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扣馒头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584189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科学教案:扣馒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班科学教案:扣馒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班科学教案:扣馒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班科学教案:扣馒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科学教案:扣馒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科学教案:扣馒头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一天,我带幼儿户外活动后回班时,看到有大班孩子正在沙坑旁玩,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班孩子的兴趣。于是,有关沙子系列活动就此展开。活动过程中,许多幼儿拿着玩沙子的玩具扣各种各样的模型,有的小朋友用湿沙子,有的用干沙子,所以有的成功了,有的没能成功,我想借此活动帮助幼儿明白干沙子和湿沙子的不同,于是便组织了本次“扣馒头”的活动。活动目标: 1、喜欢探索,发现、感知扣馒头与沙子干湿的关系,体验玩沙子的乐趣。 2、喜欢玩沙子,学习扣馒头的技能。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水、扣馒头的碗、杯子、毛巾和玩沙子的工具。 2、经验准备:幼儿积累了丰富的玩沙子经验后,攥在手里

2、容易漏下来等特性,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沙漏的玩具。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扣馒头用沙的湿度要适宜,加水过度扣不出馒头。 难点:扣馒头的方法沙子盛到容器里要满、平,扣下时速度要z快,拿起时动作要轻,轻轻拍打一下碗,“馒头”落下来。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话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幼儿观察老师先用湿沙子扣好的大小不同的馒头。 教师:“这是老师用沙子做出的馒头,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呀?”鼓励幼儿动手尝试。 2、请幼儿选择材料亲自动手操作,到沙坑用沙子进行尝试。 教师交代注意事项:用沙子时不要洒到沙坑外边。老师以间接指导方式端着盆(盆里盛着湿度适中的湿沙子)在一旁动手操作扣馒头。 (1)幼儿分别选

3、择了碗、盆,并往里装着沙子进行尝试。 幼儿:“老师,你看,不行。”“老师,看,我的也不行。”孩子们尝试失败后纷纷叫喊起来。 (2)失败之后,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探寻失败的原因。 一名幼儿站了起来:“老师我想用你盆里的沙子试一试。” 教师:“为什么用我的沙子呢?我盆里的沙子和沙地里的沙子有什么不一样啊?” 幼儿:“老师,也许我用你盆里的沙子就能够成功,因为我发现你的沙子是湿的。”其他幼儿也跟着响应起来。 3、幼儿自己探索、尝试给干沙子加水,再次扣馒头。 孩子们用瓶取来水往沙子里倒水再次进行尝试。过了一会儿,一名幼儿就喊起来:“老师,我这个还是不行。”只见沙子不但淤出了水,而且滩倒了下来。“我的水太

4、多了。”他自言自语反思自己的失误。 教师:“要帮忙吗?” 幼儿:“我再多弄些沙子吧。”他摆摆手,把沙坑里其他地方的干沙子掺进一些,又将沙子重新装在大碗里,然后将碗翻过来,一边喊着“一、二、三”,一下子扣下,轻轻一拍碗底,再轻轻地把碗拿了起来。“噢,我成功了,老师你看,我的大馒头做好了。”我竖起大拇指及时表扬了他。 然后我请成功的幼儿谈谈自己成功的经验,并与旁边的小朋友交流经验和分享成功的喜悦,鼓励其他幼儿进行再次尝试。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指导那些始终没能成功的幼儿如何用湿沙扣馒头的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尽量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将相应的纸船贴到集体记录表中。

5、教师:请小朋友们观察我们的集体记录表,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用宣纸做的小船第一个就沉下去了。 幼儿:画画纸在水面上坚持的时间最长。 教师: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发现哪种纸最适合做小船?为什么? 幼儿:画画纸比较适合做小船,因为它坚持的时间长。 幼儿:画画纸适合做小船,因为画画纸吸水慢。 5、经验迁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小船的实验发现有的纸吸水快,有的纸吸水慢。 我给你们出一道难题:地板上洒了好多水,旁边没有抹布,只有报纸、宣纸和画画纸这三团废纸,我们用哪种纸能把水最快吸干净?为什么? 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能够回答出:“宣纸能把水最快吸干净,因为宣纸吸水快。” 6、活动延伸。

6、请幼儿用同样的实验方法在活动区里寻找比宣纸吸水快的纸,比画画纸吸水慢的纸。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紧紧围绕“由于不同纸的吸水快慢不同,导致各种纸折的小船下沉速度不同”这一关键点,引导幼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教师思路清晰,提问有递进性,始终围绕目标展开活动。活动设计比较新颖、有趣。 猜想环节能够充分调动幼儿验证结果的积极性,幼儿表现很自然、积极,同时也展现了本班良好的教育常规。 2、活动中的不足: 材料是教师预先设定的,有限的材料限制了幼儿的探索空间。建议让幼儿搜集各种纸自己来叠小船,然后让幼儿互相比较验证。另外,猜想部分应当追问幼儿猜想的理由,尽量避免盲目猜测。主要内容: l、教学活

7、动设计新颖、有趣,目标明确,教师紧紧围绕“由于不同一样的,幼儿之间交流的过程是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过程,而且这是现在的科学教育活动与以往不相同的地方,活动中注重幼儿的表现,注重同伴资源的利用。 2、活动中的不足: (1)小班初期幼儿,由于交流愿望和理解能力还不强,更适合在动的过程中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并在指导中帮幼儿梳理经验,而探索后集体总结经验的方式不适用。 (2)教师对幼儿探索活动中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探索点关注不够。如,当有的幼儿发现沙里倒的水太多不知该怎么办,一名幼儿马上茫再往里面添加些沙子,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引导幼儿探索。综合评析: 本次活动是在幼儿获得了较丰富的玩沙游戏的经验,结合幼儿已有经验和他们的兴趣生成的,体现了教育的连续性;从幼儿参与活动创程与目标的达成来看,本活动制订的目标符合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能够做到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例如,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之后,教师没有直接与幼儿互动进行评指导,而是针对小班孩子好模仿、语言表述能力较差等年龄特征,在一旁亲自动手操作通过间接干预进行指导,这一指导方式巧妙地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和丰富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