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曹操的“奸雄”形象的塑造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588149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曹操的“奸雄”形象的塑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曹操的“奸雄”形象的塑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曹操的“奸雄”形象的塑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曹操的“奸雄”形象的塑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曹操的“奸雄”形象的塑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曹操的“奸雄”形象的塑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曹操的“奸雄”形象的塑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曹操的“奸雄”形象的塑造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不可多得的一个人物,其塑造的形象也为众人所议论。对于这位名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评价不一,褒贬不一,有的人的看法甚至与所有的人截然相反。有的人认为他是“非常之人”,有人认为他是“乱臣贼子”,“古今以来奸雄第一人”,也有人认为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等等。然而对于曹操这个独特的人物,他有着自身的复杂性。因此,我们不能仅仅简单的以“好人”和“坏人”来评定曹操,把他圈入善恶的范畴,那就有点“似是而非”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不止一种面目和形象,就如同硬币有两面,或正或反。凡事都有双面性,更何况一个思想复杂感情丰富的人呢?就如同曹操,我们就可以

2、从不同的方面来分析。其一就是正史上记载的“历史形象”,另外一种就是在文艺作品和民间传说中“文艺形象”,就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所以如何看待曹操的形象,就要求我们要从不同原因,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去解读。 一、曹操形象形成的原因曹操作为一个富有争议性的话题人物有着其自身的复杂性,不同的环境,年代,甚至是家庭教育,自身经历都决定了曹操的成长,同时这也就决定了他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同样的,曹操的形象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一)儿时的理想与自我保护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梦想,在小时候都想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小时候的曹操也同样如此。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对三国鼎立的领袖们的童年也都有一些简要的介绍。例如:孙权就是碧

3、眼紫须,天生的生有异相,和别人不同。但是他很仁慈,很宽厚。刘备则是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的大人物的形象,此外,刘备还常常和自己的小朋友在大树底下玩耍,他自称自己将来会当皇帝,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了不俗的理想。接下来就是曹操了,曹操从小就出身寒门,家里的生活过的相当的艰苦,无奈之下,只好将他交由别人抚养,也因此由夏侯姓改为了姓曹,而且还有了一个并不高雅的小名“阿瞒”。“阿瞒”的意思就是类似咱们今天所说的小滑头,说谎精,小痞子之类的,在书中,作者还举了个例子,就是有关于他被后人指责为从小就很“奸诈”的例子:事情是这样的曹操有一次在学校里面玩耍,突然倒地不省人事,负责监护他的叔叔赶紧将他的父亲叫来了私塾。在

4、得知自己儿子的情况后,父亲赶紧就跑来看他,但是就在父亲到来的那一刻,曹操却好像没有生病一样,活蹦乱跳的,父亲连忙问,为什么叔叔说他已经病重,自己来了却没有看见一丝的异样。小曹操就说:我一直好好的啊,可是叔叔一直不喜欢我,他希望我会发生不幸,才会给你乱说的。自此以后,曹操的父亲就再也不相信叔叔所说的任何关于曹操的坏话了,这件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曹操从小就学会了骗人,甚至连自己的叔叔和父亲都骗了,可是如果不这样的话,可能小曹操还会继续被叔叔告状,继续挨父亲的责骂,殴打,这样一来,父亲不会打他了,他也不用再去看那些他不喜欢但是叔叔却硬要他看的书了。可能大家就会想,小小年纪就已经这么有心计,长大还了得?

5、但是只要说是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可以保护自己,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吧。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很灵。但是曹操并没有因此就堕落,而是读了好多的书,努力练武,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这个例子也就充分的说明了曹操从小就是一个很聪敏,很有自己的理想,同时也会对不平的现实抗争的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形象。(二)历史环境的影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曹操在作为一个文艺形象之前,他首先是一个历史人物,有着自己的历史形象。所以曹操所处的年代对他的形象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汉末时期,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地主剥削残酷、官府徭役繁重、政府腐败不堪,董卓、吕布、袁绍等一帮狼豺虎豹更加使老百姓民不聊生。而作为

