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语文版知识精讲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585427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语文版知识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语文版知识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语文版知识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语文版知识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语文版知识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语文版知识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语文版知识精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语文版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下学期期中试卷【模拟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卷面的文字书写要求规范、工整、清楚,标点正确。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_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情郁_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xi( )( )便往往触他之怒。(1)请给选文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写汉字。(2分)(2)选文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将“_”改为“_”。(1分)(3)按照音序检字法,文中的

2、“触”字应查_。(1分)2.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青春是一种精神状态,指的是坚定的_、丰富的_、澎湃的_;青春是生命勃发的_。A. 信念 热情 联想 涌泉B. 信念 想象 涌泉 热情C. 意志 想象 热情 涌泉 D. 联想 意志 热情 涌泉3.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荒莽(苍莽) 望风响应(听到消息)B. 讪笑(讥讽) 胡不见我于王(看见)C. 安分守己(安守本分,规矩老实)军中闻将军令(听从)D. 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无所畏忌)即更刮目相待(重新)4. 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2分)(1)千手观音让美

3、丽的聋哑女孩邰丽华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2)是否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解决“矿难”问题的关键。5. 下列说法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长城谣一诗的主体意象是黄河,但诗中也有对长城的思恋;抒情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B. 日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曹禺,现代剧作家,本名万家宝。C. 钦差大臣是一部讽刺喜剧,作者果戈里是19世纪前半叶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剧本辛辣地讽刺了英国官场的丑恶与腐朽。D. 朝花夕拾中,五猖会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狗猫鼠则叙

4、写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6. 下面是一首题为春的诗稿,有三句尚待斟酌,请你补全。(3分)要求:第句完成后,前三行诗应是一组排比句;第句与第句应保持语意连贯,并扣合这首诗的题目;结尾处应有表明诗句语气的标点符号。不管命运的手如何沉重,不管皱纹怎样犁着前额,_,不管你在忍受怎样的残酷的忧患,但只要你_,_7. 诗词默写填空。(5分)(1)羹饭一时熟,_。(2)行道迟迟,_。我心伤悲,_!(3)老王夫妇退休后,回到老家,说的是家乡话,过的是清闲自在的日子,还真有点儿清平乐村居中“_,_”的味道。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2题。(10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

5、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

6、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8.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0.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11. 通过妻、妾、客对自己与徐公“孰美”的评价,邹忌从中悟出了怎样的治国道理?(2分)12. 对于文中的两个人物邹忌和齐威王

7、,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2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7题。(16分)我在她身边只待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待的时间也很短。现在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对于这个情况

8、,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

9、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这就是我“永久的悔”。13. 上文节选自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永久的悔。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这个“悔”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4分)14. 作者说“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让作者“难解”的是什么?让作者“易解”的又是什么?(2分)15. 作者引用了韩诗外传中的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16. 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细读选文画浪线的部分,说说作者与一千多年前

10、的诗人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相通之处?这给了你怎样的启迪?(4分)17. 智利作家米斯特拉尔道出了每一位母亲的心声:“别以为只有我怀着他的时候才跟我骨肉相连。当他将来下地自由走动时,即便远在天边,抽打在他身上的风同样会撕裂我的肉,他的呼喊中有我的声音。唉,我的孩子,我的一笑一颦,其实都是你脸色的反映。”请联系选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4分)(三)阅读下面现代诗,完成1822题。(14分)秋 天杨炼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轻轻地,不留下一丝叹息。那是只金色的小船,载满秋天的回忆。落叶夹进书册,花朵却遗失在夜里。一抹淡淡的初霜,叫心灵懂得了分离。分离就分离吧,逝去的就悄悄逝去。秋天用红硕的语言叮咛:

11、生命永远有新的含意。再不必追悔往事,更无须怨恨自己,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轻轻地,不留下一丝叹息。18. 朗读下面诗句时,断句和重音处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 B. 叫心灵懂得了分离C. 生命永远有新的含意 D. 更无须怨恨自己19. 诗人写秋天是以什么事物为触发点的?请用诗中的语句回答,围绕它作者抓住了秋天的哪两点特征?(3分)20. 第一节中,第二个“轻轻地”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21. “分离就分离吧”表明了一种怎样的心态?(3分)22. 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这首诗既不悲秋、慨叹人生之无常,也不颂秋、盛赞人生的收获与成熟,而是表

12、达一种用平常心态对待生活的态度。B. 诗中用“落叶”来形象地表明人生的聚散离合非常自然、常见,无须追悔,不必怨恨。C. 第二、三节诗抒发了诗人由悲哀到快乐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波澜。D. 本诗的亮点在第三节的“秋天用红硕的语言叮咛:生命永远有新的含意”,意在说明生活中既有美好的记忆,又会不断出现新的内容。三、写作(40分)23.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你在家里是怎样同亲人相处的?你从哪些点滴小事中感受到了他们对你的爱?请以“无声的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性散文。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班级名称。(2)生活中,我们希望自己每一刻都能享受幸福。但是,由

13、于忽视,由于误解,由于私心,由于恶习,导致谁也不能完全避免或远离伤害。伤害是顶撞,是嘲讽,是谩骂,是诬陷,是拒绝,是干涉于是,受到伤害时的表现,也就最能看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亲爱的同学,请回忆面对伤害时你的真实经历和感受。请以“面对伤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立意自定。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班级名称。【试题答案】给阅卷老师的话满怀热情 尊重学生严谨科学 公平公正一、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20分)1. (1)tu y 琐屑(2)“己”改为“已”(只找出错别字而未改正,不得分)(3)C2. C3. B4. (1)在“家喻户晓”后加上“的明星”(或“的人”)

14、(2)去掉“是否”(或在“是解决”前加上“能否”)5. B6. 示例:不管心里充满多少创伤 吹着初春的和煦的风 这一切岂不都随风飘去?(合乎基本要求、有一定的诗歌韵味即可。每句1分,第句诗句与标点合计1分)7. (1)不知贻阿谁(2)载渴载饥 莫知我哀(3)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二、阅读理解(本题满分40分)(一)8. (1)长。这里指身高 (2)偏爱9. 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10. 本文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1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1分)。11. 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都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12. 答案不求统一,能说出欣赏的人物并讲明两点理由即可。示例:邹忌:忠诚;有勇气;有自知之明;说话讲究技巧。 齐威王: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二)13. 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