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之贾雨村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583010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人物之贾雨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红楼梦人物之贾雨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红楼梦人物之贾雨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红楼梦人物之贾雨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红楼梦人物之贾雨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楼梦人物之贾雨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人物之贾雨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读 书 人 本 色 -红楼梦人物之贾雨村 贾雨村是红楼梦中出现较早的人物之一,无论是待人处世还是混迹官场,从他身上无不体现一个读书人的本色,现就其人物形象加以勾勒。 一、其才。贾雨村是很有才学的,用他自己的话说“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且从词中看他的抱负: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再看他的前程“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能够一举得中,可见是有学问的。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未成得志时,曾吟一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中奁待时飞。来比喻自己壮志未酬时的心态。甑士隐也为其才叹服,“吾每谓兄必

2、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现,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正因为他是个人才,故士隐常与他交接,且为他进京赶考进行资助。大观园工程告竣,贾珍请题匾额对联时,贾政等听了,都道:“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当便用;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可见,雨村的才学是众所周知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机敏动诸宾。若不是贾政有意让宝玉露露脸,以取悦元春,大观园这等差使可能非雨村莫属了。 二、其情。自古才子多风流,贾雨村也可谓多情矣。第一回“甑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甑家丫鬟在园中摘花,无意咳嗽了一声,引得雨村起身往窗外观望(落拓书生还有这等心思佩服,佩服),但见娇杏“生得

3、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亦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看的呆了。”孔子曰食色性也。雨村可谓性情中人。人家仅仅因为不认识他,觉得“这人生得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必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我们来看他的反应“雨村见他回了头,便自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与他,更狂喜不尽,自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也。”唉,“多情应笑我”呀。不过,雨村还是相对用情比较专一的。“原来雨村自那日见了甑家之婢曾回顾他两次,自以为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口占

4、五言一律云: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眉,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对于娇杏,雨村虽然没有“先上玉人楼”(不知何故雨村娶了原配,文中并无交代),但他新任知府,从封肃(士隐的岳父)家门前过,见娇杏买线。立马差人与封肃相见,并请他转托甑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可见他是有良心的。夙愿终于实现,也算了却一段风流债。而娇杏呢,“因偶然一顾,便弄出这段事来,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缘。”所谓“梦里鸳鸯天作成,古今几人说得清?只因当时一回头,惹得才子犯风流。”(作者语).按说,妾的地位远不如妻,“谁想他命运两济,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

5、世。正是偶因一着巧,便为人上人”。在过去一个丫鬟能有如此命运,也该念阿弥陀佛了。 三、其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可见是个明是非的。知恩图报,但不盲从。得知雨村进京赶考,“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甑士隐“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而雨村呢“收了银衣,只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临行前也未曾面辞,似乎有些不近情理,比之林如海答应为其谋官则“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更是形成较大反差(毕竟两者对雨村来说,不可同日而语)。但从事后他对甑家娘子的资助看,也算偿还他了。封肃见雨村时得了二两银子“欢天喜地”,“至次日,

6、早有雨村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甑家娘子。”与娇杏事成,“雨村欢喜,自不必说,乃封百金赠封肃,外谢甑家娘子许多物事,令其好生养赡,以待寻访女儿下落。”单纯从金钱上看,似乎已两清了。但大家可能对士隐之女英莲一事耿耿于怀,实际上,雨村也算尽力了。在闻知甑家遭遇时“那太爷倒伤感叹息了一回;又问外孙女儿,我说看灯丢了。太爷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再从他安慰甑家娘子“令其好生养赡,以待寻访女儿下落”上看,雨村是有意相帮的了。虽然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雨村没有为故友帮上什么忙,甚至有些忘恩负义。但读者须知,那是在雨村乌纱帽失而复得的情况下接的第一个案子,又听了门

7、子的一通“护身符”之类的理论,深感案子棘手。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况且,雨村也深知自己官从何而来,即便是秉公办案,也不可能将薛蟠法办,闹不好自己也塔进去。权衡斟酌,“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了此案”,也算填了另一个人情,且看“雨村断了此案,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因为急于报恩,信上也“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这也是雨村知恩图报的一例,只是未免有些不太正大光明,甚至有些卑鄙而已。 四、其官。学而优则仕,靠科举谋取功名的雨村,开始是不懂得作官的,但几经沉浮,官场历练,他也熟悉了所谓的为官之道,却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到最后“犯了婪索的案件,审明定

