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铵调研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583651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氯化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氯化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氯化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氯化铵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氯化铵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氯化铵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氯化铵调研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骏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贸易分公司氯化铵国际市场调研报告报告人:吴婷2011-12-19目录1. 氯化铵产品介绍3氯化铵产品性质和用途 3氯化铵工艺技术 32. 氯化铵产能、销量及进出口数据分析4氯化铵国内产量4国内氯化铵市场需求情况6氯化铵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63. 氯化铵主要进出口国数据分析62011及2010年氯化铵进出口数据统计7氯化铵出口形势分析84. 办事处选址8选址韩国可行性分析8选址澳大利亚可行性分析91. 氯化铵产品介绍氯化铵产品性质和用途 工业用氯化铵主要用于干电池、蓄电池、染色助剂、电镀浴添加剂、金属焊接工 艺的助熔剂、镀锡和锌及分析试剂等领域。还可用于鞣革、制药、照相

2、以及渗铬、 电极、粘合剂、洗涤剂和铵盐等的加工制造。农业氯化铵是联合制碱法(亦称侯氏制碱)的副产品,亦是化肥品种之一。氯化 铵作为肥料具有氮素稳定、易吸收、肥效高、可为作物提供直接的氮素营养等特 点,因而在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化肥工业(复合肥生产)提 供了优质原料。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化肥的需要量日益增加,化肥生产与应用 通常是由单一肥料逐步向复合肥料发展,为农业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多养分肥 料,是化肥行业发展趋势。氯化铵是配制复合肥的优选品种,用氯化铵制复合肥与尿素或硝铵相比,有许多 优点。其一,生产出的复合肥颗粒光滑,不粘结,不容易吸入空气中的水份,便 于保存。其二,从含氮量

3、来计算,用氯化铵制复合肥比用其它化肥便宜,经济效 益显著。其三,氯化铵在水田使用更显示其优点,不易分解挥发。氯化铵配置的 复合肥,在西北地区的宁夏、甘肃、新疆种植甜菜和棉花的施肥中具有良好的肥 效。氯化铵工艺技术昊华骏化集团采用的联碱法无论在国内和国际上均具有能源消耗低、原料利用率 高及高产出和高效益等优点。产品方案及规模适应公司发展规划,产品结构合理。 生产装置采用合理工艺流程,做到无三废排放,实现“绿色化工”生产。根据 6 万吨/年三聚氰胺装置提供二氧化碳及氨的混合气实际情况,昊华骏化氯 化铵装置采取在二次碳化流程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采用一次碳化吸氨,一次碳 化浓气制碱流程。所谓一次碳化吸

4、氨,一次碳化浓气制碱流程即用母II在碳化吸氨塔中吸收三聚氰 胺装置提供二氧化碳及氨的混合气及少量氨气,制得合格氨盐水去制碱;制碱后 的母I喷射吸收氨气,调节氨和二氧化碳的比值洗塔后去II过程制氯化铵。与传 统的二次碳化流程比,可降低II过程制氯化铵的游离氨。从而降低氨耗改善II过 程制氯化铵的操作条件。示意流程图如下:2. 氯化铵国内产能、销量及进出口数据分析氯化铵国内产量 我国氯化铵生产是随着“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的兴旺而发展起来的。1964 年,经国家验收,我国第一个工业化联碱装置在大连投产,氯化铵生产能力为8X101。其后联合制碱工业发展逐年大幅度上升,年份200120022003

5、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产量万吨520535624725860937915其增长速度60年代平均年增长率为%,70年代为%,80年代趋于平稳发展,年平均增长率为%。由于联合制碱生产双吨产品(纯碱和氯化铵),有较强的市场竞争 力,同时较氨碱法生产相比排污量少,所以,联合制碱法生产装置建设迅速发展, 氯化铵产量也逐年增加。去年由于天然气供紧及节能减排限电影响,西南及华东、 华中地区的联碱装置都出现过低负荷运行的情况,使得2010 年氯化铵总产量较 2010年略有减少,2010年全国氯化铵总产量约为 915万吨左右。根据纯碱行业资料,将 2005 年全国联碱厂氯化铵实

6、际生产能力分列于下:序 号企业名称现生产能力(X 104t/a)规划新增能力(X 104 t/a)氯化铵其中工业级1大化集团有限公司4542天津碱厂2553湖北双环化工集团6044自贡鸿鹤股份有限公司45125杭州龙山化工有限公司156华尔润307柳州化学工业集团公司48江苏德邦化工集团公司4029湖南智成有限公司1610云南沾益化肥厂2011陕西兴化集团公司612山东东风化肥厂413郑州水晶股份有限公司1014合肥四方化工集团公司1215石家庄化肥集团公司416江苏华昌集团公司2617金昌化工集团公司1718成都玖源化工有限公司819山东恒大集团总公司420四川广宇股份有限公司1521冷水江

