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讲解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57503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讲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1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2015版)本指标体系以贯彻和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总领,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为依据,以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和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为参照,旨在规范和促进全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 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具体落实,以职业学校为评价主体组织实施。评价项目共分师生发展、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组织保障五个部分。评价指标共28大类170小项,评价总分值300

2、分,达标分值240分。1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分值分配表评价项目评价子项子项名称分值(分)一、师生发展(40分)1.学生发展152.教师发展153.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10二、应用服务(100分)1.应用服务融合302.学生管理103.教学与科研服务204.校企合作服务105.办公与生活服务126.人力资源管理57. 财务与资产管理98.社会服务4三、数字资源(60分)1.数字场馆资源72.仿真实习实训资源103.数字图书资源74.数字课程资源285.个性化学习资源8四、基础设施(70分)1.校园网络132.数据中心103.终端84.多媒体教室55.仿真实训系统环境86.数字通讯系统

3、87.校园安全防护系统88.物联网设施10五、组织保障(30分)1.机构队伍82.人员培训63.制度、规划与经费84.运维与安全管理8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价细则评价方法分值一、师生发展(40分)一、师生发展40分(一)学生发展(15分)1.具有正确的信息意识,对运用信息技术持积极态度;2.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性学习的意识;3.具有信息技术相关法律意识,尊重知识产权,懂得网络数字化礼仪;4.能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处理常见系统错误;5.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整理和应用数字化资源;6.能利用信息化工具创作数字化作品,并展示和交流;7.能利用信息技术改进

4、学习方法,进行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1)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技术设备,并能初步评价其优缺点。现场抽样调查1(2)能识别、解决信息技术系统常见的硬件、软件问题等。1(3)能熟练使用不少于2种的网络交流工具(即时通讯软件、在线论坛、电子邮件等)。1(4)能比较熟练地利用通讯技术和在线资源参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探究学习。1(5)能熟练使用不少于2种搜索引擎,搜索、下载、甄别并利用有价值的数字化学习资源。1(6)能熟练使用不少于2种的浏览器,选修校本课程、开放课程等网络课程。1(7)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应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创作多媒体作品,并向他人展示和交流课

5、程学习的成果。1(8)能使用软件进行自我学习管理,掌握正确的数字化学习方法。1(9)能正确使用各种智能终端,应用学习类APP,在课堂上下、学校内外开展移动学习。1(10)每个学生均拥有一个虚拟的、彼此联通的个人学习空间,能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选修课程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3(11)制定安全文明上网制度或学习手册,遵守网络文明和网络礼仪,自觉抵制黄、黑、毒,不向网上发布虚假、低俗、不科学的内容。1(12)遵守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和数字化礼仪,尊重知识产权,不用盗版软件。1(13)学生开发的数字成果有获奖案例。1(二)教师发展(15分)1.具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先进理念和

6、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2.具有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生活的意识;3.具有信息技术相关法律意识,尊重知识产权,熟悉网络的数字化礼仪;4.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和参加教学研讨;5.能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数字化资源,用于教学;6.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7.能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发展和教学过程进行评价;8.能利用网络与家长、学生、同事、专家等对象进行互动交流。(1)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收藏经常使用的学科资源网站不少于5个,并进行电子备课,有较为完备的电子教案。现场抽样调查现场抽样调查1(2)能熟练使用搜索引擎、资源网站、资源库系统等,

7、检索、下载和合理使用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1(3)掌握常用的数字化资源制作技术,能自主开发数字化资源,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1(4)每年参加不少于2次的有关信息化教学理论、模式、方法与技术的培训。1(5)能使用信息技术参与网络教研,每位教师每年参与网络教研的总时长不少于24个小时。1(6)每年开设不少于1次的校级以上(含校级)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开课、研讨课或汇报课。1(7)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开设网络选修课。1(8)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发展性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1(9)拥有一个虚拟的、彼此联通的个人教学空间,能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

8、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3(10)有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刊物上发表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奖。2(11)遵守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和数字化礼仪,尊重知识产权,不用盗版软件。1(12)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解决实际问题。1一、师生发展40分(三)校长领导力(10分)1.校长具有清晰的信息化发展目标;2.具有智慧校园的规划和设计能力;3.具有信息化环境建设意识与推动能力;4.能对信息化教学进行引领;5.具有对信息化管理的组织能力;6.组织完善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制度;7.校长个人影响力突出。(1)带头实践智慧校园建设,起

9、引领作用。现场抽样、交流调查1(2)明了信息化对学校发展意义、技术系统与组织体系的相互作用关系。0.5(3)组织制定并实施学校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1(4)具有持续改进信息化环境的意识,有明确的建设评价理念。1(5)对于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建设有具体、科学的设计,建设成果应用效果好。1(6)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有长远规划,近期措施效果显著。1(7)组织信息化教研工作,成效显著。0.5(8)对创建数字化学习文化有见解、重落实。0.5(9)支持发展分布式领导力,形成基于网络平台的领导力组织。1(10)与企业、家庭和社区成员进行合作,回应多元化的社会利益与需要,调动企业、社区的各种资源。0.5(1

10、1)组织完善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1(12)校长个人信息素养高,能在智慧校园实施过程的每个阶段,组织审定效果评估意见,做好下一步工作方向的决策。1二、应用服务(100分)二、应用服务(100分)二、应用服务(100分)二、应用服务(100分)二、应用服务(100分)(一)应用服务融合(30分)1.统一身份认证;2.统一信息门户;3.统一数据标准;4.决策支持服务;5.一卡通应用服务;6.档案服务。(一)应用服务融合(30分)1.统一身份认证;2.统一信息门户;3.统一数据标准;4.决策支持服务;5.一卡通应用服务;6.档案服务。(1)实现用户的集中化和统一管理,对智慧校园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电子身

11、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查看系统数据、逐项功能测试查看系统数据、逐项功能测试3(2)提供单点登录功能,支持用户一次登录后,在有效期间内直接访问任何已授权的应用系统而无须再次登录。2(3)提供应用集成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3(4)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能对校内外公开信息,提供信息检索、统计、在线互动、日志管理等服务,并为智慧校园应用和国家核心系统、上级通用系统提供统一入口,门户信息及时更新。2(5)具有网站群管理、用户分组管理、网站模板管理等功能,学校各部门、系(部)、教科研机构等均建有二级网站

12、,二级网站信息及时更新。2(6)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省教育管理数据规范和信息编码标准。2(7)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业务应用。2(8)学校系统与已经部署且开放接口的国家核心系统、上级通用系统在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上高度融合,实现无缝对接。2(9)面向学校管理层,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能及时动态提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数据,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撑。3(10)具有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功能,为教师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具有基于大数据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功能,为科学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依据。3(11)建立了校园一卡通系

13、统,实现超市、食堂、校车、水电、自助服务等众多消费功能,并具有银行圈存和在线支付功能。2(12)一卡通系统具有完全的身份识别功能,可实现图书卡、门禁卡、考勤卡、工作证、学生证、设备使用凭证等多卡证合一。2(13)具有电子档案管理统一服务功能,提供多口径电子档案查询、统计等服务。2(二)学生管理(10分)1.从招生到学生毕业离校全过程的信息管理服务;2.在线设计和在线评价服务;3.多维比较和评价报告生成服务;4.毕业生跟踪和校友管理服务。(1)具有从学生入学、在校学习、校内外实习、就业、毕业离校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功能。查看系统数据、逐项功能测试2(2)具有毕业生跟踪和校友管理功能。2(3)具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在线设计和管理功能,并能从教务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中共享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