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暑假综合性学习试卷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583353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暑假综合性学习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语文暑假综合性学习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语文暑假综合性学习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一语文暑假综合性学习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暑假综合性学习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暑假综合性学习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暑假综合性学习试卷 【高一语文暑假综合性学习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5分,共50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炫.耀(xun) 干瘪.(bi) 下载.(zi) 恪.尽职守(k)B. 挫.折(cu) 慰藉.(j 吮.吸(shn) 锲.而不舍(qi)C. 憎.厌(zng) 百舸.(k) 思忖.(chn ) 汗流浃.背(ji)D.祈.祷(q) 懊.悔(o) 爪.牙(zho) 自怨自艾.(y)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雾霭 濡染 莫名其妙 再接再励B.焦燥 笙箫 入不敷出 直截了当C.凄婉 熟稔 至高无尚 怨天尤人D.炫目 饿殍

2、噤假设寒蝉 百无聊赖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A.我汗流浃背. ,四肢颤动,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才开垦的泥土之上。B.他也许能够成为驰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C. 中国男篮以大比分输给西班牙队后,姚明怨声载道.,指责队员不足战斗力。D.味道不能写只能闻,你要身临其境. 去闻才能明白。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已经明确地认识到,通讯的畅通与否,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B.目前,每年大学生毕业虽然不少,但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开展。C.中央政府强调用法律伎俩和经济伎

3、俩并重的方式解决经济运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它说明中国高层越来越善于吸收过去一段时期内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D.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无疑是一种根本保障。5.以下两句话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两句应当是( )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 。古今中外,许多驰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 。 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 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A.aa B.

4、ab C.ba D.bb6.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对下面“之按词性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輮使之.然也 蚓无爪牙之.利 句读之.不知 古之.学者必有师 辍耕之.垄上 曾子之妻之.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郯子之.徒A. / B. /2C. / D. /8.以下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学而.大遗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可怪也与D.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

5、 而耻学于.师9.以下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比照,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那么前者“小而后者“大。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不断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例证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10.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

6、。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C.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荀子今存32篇,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D.韩愈,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富丽文风,主张“文以载道。?师说是他的代表作,在文中作者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二、古诗鉴赏(22分)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

7、2分)和子由渑池怀旧苏 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坏壁:是残破的墙壁(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叙述了诗人何种人生态度(6分)答(2) 颈联和子由所怀的“旧具体指什么尾联叙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12.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局部。(每空一分,共10 分)(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3)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

8、(5)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6)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韩愈?师说)(8)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三、现代文阅读(28分)收藏阳光余继聪深冬的早晨,太阳慢慢升高,屋顶上敷着的厚厚白霜,渐渐融化,潮湿了黛青的屋瓦和太阳红的瓦松。明媚的阳光,奢华地倾泻进农家小屋里来,绿色的藤萝窗纱,被金子般的阳光浸透,室内弥漫着浓浓的、暖暖的浪漫和温馨味道。女孩静静地坐在窗前的阳光里,一边衲花鞋,一边沐浴着幸福的阳光,一边梳理着心事。甜甜的笑容,很阳光很和煦地从她美丽的嘴角漾开来。楼顶上挂着的一串串红辣椒和

9、苞谷穗子,也在滋滋地吮吸和收藏着冬日和煦的阳光。用盐巴腌浸透的腊肉,用夹杆串起的豆腐肠,一挂挂晾晒在屋檐下,收藏着阳光。摘回家的老南瓜,一个个圆溜溜的卧在楼月台上,挖回家的红薯都堆在院子一角,嗞嗞地吸收着阳光。水牛和山羊都散窝在山坡上,收藏和反刍着阳光。大片的庄稼地也在嗞嗞的吮吸和收藏着阳光,有的庄稼地已经被犁铧翻出了泥土,也在收藏着阳光。整个乡村世界,都在嗞嗞地吮吸收藏着阳光。收藏了一秋和将近一冬的阳光,漫山遍野的山茶花,路边篱笆下的海棠和梅花,都早熟了,全身暖洋洋的,等不及春天来到,就已经绽开了她们很阳光很美丽的笑脸。终于闲适了的母亲,在篱笆墙上闲适地晾晒着要腌制腌菜咸菜的蔬菜,或者在院子

10、里的果树间搭上竹竿,晾晒蔬菜,或者晾晒拆洗过的被窝和冬衣。则细心,则惬意幸福。吸足了阳光,收藏了充足阳光的蔬菜,将会被切细拌上作料,然后盛装进陶罐里,再次放进阳光里晾晒,继续收藏阳光,酝酿成阳光味道充足的咸菜腌菜。全家人,整整一年,就可以慢慢咀嚼品味和回味阳光的味道。一边翻晒着被窝和衣服,母亲一边解开她的头巾,解开她的发髻,用竹蔑篦子细细梳理她粘结的、夹杂着细碎草茎枯叶的头发,也让满头花发像庄稼一样尽情吸收和收藏冬日暖暖的阳光,也梳理她逐渐板结的记忆和往事。穿得鼓鼓囊囊的小脚老祖母们,也禁不住这暖暖冬阳的诱惑,蹒蹒跚跚地踱出门来,三三两两聚坐在大门外的坡坎上,一边说着、梳理着陈年往事,一边解开

11、长长的包头布,让满头白发也吸收和收藏着金贵的和煦阳光。经历无数寒暑风霜,她们曾经飘逸乌黑的秀发,早已长成了这稀稀拉拉的白发,如同秋收后,晚秋时节庄稼地里残存的零星庄稼秆和枝叶,苍白,枯槁,稀疏。老祖母们一边回顾着自己也曾经满头秀发长势旺盛,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的青春岁月,一边细细梳理和数着自己曾经收藏过的阳光,一边继续收藏着阳光。她们也曾经很阳光、很美丽过,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也曾经花过果过,也曾经深深悲过真真喜过呢。祖父们,三三两两地聚在村路边,或者谁家的院子里,一边滋滋地吃着一锅锅草烟,一边让自己花白的胡须、眉毛和头发,吸收和收藏着阳光。除了满头稀疏白发,胡子眉毛好似也是另一

12、种庄稼呢。一生都忙碌着侍弄打理地里的庄稼,无暇顾及自身和身边,如今老了,才有闲心侍弄打理这些离自己最近的庄稼呢。这些庄稼越来越稀疏了,长势也越来越差,但是他们这些老伙计却很称心。一辈子,让多少庄稼吸足了水分,收藏了丰硕的阳光,也让多少的儿孙饱吸了阳光水分,长得茁茁壮壮枝繁叶茂啊!唉!一茬茬的乡村人,都是另一种庄稼呢,他们自己常常忘记了,甚至不知道呢。我们还是别打搅他们,让他们饱饱吸收和收藏点阳光吧!像收藏粮食一样,把阳光收藏满心屋,心里会多踏实啊!爱如阳光。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来和煦自己,人生路上就该洒满了阳光吧! 13.文章从哪些方面写收藏阳光为什么要写收藏阳光(8分)答14.第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15.文章在材料安顿上有什么特色第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7分)答16.文章最后说“爱如阳光。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来和煦自己,人生路上就该洒满了阳光吧!结合全文,探究这段话的深刻内涵。(7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