谀或刚直、奸雄或英雄、瘦弱或强健、年青或年老、男人或女人、国内或国外,都不可避免要受到社会的考试,应试教育也会来临到

11、每个人的身上,不管你乐意不乐意,故意或无意。此前电视上常常浮现一种广告,其广告词是“儿子呀,是时候教你做人的道理了”。这其实也是应试教育,儿子将来到社会必会遇到如何做人的考验(考试),这当中的学问大着了,一种人将来能否为人处事得当,关系到她的成功与否,所觉得了她将来的社会大考顺利过关,从目前起就要教会她如何做人的道理。这还不是应试教育?!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高考,也想为可怜的高考鸣一下不平。无形的考试千千万万,有形的考试也数不胜数,如律师执业要过司法考试关,医师悬壶要考医师执业资格证,电工上岗要考电工证,做国家公务员要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等等不一而足,由此而催生的培训班、辅导班之类的应试教育大行

12、其道,但我就很少听人说这些考试的不是,并鞭挞其是可恶的应试教育。只是因近来就业严峻,加上公务员的待遇高得仿佛有点与国情不符,人们特别是不少大学毕业生都千军万马齐奔这条独木桥,从2人中有人过桥1人跳河,到目前几十、过百甚至热门的几百人才有人过得了桥,其他都被无情地推到河里去,真是战况惨烈!此时有识之士才站出来说,这样选拔公务员成本太高了。看看报载的人如何说:公务员考试是公开招考还是资源挥霍“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实为6.万,职位实际竞争比约为35,许多单位报名合格人数和筹划录取人数比例超过201”,“公务员报考热刺激培训班虚假招生。”(中国青年报11月2日)看来,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名副

13、其实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超过中国第一考的高考和研究生招生考试,成为“中国竞争最剧烈的考试”。剧烈之外,算一算账,吓一大跳:里挑,每生100元的报考费,每个职位的招考总费用就已经达到了35万元,而36.5万考生,报考费总收入应当在650万元。如果每个学生再犹如中国青年报报道中的刘某那样耗费4元去参与一种考试培训班,再花5元去买一本复习资料,那么整个社会在本次公务员招考中付出的人民币将超过5万元。而一种百里挑一的职位招考费用是10万,两百里挑一的职位招考费用是20万,耗费如此高昂的金钱去招收一名公务员,就仿佛古罗马的角斗场,哗地放进去多的人,八仙过海,你们自己去杀吧,反正最后只容许一种人活下来,而

14、我们的招考官们则在看台上加油助威!这与否也应当列入一大世界奇迹?有位学者说:“资源按权力的大小来支配,因此人们竞争获取权力,于是产生了官本位,连和尚也有处级科级之分。由于权力的供应有限,一种单位只能有一种领导,因而权力的竞争带有排她性,这种竞争给社会带来的利益和成本抵消之后往往为负,这就是内耗。”公开招考就是在当官的门槛上一方面来一次大的内耗! 比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更大的内耗在背面,君不见京津沪、粤江浙等发达地区和武汉西安成都重庆等中心都市,但凡有公务员招考,哪一次不是万人、十万人赶考?而哪一次地方公务员、教师招考不是随着着“冲刺班”“押宝题”的繁华? 公开招考到了公开招耗的时候,应当反

15、思招考制度的效率,否则内耗将无限扩大。我想,中国人为什么勤快不致富,这也应当是一种典型吧!南方周末,此处有删节(0)文章写得入木三分,也代表了时下社会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不满。但请注意,人们对这种考试的指责,也仅仅是说成本太高而已(固然这也是个大问题,但是在此不作讨论),并没有人说考试自身的不是。但高考却同人不同命,国民待遇极高,不仅受到国人极大关注,并且遭受非议最多。真是不可思议!对高考的指责实在太多了,我也没有篇幅一一列举,也难以做到。但有某些骂声的分贝最高,如现行的高考制度导致了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又令人浮躁、增长学生承当、排斥素质教育等;高考制度一试定终身不合理,导致某些高分低能者成功,低分高能者失败,因此对考生要由所在中学进行综合评价,并把这一评价作为大学录取的重要指标,只有这样,才干把真正优秀学生录取到大学里去。等等不一而足。有关应试教育的问题,我在前面已说过了,在此不多说。至于高考制度导致了应试教育,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否则我就觉得不可思议,也觉得是无稽之谈。既然有考试,为什么就不能有针对考试的教育?自学成才的毕竟是少数,难道这不是再自然但是的事?!别觉得应试教育就我们中国在搞,别人都不搞应试教育的,真是妄自菲薄,自我矮化。我到目前还没发既有哪一种国家不为了高考而进行应试教育的,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