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计划调查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591544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计划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扶贫计划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扶贫计划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扶贫计划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扶贫计划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扶贫计划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计划调查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质文档,你的选择2021年扶贫计划调查报告 工作单位:XXXX 部门:XXXX 姓名:XXXX 日期:2021年XX月XX日高价值文档,提升职业素养2021年扶贫计划调查报告扶贫计划调查报告扶贫计划调查报告(1)扶贫计划是提高农村贫困劳动力自我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增加贫困劳动力劳务收入的专项扶贫措施,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重要途径,更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近年来,我们坚持严把政策、规范管理、规范操作、确保实效的原则,积极落实新要求、探索新机制,*计划助学工程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有效促进了农村贫困家庭的脱贫致富。一、主要成效及做法自2004年以来,我县累计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4912人,

2、其中、短期专业技能培训1970人,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生2942人,转移安置3500余人,直接带动3000余户1.2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一)强化宣传,广泛动员。近年来,为实现*计划应补尽补的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强力宣传*计划补助政策。一是利用网络、报纸、电视、户外电子显示屏等媒体大力宣传*计划政策。每年暑期在今日*刊登*计划政策解答宣传政策;通过工作群发布*计划补助政策;制作*计划政策宣传影像资料,在电视台和户外电子显示屏进行滚动播放。二是印制*计划扶贫政策宣传册4万余份,发放到全县每一户贫困家庭手中,实现贫困户全覆盖。三是专栏专题宣传。制作*计划政策宣传喷绘,在县中等职业

3、技术学校、11个乡镇及贫困村公开栏进行张贴。通过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宣传*计划政策,基本实现*计划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订单培训,定向输出。为了减少培训盲目性,增强针对性,使培训学员真正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并且得到妥善的安置,县*计划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严格根据市场订单工种需求,设置培训专业和课程,并将所开设培训专业做出特色。每年暑期,培训基地都安排工作专班赴珠海、杭州、江苏、*、武汉等城市的知名企业考察,详细掌握用工单位的用工需求、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选择公司发展前景、就业环境和工资待遇好的企业签订劳务订单,然后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确定培训专业和课程,确保*学员毕业安置以

4、后,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孔令春2021年秋季就读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1年被推荐到*光学有限公司就业,现在是镜头组装车间线长(即领班,管理5-8个员工),工资稳定在3700-4000元/月;王蓉2021年就读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1年被推荐到*东和光电有限公司就业,2021年被派到韩国企业总部进行培训,2021年2月回国以后升职为线长,工资稳定在5000-6000元/月,去年下半年受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影响,企业订单减少,目前工资稳定3000元以上/月。(三)规范流程,瞄准对象。严格按照*省*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规范管理、规范操作。一是资助对象严格按照农户申请、乡村证明、县级审定的程序申

5、请办理补贴手续。二是严格筛选比对申请对象,对乡镇申报的资助对象严格对照贫困户建档立卡数据库进行筛选比对,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得认定为*计划补助对象。当年,因病、因学、因灾或其他原因而返贫的家庭子女申请享受*计划补助政策,需要所在的行政村出具证明、乡镇审核,县扶贫办复核方可认定为*计划对象。三是加强学籍管理,*计划政策实施具有连续性,学生的在校情况必须跟踪掌握,对连续享受政策的对象每年必须向县扶贫部门提供学籍证明,否则不予认定为*计划补助对象,有效的避免吃空饷的现象发生。四是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发放补助资金,县扶贫办在完成年度*计划对象登记后,分别与其户籍、学籍系统进行比对审核,确定对象后,报县财政局

6、复核,复核无误以后,由县财政局按照补助标准采用一卡通方式,直补到农户手中。(四)跟踪服务,稳定就业。为了使安置学员实现稳定就业,并保障其权益,达到学员安心、家长放心,我们把跟踪服务作为*计划工作的重点。一是安排专职人员驻厂跟踪服务。每安置一批毕业学员,在实习期间培训基地都要安排专职人员驻用工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待学员就业稳定以后撤回工作人员;二是通过电话、或定期回访等方式与就业学员进行联系、沟通,了解学员的工作、生活以及思想状况,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近年来,培训基地每年暑假都安排工作人员到用工企业进行了回访。今年7月28日-8月5日,县扶贫办会同培训基地*计划管理人员赴*、*、上海、杭州

7、、武汉五个城市,回访了近年来安置的*计划学员,详细了解了学员工作和生活情况。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近年来,全县*计划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一)中职生源不断减少。据统计,2021年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5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68人,占49.08%;2021年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52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46人,占48.85%;2021年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44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80人,占18%。每年新入学中职学生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且每年还有一部分学生中途退学。同时,就读高职(专)的贫困家庭学

8、生也不多,根据近两年申报*计划资助政策统计情况来看,每年也只有100多人。按照*省*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每年各县(市)要按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10%的比例落实*计划补助对象。每年我县要落实*计划补助对象为900至1000人,根据统计数据情况来看,每年我县只能落实*计划补助对象为300多人,与上级规定目标任务相差甚远。(二)典型宣传不够深入。近年来,在实施*计划工作中,注重了*计划政策宣传,而对*计划典型的挖掘和宣传做的还不够,使得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带有歧视的眼光,认为孩子上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没有出息,导致有很多初、高中毕业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要么辍学,要么借钱买学(

