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两首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579744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古诗两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9、古诗两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9、古诗两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9、古诗两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9、古诗两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古诗两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古诗两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导学案(教师)课题9、古诗两首使用人审核曹冬梅年级 3年级课型新授课时2时间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情感的转变。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学习重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2、注释 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2、。 篱落:篱笆。3、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导学过程教师批注第一课时预习任务:1、学习本课生字,能流利朗读诗句。2、查阅资料理解诗句意思。3、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自主、合作、探究:一、初读诗文,感知诗情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2.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3.老师范读,划出朗

3、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4.问: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二、精读诗文,感悟诗意1.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3.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7.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感觉?四、诵读诗文,品味诗蕴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2.齐背诗文。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我来闯关:出示挂图,说出

4、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组员相互口述)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第二课时 预习任务:1.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 )2. 忆: 独: 每:异: 逢: 茱萸: 3、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主、合作、探究: 一、初读古诗 1、自由通读一遍,把诗读正确。 3、抽读,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 4、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5、再读古诗: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内心是什么感受?从哪里看出来, 二、感悟: 1、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2、朗读。 3、口头填空:读到这个“独”字,我就想到: 当

5、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 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 4、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 5、思考: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6、口头填空: 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_ 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日里常常_,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_ 7、想象画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将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5指导诵读。 三、感受兄弟情深。 1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那家里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从哪里看出来? 2朗读:3想象画面:读读这两句诗,你的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4角色体验: 如果你就是王维日思夜想的兄弟,你在登高时会怎样思念自己的兄弟,在心里会对兄弟说些什么? 哪一位愿做诗人王维,你想对你思念的、同时也在思念你的兄弟说些什么呢? 5角色吟诵:四、感情诵读。积累背诵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朗读补充的诗歌。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十五夜望月王 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收集王维的诗歌或者思乡诗歌进一步阅读、品味。作业板书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