6、寒门出身的曹操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抱着为天下除害、国家分忧的宏伟大志,到处招兵,搜寻人才,在官渡之战中,一举大破袁绍,使对方溃不成军,无力反击。自此以后,曹操开始南征北战,荡灭群雄,终于一统北方。在这个的基础上,曹操实行屯田政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使中原得到了安定,也为一统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鲁迅先生曾经对他有个很好的评价:“曹操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虽然在这些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贡献,也可以看出曹操确实有治国的能力。但是,因为曹操所处的是封建制度下的朝廷,只要有朝廷在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结党营私,党派之争,所以,没有避免的,曹操身上也出现了这些情况,这是他所

7、处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政治家,曹操就出现了很多恶行,恶德,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曹操的奸诈,残暴的性格特点,以及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臣”之举。所以在那些只知道记录事实的史官笔下,曹操就成了一大“奸臣”。(三)封建政治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模式是“伦理政治”,它产生的社会基础是带有宗法性质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国封建社会就是实行的君主专制制度。自秦汉以来,君主专制制度就在不断的强化,而且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专门为封建君主就专制制度服务的体系。直至西汉,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是“君权神授”,并且建立了“三纲五常”的伦理理念。认为“君尊臣卑”,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

8、“忠”和“奸”就成了一个标准,来衡量一个臣子是否对皇帝尽忠。对于曹操的态度,在封建时代的不同阶层有极大的差异。上层统治者对曹操的态度,也是不同的,这些不同也就造成了曹操的形象也跟着更迭着。西晋司马氏取代魏,而魏世“受禅”于汉成为了正统,所以就有了一种说法是“帝魏寇蜀”;接着到了东晋,因为东晋的地势比较像蜀汉,所以就又产生了一种说法“尊刘贬曹”;唐王朝是以魏为正统的,太宗李世民就说曹操是一代“哲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南宋“尊刘贬曹”说法又开始兴盛。陆游还写出了“邦兴中兴汉,天心大讨曹”的历史名句。总而言之,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对曹操有很大的兴趣,也做了很多关于曹操的文章,但是总的趋势是随着封建专制

9、制度越来越强化,人们对曹操的否定也就愈来愈重了,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这也是曹操一直不被人们所理解的主要原因,历朝历代都对认为曹操是奸臣,人们也就对他是奸臣的观念根深蒂固了。二、曹操“雄”的形象分析曹操的历史形象就是一个乱世的英雄,也可以说是一代枭雄。就算人们再说他是奸臣,不可避免的我们还是不能忘记曹操的英雄事迹。既然他可以为人们所讨论,就必定有利有弊,所以我们必须看到曹操英雄的一面。在治国的方面,曹操可谓是一个治世能臣(一)军事当面的能力曹操自小出生在寒门,这就决定了如果他想获得更好的成就,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所以曹操从小就刻苦读书,不断的看书习武,让自己变的更强大,皇天不负苦心人,曹

10、操所作的一切也都有了回报,慢慢的曹操开始在朝廷中崭露头角,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势力,在国难当头的困境下,曹操披挂上阵展现了自己不凡的军事能力。作为一个军事家,曹操有谋有略,他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这也是曹操在实战中积累下来的,在许多的战争中都体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虽然曹操是一个将军级别的人物,统领着战争的全局,但是,曹操并没有因此就趾高气昂,而是身先士卒。无论曹操在战略,战术上做的有多么出色,如果他的军队没有较强的战斗力还是不行的。吕布的军队号称强悍,没有人的军队比他的还要勇猛,袁绍的军队胜在了人数很多,但是不论是他们俩谁的军队在与曹操的军队战斗过之后都是惨败而归,这就说明了一点,曹操的军队战斗实

11、力是很强的,这是因为曹操可以做到在战斗中身先士卒,领兵的政策也是坚持精兵,简政,以及重视粮食的生产和运输等等的措施所导致的。在另一方面,曹操在军事上,对于各国英雄的战略部署都做了很通透的研究,可以说是了熟于心,因为他要求自己在作战的时候,可以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曹操做到了在军事决策上时时会料事如神,他拥有了军事家的本能。举个例子来说吧,在三国演义十二回中,曹操用计大破吕布的于定陶。曹操率兵到了定陶,连着好几日都不出战,引军退至四十里的下寨。当时正值小麦成熟的季节,曹操就命令自己的部队割麦子作为食物。吕布闻讯而来,怀疑寨子左边的茂盛林子中有埋伏,所以就回去了。得知吕布的军队已经回去了

