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591397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专项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质量通病专项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质量通病专项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质量通病专项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质量通病专项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专项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专项施工组织设计(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节、编制依据-1第二节、工程概况-1第三节、编制目标及原则-2第四节、质量保证体系-3第五节、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4一、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4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7三、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9四、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1五、现浇混凝土构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5六、砌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3七、塑钢门窗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8八、一般抹灰主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9九、 地面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1十、墙腻子、涂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0十一、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42十二、 屋面防水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43十三、厨

2、房、卫生间防水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47十四、外墙及门窗边渗漏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48十五、外保温外墙渗漏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49十六、外墙涂料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50十七、散水、明沟、台阶和坡道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51十八、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51十九、给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52. z.-楼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案第一节、编制依据1、GB50300-20132、GB50204-20153、GB50203-20114、GB50209-20105、GB50207-20126、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四版第二节、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楼建立地点:本工程位于建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

3、单位:施工单位:商砼单位: 2、工程概述: 2.1本工程地上层,地下室层,附楼地上层,地下室层。 2.2 建筑规模:建筑物东西长m,,南北长m。地下层,层高米;地上层;建筑总高度米室外地坪至屋面面层;首层米,二五层米,六层5.7米,七、八、九三层米,十至二十二层米,室外高差米。 2.3 本工程相对标高为0.000的绝对高程为米。 2.4主楼采用构造。 2.5 根底采用根底。2.6地下车库地面为混凝土,随打随抹光;商场楼面为。2.8墙面为白色墙涂料,卫生间为10厚面砖。2.9七层及以上户均做至麻面,用户自理,预留项均由用户自己完成。2.10外墙1-6层为外墙贴黄金麻,7层以上为米黄色真漆,80厚

4、憎水岩棉保温层,憎水岩棉保温层采用1200*200宽岩棉带做法参见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10J121。2.11防水:屋面为3+3厚SBS防水层110厚憎水岩棉保温层,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为一级,二道设防,除钢筋混凝土自防水外设4+3厚SBS高聚物沥青防水卷材两道。2.12扶手为不锈钢扶手;外窗为60塑钢型材,5125中空玻璃窗,外门窗抗风压等级为5级,气密性等级为7级;门为100系列。2.13落水管均采用D110给水JPVC管,外落水管采用D110UPVC管。2.14防火设计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一类高层,综合楼建筑。地下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及设备用房,耐火等级一级,地上层商业,层为办公建筑,耐火等级一级。

5、第三节、编制目标及原则3.1、建立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工程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其实,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要求,办不到的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结实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历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漏、裂、空、堵

6、等质量通病的防治效果,这些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外墙面渗水;外门窗围渗水;屋面渗水;卫生间、厨房间渗漏;管道接口渗漏;地面、顶棚空鼓;楼地面、墙面裂缝;下水道堵塞等。3.2、质量通病防治根本原则3.2.1、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本钱,以治理为名进展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艺流程和标准,格执行强制性标准。3.2.22、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治理工作注重从小、从细抓起。治理质量通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

7、注重抓好工程质量的细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细小措施,施工工艺的细小环节。3.2.3、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加强协作,各负其责。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治理责任这个纽带,建立治理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3.2.4、质量通病的治理要预先制定专项治理措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做到事半功倍。质量通病是长期形成的痼疾,治理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重点突破,带动全面。3.2.5、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在明确责任的根底上,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要防止质量通病的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一线人员不见面的情况,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治理的

8、措施和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把治理的直接责任落实到一线,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第四节、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保证本工程质量,实现合格工程的目标,本工程实行质量目标管理,建立质量组织机构,制定质量程序,落实质量管理职责。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针。质量问题必须层层管,从上到下形成有效的质量管理网络。公司质安部、总工室配合和工程经理部进展本工程的质量管理,组本钱工程的上层质量管理层,工程承受上级政府质检部门、业主和监理关于工程有关质量 问题的指示的质量检查,工程质安部、工程部、材料部、在工程经理部的领导下,认真抓好各自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各部门之间应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共同把好质量关,并对施工队的质

9、量管理进展指导、催促和检查。各施工队具体负责各自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并对下属施班组的施工质量随时进展检查,把好现场施工质量关,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详见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政府质安部门业主、监理工程师工程工程部公司质安部工程经理部公司总工室工程质安部工程机材部各施工队施工班组第五节、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一、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A、土开挖主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场地积水场地围局部积水产生原因:1场地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2测量偏差,使场地标高不一。防治措施:1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 2做好测量复核,防止出现标高错误。

10、2. 挖土边坡塌在挖过程中或挖后,边坡土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产生原因: 1基坑槽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法不当而造成塌。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用适当的挖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围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土边缘35m;土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展,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防止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展的施工顺序。处理法,可将坡脚塌去除,

11、做临时性支护如推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措施。3. 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产生原因: 1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局部多挖。 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3测量放线错误。防治措施: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展格定位。4. 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产生原因: 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 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 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防治措施:开挖基坑槽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降低地下水位,使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0.51.

12、0m。5. 基底产生扰动土 产生原因: 1基槽开挖时排水措施差,尤其是在基底积水或土壤含水量大的情况下进展施工,土很容易被扰动。 2土开挖时超挖,后又用虚土回填,该虚土经施工操作后亦改变了原状土的物理性能,变成了扰动土。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降水工作应待根底回填土完成后,可停顿。 2土开挖应连续进展,尽量缩短施工时间。雨季施工或基槽坑开挖后不能及时进展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1530cm的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开工前再挖除。采用机械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留一定厚度的土用人工去除。冬季施工时,还应注意基底土不要受冻,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应认真检查。制止受冻土被隐蔽覆盖。为防止基底土冻结,可预留松土层或采用保温材料覆盖措施,待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再去除松土层或去掉保温材料覆盖层。 3格控制基底标高。如个别地发生超挖,禁用虚土回填。处理法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B、回填土主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填边坡塌填边坡塌陷或滑塌产生原因:1边坡坡度偏陡。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或填土料采用淤泥质土等不合要求的土料。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4坡顶坡脚未做好排水设施。由于水的渗入,土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而导致塌。防治措施:永久性填的边坡坡度应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