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简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574855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物联网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物联网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物联网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物联网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联网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简介(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联网物联网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 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 网络。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 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 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 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定义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 ter net of Thi ngs”,简称:IOT。由该名称可

2、见,物 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 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 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 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 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4、要有CPU; 5、要有操 作系统; 6、要有

3、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2009年 9月,在北京举办的物联网与企业环境中欧研讨会上,欧盟委员会信息 和社会媒体司RFID部门负责人Lorent Ferderix博士给出了欧盟对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 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 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物联网将与媒体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和企业互联网一道,构 成未来互联网。背景物流网示意图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

4、网。中科院早 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 感网。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 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 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 术之首。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 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 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 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 感

5、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根据 ITU 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 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 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物联网概念的 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电信联盟(ITU)2005年以物联网为标题的年度互联网报 告。然而,ITU的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2009年1月2 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 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 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

6、智慧型基础设施。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 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 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IBM认为,I 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 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 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针对中国经济的状况,钱大群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而且中国政 府正在以巨大的控制能力、实施决心、和配套资金对

7、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 “智慧的地球”这一战略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在策略发布会上, IBM 还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 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 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钱大群表示,当今世界许多重大的问题如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等,实 际上都能够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解决。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同时,也孕育着未来的 发展机遇,中国不仅能够籍此机遇开创新乐观产业和新的市场,加速发展,摆脱经济 危机的影响。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了“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IBM 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

8、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 15 年发生一次变革。 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 1965 年前后发生 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 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 年前后 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 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而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 熟。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计划用20年时间,耗资 2000亿-4000亿美元, 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今天,“智慧的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

9、多相 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该战略能否掀起如 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物联网前景非常广阔,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 ”南京航空航天大 学国家电工电子示范中心主任赵国安说。业内专家表示,物联网把我们的生活拟人化 了,万物成了人的同类。在这个物物相联的世界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 流”,而无需人的干预。物联网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 )技术,通过计算机互 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可以说,物联网描绘的是充 满智能化的世界。在物联网的世界里,物物相连、天罗地网。2008年 1

10、1 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 0”上,专家们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 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 2.0)形态的形成, 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有研究机构预计 10 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 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 倍。据悉,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 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EPO 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

11、020报告中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 个阶段,2010 年之前 RFID 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 年物 体互联, 20152020 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 2020 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 RFID 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数据显示, 2008 年全球 RFID 市场规模已从 2007 年的 49.3 亿美元上升到 52.9 亿美元,这个数字覆 盖了 RFID市场的方方面面,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等。R FID 卡和卡相关基础设施将占市场的 57.3%,达 30.3 亿美元。来自金融、安防行业 的应用将推动 R

12、FID 卡类市场的增长。易观国际预测, 2009 年中国 RFID 市场规模 将达到 5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3%,其中电子标签超过 38 亿元、读写器接近 7 亿元、软件和服务达到 5 亿元的市场格局。MEMS 是微机电系统的缩写, MEMS 技术是建立在微米/纳米基础之上的,市场 前景广阔。 MEMS 传感器的主要优势在于体积小、大规模量产后成本下降快,目前 主要应用在汽车和消费电子两大领域。根据 ICInsight 最新报告,预计在 2007 年至 2 012年间,全球基于MEMS的半导体传感器和制动器的销售额将达到19%的年均复 合增长率(CAGR),与2007年的41亿美元相比

13、,五年后将实现97亿美元的年销售 额。经济增长点真正实现了物联网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 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 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 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 施。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反复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他表 示将会邀请台湾生产RFID、传感器和条形码的厂商和中国移动合作。据他介绍,运 用物联网技术,上海移动已为多个行业客户度身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 务管理

14、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移动目前已将超过 10万个芯片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 确保城市的有序运作。在上海世博会期间, “车务通”将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 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 e 物流”,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跟踪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 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此外,在“物联网”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 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 展的又一个驱动器

15、,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 需求,在近年内就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 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据介绍,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 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10 0万辆汽车,如果我 们只在1万辆汽车上装上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二是流动性, 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 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 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

16、到 30 比1,因此, “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 的通信业务。物联网热浪为什么在中国会迅速壮大呢?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国在 物联网方面的几大优势。第一,我国早在 1999 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 界前列;第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第三, 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 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 三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发展。用途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 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 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国际电信联盟于 2005 年的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 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