12、,曹操给自己的将士们说:“布疑林中有伏兵耳,可多插旗与林中以疑之。寨西一带长堤,无水,可尽伏精兵。明日吕布必定会来烧林,堤中军断其后,布可擒之。”果然,在第二天,吕布中计战败,落荒而逃。从这一战,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来曹操在对敌人的心理分析是多么的精确,再加上对地形的了解,所以他才能料事如神,行军布阵井井有条。(二)政治方面的能力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政治家,就是指曹操在政治上的才能。曹操有很卓越的政治才能,比如说,曹操拥有远大的目光和过人的胆识,“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他还非常重视人才的招揽,极力的搜罗,并且加以重用,不问出身,知道获取人心,能屈能伸,为了达到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用尽一切手段,能人所

13、不能。在尔虞我诈的征战中,曹操明白顺应民心是自己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和最重要的条件,他就尽自己所能的拉拢民心,所以每次曹操出师有名,都是打着天子的招牌,去讨伐逆贼。在三国演义的第十六回中,曹操已经意识到刘备会是自己以后的劲敌、死对头,会是自己日后争夺天下的最大的阻碍,但是因为觉得刘备是难得的将才,便不忍心下杀手,总是极力的保住他,就算身边的谋士一直让自己杀掉他,曹操都没有动心。曹操说:“今正用英雄之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这其中可以看出曹操对民心的看重,同时也带出了他的另一方面爱才,惜才,只要还有一丝的希望拉拢也绝对不放弃。曹操爱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在十八回里也有

14、描写,在宛城之战的时候自己的儿子被乱箭射死了,自己的侄儿被砍成了肉泥,自己的心腹爱将也被杀,甚至连他自己也中了一箭。这样的血海深仇,曹操为了大局着想,派人去劝说张绣,张绣经不住游说,降了。曹操见了张绣后并没有让仇恨蒙蔽了双眼,而是就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重用张绣,还与之结成了儿女亲家来实现自己的抱负,曹操简直是能忍人所不能啊,这一点,就值得人们的敬佩。曹操做这些都是为了自己的唯一目标“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为了实现天下归心的目标,努力的征战着。(三)很伟大的诗人,文学家曹操在政治上独领风骚的同时,在诗坛上也是一颗不可忽略的巨星,他是建安诗派的领袖,他开创了现实主义创作的

15、先风,成为了汉魏诗文革新的一代鼻祖,作为一个平常人的一面,短歌行用早晨的露水来比喻人生的短暂,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示了曹操不凡的思想,即使自己老了还要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自己一生的政治追求溶于诗歌创作中,在作品中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诗歌中反映他的另一面。三、曹操“奸”的形象分析我们已经说到过因为曹操所处的年代的关系,他就有了朝廷中的很多人都有的通病,那就是营造自己的势力圈,排挤别人。“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这里他违背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逾距了,没有认清楚自己的地位,功高盖主,为群臣所忌惮。所以经过史官

16、的记载,他就成了一代奸臣。在戏剧中,曹操的形象是白脸,所以人们老是认为白脸的就是奸臣,曹操就成了奸臣的代表,这个形象的由来可以说是民间人们对他形象的概括。千百年来士大夫阶层和劳动人民都很痛恨他,皆称其为奸臣。我认为这个称呼并不是空穴来风的,正所谓无风不起浪,肯定是曹操自身的问题,才导致了其奸臣形象的产生。(一)封建统治阶层中的看法曹操作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可以说是在朝廷中就没有可以与之抗衡的力量了,可以说曹操可以一手遮天。“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曹操所说的一句话,也正是由于这句话,让所有的官员们见了他退避三舍,这就造成了曹操一副多疑自大的毛病,所有的人都认为曹操是一个阴险,狡诈凶残的人。在第四回的时候里面描写了曹操杀了吕伯奢及其家人的这一血淋淋的故事,让所有的官员触目惊心啊,曹操就这么给所有人留下了一个既可憎又可怕的印象。因为吕伯奢是他父亲的结义兄弟,他却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多疑,宁错杀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