8、罪,今遇大赦,褫藉为民。”其政治生命也到此为止。雨村的仕途可谓几经坎坷,历尽沧桑。从一介书生 到开始的知府,也算平步青云,却因恃才侮上被参革职,栽了一个大跟头。再到复任金陵应天府知府及后来胜任京兆府尹兼管税务,可谓青云直上,再到后来削职为民,来了个大还原。我们来看他初任知府时的踌躇满志,“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典型的一副读书人的臭脾气,不知吹捧奉承,还自命清高,这正犯了为官之大忌,结果“不止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情性狡猾,憻篡礼仪,且又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龙颜大怒,即批革职。”有才不知韬光养晦,结果吃

9、了个大亏。终归是读书人,被罢免时“那雨村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看来,这时的他还是不太在意功名的,革了就革了,“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资本并家小人属遣至原籍,安排妥当,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此种境界,何其洒脱?这时的雨村只尝到了做官的苦头,并未一点甜头,所以心中并不为意。但也正因为这一次教训,使他明白了一些事理。又任黛玉私塾先生,在林家过得逍遥自在,并不知巴结奉承。直到后来“一案参革的张如圭打听得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他便四下里寻情找门路。忽遇见雨村,便将此信告诉雨村”如不是张如圭,真不知道雨村教书教到什么时候为个头。比之张如圭,贾雨村真是什么都不懂。还

10、是“冷子兴听得此言,便忙献计,令雨村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唉,真是灯不拨不亮啊,可见雨村的迂了。“有日到了都中,进入神京,雨村先整衣冠,带了小童,拿了宗侄的名贴,至荣府的门前投了。”雨村终于肯为他的前程奔波了。朝里有人好做官,结果“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重新上任,还是改不掉书生习气,还觉得“事关人命,蒙皇上龙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虑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又要犯读书人的昏了。“如今且说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新官上任三把火,“彼时雨村即传原告之人来审”,及至了解案情,我们来

11、看他的反应,“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正要发签时,”(还是那么冲动)若不是门子使眼色,又差点丢官都不知为何。可见,雨村还是不成熟。经门子一番开导,雨村似有所悟,也知有些事,情非得以,实属无奈。经过一夜复杂的思想斗争,次日“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本来门子想为新来的上司出谋划策,以讨欢心,结果呢,却是小觑了进士出身的老爷,“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所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从此,雨村彻底

12、地变了,由被人整变成整别人,学会了官场上的手段,因此,而得以连连高升。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最终落得如此下场。正应了他第一次被罢官后游智通寺看到的那句“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只是当时他想问这里面的玄机,可惜那寺里的老僧却是又聋又哑,只好作罢。我想,雨村可能最终还是明白了吧。 从雨村的人生轨迹来看,原地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其间读书人的迂腐,读书人的小聪明,无一不在他身上得以体现。在最后一回“甑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更道出了一些人生真谛。 林黛玉PK薛宝钗(我读红楼) 贾宝玉是贾府的宝贝疙瘩,上至贾母,王夫人,下至丫鬟,婆子无不格外看重。他的婚姻大事涉及贾府血脉延续,自非儿戏。

13、较之薛宝钗,林黛玉入贾府要早,又深得贾母疼爱,且宝玉对她更是情深意切。但终究宝玉还是成就了“金石良缘”而忘却了“木石前盟”。林黛玉何以逊于薛宝钗?其中自有道理。现就两人容貌、体质、女工、心性、才学及于那宝玉撕扯不清的情意缠绵来谈谈笔者之 拙见要说容貌,两人自难分伯仲,就连贾宝玉也觉各有千秋。且看“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黡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病态美,人见人怜,美则美矣,却非贾家媳妇理

14、想之人选。再看“宝玉掀帘一跨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宝丫头是不喜欢花儿粉儿的薛姨妈语),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天生一种不加修饰的自然美,健康美。两下一比,自是优劣微现,姑且不论。二人身体状况也是差别较大。宝钗虽说有病却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于是就吃“冷香丸”。黛玉初进贾府时“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15、”且“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饭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倒是有个癞头和尚说:“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而实际上呢?外姓亲友不但见了,而且还遇到了多情的宝哥哥。“总不见哭声”更是做不到,绛珠仙子为报神瑛侍者之恩曾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去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了。”正如枉凝眉所注“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

16、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本来身子就不好还终日哭哭泣泣,谁受得了?再看晴雯得了痨病(现称肺结核)之后回哥哥家养病,便知王夫人等人是很在意健康问题的,他们绝不会娶一个体弱多病的媳妇的。在这种情况下,林黛玉入主贾府,绝非易事,反倒是宝钗有望。林薛二人的心性更是各异。黛玉心性冷傲,孤芳自赏。“不想如今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此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宝钗却是友善随和,平易近人。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更可看出,“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