7、制碱厂6序 号企业名称现生产能力(X 104t/a)规划新增能力(X 104 t/a)氯化铵其中工业级22石家庄市联碱厂3023陕西汉中南化有限公司1224四川和邦集团3025昆山锦港实业集团公司4526重庆碱铵实业总公司1027河南金山化工总厂2828福州耀隆化工集团公司1729湖北双环集团武汉碱厂1030湖南湘潭碱业有限公司831四川龙都化工股份公司832中州股份8合计61828. 15从上表可见,中部8厂氯化铵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西部10厂占全国总产量的%, 中西部占全国总产量的%,其余分布在东南沿海。河南本省占全国氯化铵产量的%。2010 年有 170 万吨产能投产(天津碱厂 50

8、万吨、江苏华尔润 30 万吨、河南骏 马 30 万吨、河南金山 30 万吨、陕西兴化 30 万吨),使全国氯化铵产能提高到 了大约1400 万吨。此外,还有其他联碱项目将上马,如河北宁晋盐化工基地 100 万吨联碱项目。国内氯化铵市场需求情况从供需面分析看,近十余年,中国耕地面积持续下降,目前中国耕地面积的萎缩 已接近18 亿亩的警戒线。耕地的减少肯定会造成化肥需求量的相对降低。在耕 地面积连年下降的背景下,合理施肥对农产品产量的增长起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而复合肥相对于单质肥,肥效好、流失少、利用率高,虽然价格高于单质肥,但 化肥利用率提高后,平均化肥支出费用反倒会降低,所以近几年,复合肥产能

9、快速扩张。作为复合肥的上游产品,氯化铵除少量可在水田直接施用外,主要依赖于复合肥 的消费情况,从 2011 年整体形势预测看,未来复合肥开工率仍有较大的增长空 间,所以对氯化铵的需求仍有增长空间。氯化铵进出口总量数据统计2011年 1-10 月氯化铵出口数据总量见下表:日期出口量(吨)出口金额(美元)2011年10月53255792011年9月36193822011年8月80013662011年7月61991632011年6月57748812011年5月46778412011年4月56277222011年3月90016152011年2月63365292011年1月6771309总计61, 33

10、5, 3872010 年全年氯化铵出口数据总量如下图所示:日期出口量(吨)出口金额(美兀)2010年12月23368872010年11月26576552010年9月48547862010年8月31752382010年7月37364642010年6月23368872010年5月50526122010年4月36427302010年3月37903112010年2月14967542010年1月1902550总计37, 565, 877我国是传统的氯化铵净出口国,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氯化铵出口量逐年增加, 出口创汇也持续增长。以2010年为例,全年出口数量为31万多吨,全年产量约 为800万吨,出口数量

11、约占国内总产量的3%-4%,因此可见,氯化铵的出口还有 很大空间。3. 氯化铵主要进出口国数据分析2011及 2010年氯化铵进出口数据统计2011氯化铵进出口数据(按产销国)统计(截止到10月份)国家进口数量(吨)1马来西X|02越南03菲律宾04韩国05朝鲜0110616印度07台湾省08泰国09美国010日本011新加坡0349312巴布亚新几内亚0296113澳大利亚0275414土耳其093515巴西093216新西兰017蒙古018毛里求斯071419英国060220西班牙06002010 年全年氯化铵进出口数据(按产销国)统计:国家进口数量(吨)出口数量(吨)1马来西亚02越南0

12、3菲律宾04印度05台湾省06巴布亚新几内亚070147泰国0氯化铵出口形势分析由以上2010 年及 2011 年两图表可以看出,氯化铵出口国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其 中马来西亚、越南及菲律宾稳居前三位。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国家都是以农业为 主的国家,所以对氯化铵的需求量比较大,加上其国内产能不足,以及与中国的 地缘优势,氯化铵出口这些国家行情看好。2005年以来,高浓度复合肥开始少量使用氯化铵,含量 45%的复合肥可以全部用 氯化铵,氯化铵在部分高浓度复合钾中的用量大幅增加。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肥 料,我国氯化铵质量一直在世界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在成本数量方面具有优 势,再加上地缘优势,对于出口到

13、东南亚种植面积广大的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新 西兰等农业畜牧业先进的发达国家也有一定优势。4. 办事处选址分析选址韩国可行性分析 根据第三章的分析,2010 年及 2011 年连续两年氯化铵出口韩国的数量都位于前 十名,由此可见,我国氯化铵在韩国的市场已趋于稳定。韩国是世界最活跃的经 济体之一,中韩两国自1992 年建交以来,经济金融合作迅速深化,2010 年双边 贸易总额突破两千亿美元,其中,韩国出口 1384亿美元。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 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投资对象国。目前,在华韩国企 业超过5 万家。韩国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由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地面积狭小,出口占的比重比较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