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鲁教版选修2素材:互动课堂 第三单元第二节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57954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鲁教版选修2素材:互动课堂 第三单元第二节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理鲁教版选修2素材:互动课堂 第三单元第二节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理鲁教版选修2素材:互动课堂 第三单元第二节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理鲁教版选修2素材:互动课堂 第三单元第二节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理鲁教版选修2素材:互动课堂 第三单元第二节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鲁教版选修2素材:互动课堂 第三单元第二节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鲁教版选修2素材:互动课堂 第三单元第二节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互动课堂疏导引导1.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1)海洋污染污染物的来源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和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弃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包括向沿岸海域排放污染物。a.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分布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b.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洋时,往往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c.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

2、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d.偶发性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污染物的主要类型从污染物类型上说,目前危害较大的海洋污染物质主要是石油、重金属、农药(杀虫剂)、有机物质、固体废物和废热水中的热能(核电站冷却水)等。海洋污染的特点污染源广,污染物质种类多,影响范围大,危害时间长,控制复杂,治理难度大。海洋污染的主要危害污染物质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如日本水俣病就是食用被汞污染的鱼、贝引起的公害病。(2)海洋生态破坏除海洋污染外,人类的生产活动,例如工程建设和海洋渔业生产,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2.石油

3、污染和监测防治(1)石油污染的产生由于人们对矿物燃料特别是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海洋石油开发运输迅速发展,导致海洋中石油溢出事件频繁发生。在海洋石油开采活动中,石油的自然渗出和偶然发生的井喷、油污排泄等也可能造成油溢。清理石油污染的化学物质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2)发生石油污染的主要海域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线上的船舶,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石油污染区域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特别是大西洋西部和东部,北印度洋、太平洋西部,石油污染为严重。在浅海大陆架,珊瑚礁分布的海域,油轮容易发生触礁爆炸。(3)石油污染的危害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破坏海滨娱乐场所;使整个海岸环境退化。(4

4、)海上石油污染的防治和清除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因为污染迹象明显,污染物集中,危害严重,因而备受公众的关注,也是目前治理污染的重点。为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很多国家在试验新的原油载运方法。有些国家配备了除污船,用来清除港口水面的垃圾和油污。清理海上石油泄漏的主要方法有: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散,但这种化学物质不宜在近岸或渔场周围使用。沉降播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但这会危害海底生物。吸收利用麦杆、泥炭、聚苯乙烯等物质吸收石油,然后集中处理,只能在静水环境中进行。围栏小面积油污可用围栏圈住回收,这需要静水环境。燃烧油层达2毫米时即可用燃烧的方法进行清理,但会污染大气。放任大洋中的原油泄

5、漏通常让其自然分解,但污染持续时间长。3.海域生态破坏的损害(1)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的损害由于长期的酷渔滥捕,近海捕捞强度超过水产资源再生能力,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有的已遭到严重破坏。其他经济鱼类资源也普遍出现数量下降、小型化、低龄化及低质化等现象。(2)滩涂不合理开发造成的不良影响滩涂是沿海地区的重要资源,应合理开发利用。但有些地区从局部利益出发,违反客观规律,盲目围垦开发,造成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有些地方在围海造田中,盲目围垦了历来用于养殖的浅海滩涂,导致水产资源衰退。(3)乱砍滥伐红树林造成的不良后果红树林是一类富有特色的植物群落,它生长在淤泥深厚的热带、亚热带海滩下。全世界40多种红

6、树家族,红树林植物群落的部分或大部分淹没于水中,浮荡在海浪之中,成了一片“海底森林”;落潮时,整个群落又露出地面,变成了一片“海上森林”。红树林为鸟类提供栖息地,是鸟类的“天堂”;它对巩固滩涂、防止海岸崩塌,除低泥沙鎏容量、维护航道水深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是海岸的天然屏障。由于盲目围海造田,乱砍滥伐红树林,70%的红树林被毁掉,使鸟类失去了优良的栖息场所,海岸失去了天然屏障,也破坏了海湾的自然景观。案例探究材料一:世界重大石油污染事件1967年3月18日,12.3万吨的利比亚籍油轮“托雷坎尼荣号”满载着11.7万吨的原油从波斯湾的科威特出发,向英国威尔士的米尔福德港驶去。途经英国的锡利群岛和地

7、角之间的公海时,在七石礁处触礁沉没,船上9.19万吨原油溢出,污染了180千米长的海区。1979年6月3日,墨西哥湾克斯托克1号探测油井发生井涌,约一亿四千万加仑原油泄漏入海。1989年3月24日,“埃克逊瓦尔德兹”号在威廉王子岛海岸搁浅,原油泄漏量达1 100万加仑。1992年12月3日,希腊油轮“爱琴海”号在西班牙西北海岸搁浅,2 000多万加仑原油泄漏。1993年6月5日,“布里尔”号搁浅在苏格兰东北的设特兰群岛海域,泄漏了2 600万加仑石油。1996年2月15日,“海洋女王”号在威尔士海岸搁浅,1 800万加仑原油泄漏。1999年12月,满载2万吨石油的“埃里卡号”油船在布列斯特港以