9、重点高中)上,就是不愿意读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计划工程品牌宣传不够深入,影响面不大,没有充分发挥好典型带动和引导作用。(三)村级信息化建设不健全。从2021年起,*计划步入信息化管理时代,资助对象的申报、贫困资格审核上报、公示审核上报等工作都在网络上操作。目前,全县100%行政村有电脑,90%的行政村没有通宽带、没有联网,加之村支两委干部中懂电脑、会操作电脑的人员不多。这样一来,就直接影响了村级*计划资助对象贫困资格和公示审核上报等工作。三、对策和建议(一)进一步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及时总结*计划典型,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对*计划典型的宣传和推介力度,用事实说话、用案例

10、破除人们陈旧的思想观念,鼓励和引导贫困家庭子女积极主动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同时,也要加强*计划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计划补贴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实现*计划应尽应补的目标。(二)进一步加强企业订单联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等模式,不断提高培训基地办学质量,提升*学员转移就业率。不仅要关注长三角、珠三角知名企业,还要加强对省内知名企业考察;不仅要考虑到就业学员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还要重点考察企业的发展前景,好中选优,优中选优。加强与订单企业合作、沟通、联系,及时掌握用工企业经营状况和就业学员工作情况,保证*学员稳定就业,保障就业学员合法权益。(三)进一步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抢抓扶

11、贫攻坚政策机遇,积极争取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公司的支持,大力实施信息化扶贫,加强村级互联网建设,实现行政村互联网全覆盖。同时,还要加强对基层*计划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提高其业务能力,使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操作*计划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指导资助对象通过互联网进行申报。(四)进一步加强跟踪服务力度。建立长期跟踪回访机制,搭建网络、移动通讯等多种沟通交流的平台,随时了解和掌握安置就业学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根据了解的情况给予鼓励、关怀,遇到困难要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通过与学员保持长期沟通和交流,确保安置学员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同时也为我们发现典型、搜集典型、推介典型提供便利。(五)进一步加强

12、补贴政策创新。农村贫困家庭经济收入低,经济来源有限,再供养一个或两个孩子上高中或本科院校,家庭负担会更重,部分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考上重点高中或本科院校,因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等费用,辍学直接外出打工。*计划补助只针对接受中职教育一、二年级和高等职业教育一、二、三年级贫困家庭学生,而就读普通高中和本科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不能认定为*计划补助对象。为此,建议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创新补助办法,对就读普通高中和本科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实施扶贫助学工程,具体补助标准和申报程序参照*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执行。(六)进一步加强检查考核力度。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各担

13、其责的工作机制,将*计划工作纳入乡镇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范畴,督促各乡镇将*计划宣传与其他扶贫项目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进一步增强乡镇宣传*计划项目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对*计划培训基地的监督、检查,每学期对培训学员所学的文化课程与技能实践知识进行评定,对不合格或操作不熟练的要求基地进行补差教学,确保*学员的综合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及以上的专业操作技能。扶贫计划调查报告(2)xx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居住有苗、瑶、侗、壮、汉等五个民族,辖七乡三镇,总人口17.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2.88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5%。全境为山地,

14、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全县旅游资源丰富,是大桂林旅游圈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业已逐步成为支柱产业。为切实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龙胜县不断加大投入,在逐步解决各族群众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的同时,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民族文化旅游扶贫为切入点,民族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带动民族文化繁荣,努力探索出少数民族山区文化扶贫的新思路,让山区各族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龙胜县民族文化扶贫的基本情况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27.73亿元,财政收入2.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2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219元,迄今为止,还有

15、70个贫困村,1.3万贫困农民,是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重点县。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民族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全县民族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县共投入文化建设资金近1000万元,修建了县宣传文化中心、民族广场、民族博物馆、35个农家书屋、12座宣传文化综合楼等,每年开展150次文化下乡和送书下乡活动。全县农村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还投入80万元打造各民族文艺表演节目,此外,还投入近2亿元实施村寨改造项目,为游客观光旅游创造便利条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农村休闲度假、民族风情和农耕文化三大旅游品

16、牌,着力打造了人间瑶池的温泉、天下一绝的龙脊、壮寨楷模的金竹壮寨、天下第一长发村的黄洛瑶寨等旅游品牌,特别是在金竹、大寨建立了全国首批15个景观村落、8个景观经典村落之一,取得了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和中国文化旅游大县的两大牌子,受到各地游客的高度评价。品牌效应直接推动了山区人民的文明进步,印证了大山人民走向世界、走向全球的烙印。同时,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区(省)级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龙脊魂、龙胜侗族文化与旅游、龙胜瑶族文化与旅游、龙胜苗族文化与旅游、龙胜壮族文化与旅游、踩石轮、岩坪调等旅游系列丛书出台。二、龙胜县民族文化扶贫的几点启示启示1:文化扶贫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人,作为万物之灵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