8、南70千米处海域沉没,造成大量石油泄漏,严重污染了附近海域及沿岸一带。加上飓风肆虐,致使污染向临近陆地大面积泛滥,严重破坏了鸟类的生存环境。这次事故恰恰发生在海鸥、鸬鹚等海鸟向这片海域迁徙以躲避寒冬的季节,因此受污染海鸟之众,令人瞠目。有人估计,因污染而死亡的海鸟数目最终会超过30万只。这次事件对鸟类的损害是欧洲史上最为严重的。2001年3月,在马绍尔群岛注册的“波罗的海”号油轮在丹麦东南部海域与一艘货轮相撞,泄漏原油约2 700吨。这起事故发生在丹麦的一个海鸟自然保护区。2001年10月,在巴拿马注册的“纳土纳海”号油轮在新加坡海峡的印尼海域搁浅,部分油舱受损,造成7 000吨原油泄漏。材料

9、二: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泄漏事件发生在1991年海湾战争造成的石油倾泻。因油港油库破坏而流入海湾的原油多达100多万吨。海面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浮油,海水几乎掀不起浪来,只能像泥浆般涌动着,发出汩汩声。波斯湾的海鸟身上沾满了石油,无法飞行,只能在海滩和岩石上待以毙命(如右图)。其他海洋生物也未能逃过这场灾难,鲸、海豚、海龟、虾蟹以及各种鱼类都被毒死或窒息而死,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受害者。海湾是较封闭的生态环境,水域浅,海水流动缓慢,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石油污染事件,将会导致海湾生态平衡失调若干年。专家们认为,波斯湾如果要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问题从上述系列石油污染事件中,你能得到什

10、么启示?探究思路: 1升石油倾倒在海洋中,到完全淡化大约需要消耗海水中40万升的溶解氧。石油在海面会形成一层油膜,隔绝大气与海水的气流交换,并减弱太阳光透入海水的能量。这种耗氧和隔绝会导致海水严重缺氧,并影响海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洋石油污染会导致鱼、贝、藻类死亡,海滨生态系统破坏,海鸟饲饵消失。而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海洋生物体内致癌物浓缩蓄积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损害则是无法估算的。近几十年来,除了石油泄漏外,全球每年向海洋倾倒废物200亿吨,其中包括许多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每年进入海洋的汞(Hg)达1万多吨,仅由日本神通川注入海湾的镉(Cd)就达3 000多吨,20世纪70年代太平洋表层海水中

11、的铅(Pb)含量是20世纪50年代的11倍。这些无休止的倾倒污染了海洋,造成局部海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海水富营养化,赤潮频频发生,生物迅速减少或消失,成为海上“荒漠”。海水污染已使10种鲸、6种海豹、30种沿海鸟类、海牛等海洋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海洋具有自净能力,它以宽大的胸怀接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废水、废气、废物。然而,这种自净能力并但是无限度的。必须采用新的原油载运方法,配备除污船,清除石油污染。活学巧用1.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海域油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油轮排放和油轮泄漏B.海底石油开采排放原油C.海风从产油区将油污吹来D.洋流从产油区将油污带来(2)若某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

12、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死亡原因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A.B.C.D.(3)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的是()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D.利用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解析:西亚石油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后,有东行(过马六甲海峡至日本)和西行(过好望角或苏伊士运河)两条路线。注意:考查人类活动对海水的污染,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答案:(1)A(2)B(3)D2.据报道:199

13、9年7月2日河北省沧州市歧口附近海域发生面积400平方千米的赤潮,以酱紫色为主;同日12时天津海域也发生25平方千米的赤潮;7月3日上午9时,河北沧州、天津赤潮面积已扩大至1 500平方千米。而去年在广东、香港海域,渤海湾均出现更大面积的赤潮。赤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海洋中的某些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的现象,常使海水变红色、褐色。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请你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赤潮生物主要是甲藻、硅藻,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细菌等。从生物学原理上分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会对其他海洋生物产生哪些不良影响?(2)从生物、化学、环境因素等方面

14、,分析赤潮发生的原因。(3)如何防治赤潮?解析: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发生与下列环境因素密切相关:(1)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此时,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赤潮检测的结果表明,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已遭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2)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 是赤潮

15、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 是赤潮发生的先兆。海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化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盐度在2637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15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温、盐跃层的存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由于径流、涌升流、水团或海流的交汇作用,使海底层营养盐上升到水上层,造成沿海水域高度富营养化。营养盐类含量急剧上升,引起硅藻的大量繁殖。这些硅藻类为夜光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促使夜光藻急剧增殖,从而又形成粉红色的夜光藻赤潮。据监测资料表明,在赤潮发生时,水域多为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3)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随着全国沿海养殖业的大发展,尤其是对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自身污染问题。在对虾养殖中,人工投喂大量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由于养殖技术陈旧和不完善,往往造成投饵量偏大,池内残存饵料增多,严重污染了养殖水质。另一方面,由于虾池每天需要排换水,所以每天都有大量污水排入海中,这些带有大量残饵、粪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