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的悖论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570911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老龄化的悖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口老龄化的悖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口老龄化的悖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口老龄化的悖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口老龄化的悖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老龄化的悖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老龄化的悖论(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口老龄化的悖论兼对人口红利和 养老金问题的流行观念的批评人口老龄化做为一种形而上学思想观察现实经济情况的解释,是建立在人口红利理论基础上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这样的解释,自然紧跟着就会有如何养老问题的疑问。但是这样的理论只不过是对于现实经济条件的内部矛盾的一种形而上学的解释,只看到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下面我就展开论述如下。要理解人口老龄化的错误,前提是要理解人口红利理论的错误。按照最基本的概念,人口红利是这样说的: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

2、是相对应的,因此,在我们享受“人口红利”丰厚回报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今后可能会面对的人口“负债”。这其实就是从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的不同比例来讲的,按照这样的概念解释,其实就已经是人口老龄化概念的解释。但这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量的对比而已。但是即使这样,这个概念还是不全面;因为按照这种相对的对比,不仅有人口老龄化,同时还会有人口中的一部分低龄人(指按照人口红利概念所指出的劳动人口的否定面来说,如果按照法律规定,则是指还未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人群,这包括这一年龄界限之内的所有幼儿、小学、初中等等人群。)。因此,如果要想全面的把这个形而上学的概念的内容表现出来,就不能仅指人口老龄化,同时还指潜在的,当

3、前还处在能够参加社会劳动以前的各个年龄阶段的未来的劳动人口。那么,按照这样的全面的解释,人口红利的丧失,就不仅会造成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同时还会造成法定劳动人口以前年龄阶段的人口的抚养和教育等等问题。其实,建立在这种人口结构的量的比例的不同,如果偏离了对于现实经济条件的理解,实在是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仅只是形而上学的把这种量的对比关系生硬和机械的套在现实中的经济条件上,或者这种理论只不过是对于现实的经济条件的一种抽象的永恒的观念的反映罢了。这样的思想自然就掩盖了现实的真实情况和矛盾,同时也把解决问题的真正的途径给掩盖了。而且,现在 我们对于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问题出现这么多的糊涂观点,难道就不知道,

4、在说人口老龄化的时候,就已经忽略了以前的根本不是什么人口红利,而是人口低龄化问题吗?下面我们就详细的解说一下这里包括的矛盾,并同时讲一下这个问题的真正的解决途径。第一、关于劳动人口的概念的混乱。显然,这个概念不能机械的来理解。以为经济发展,就一定需要增加人口,或者一个国家劳动人口多,就一定有优势,就一定具有人口红利。其实,这是一种巨大的误解。现实情况是,如果现实的经济条件并没有发展到需要这么多的劳动人口,那么,相对于经济生产过程本身所需要的人口,如果有过多的过剩的劳动人口,那么,就不仅不是优势,反而是一种负担。这不仅是片面的看待人口老龄化,而且还是指那些远远超过正常需要的过剩劳动人口,同时也包

5、括那些低龄化人群。那些胡说八道的所谓经济学家们,常常把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原因归结到人口红利上,但是他们看不到的是,国家为这么多的人口付出的代价也是十分惊人的。这种发展和进步其实是把许多人的发展压缩到十分低下的情况下才可以的。如果没有这么多的过剩人口(包括可以随时参加劳动的大量人口),那么,节约下来的资源完全可以使我们的国家发展得更好,人民自身也能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两个家庭,同样都是种二十亩地。第一个家庭有人口十口,第二个家庭有人口五口。假设第一个家庭十口人中五个劳动力,剩余五个是需要抚养的;假定第二个家庭三个劳动力,三个需要抚养的。那么,在这样的范围和条件限定下,哪个

6、家庭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呢?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家庭。显然,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科技的逐步应用,二十亩地的生产强度和需要使用的人手是越来越少的,直到最后只需要两个人就可以完全满足两家的需要了。这样的情况,照这些人的话来说,以前的所谓人口红利(五个劳动力)就已经成了生产进步的束缚了,因为现在的生产已经不是要求五个人来劳动,而是要求两个人劳动就可以养活十个人。但是由于人口多,所以生产出来的商品大部分都消耗掉了,于是造成了这个家庭的积累的缓慢,也即是在农业中科技应用的缓慢。有人会反驳上面的例子,说一个国家和这样的家庭相比 是不恰当的等等。但是按照人口红利的理论的形而上学的思想的前提,显然这个例子完全适合。因为

7、人口红利的理论根本不考虑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对于劳动人口的影响,而且,这种粗俗的理论还完全抛弃了人口多所带来的浪费。因此,按照这些人的糊涂观点,第一个家庭如果人口红利消失了,不是因为科技进步造成的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劳动人口减少,而是因为原来的五个劳动人口,现在变成二个劳动人口会造成不能抚养金出来的剩余人员,而需要抚养的人口却增加到了七个,所以,在这些人的理论中,这就是产生后来的人口老龄化和对于养老问题的全部胡言乱语的前提。但是这些聪明人的脑袋里却同时忘掉了第二个家庭的情况。第二个家庭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会靠着人口少能够更快的进行积累和加大科技投入,这样的情况下,原来三个劳动力可以减少,那么,

8、现在用两个人就可以了,而且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产出也提高了,不仅养老问题不是问题,而且,劳动力数目也正好够用。所以,这两个家庭的例子,完全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对比。一个是简单的片面的只用增加劳动人口的比重,而不管生产力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才能够解决养老问题。这只不过是把问题推向将来,仍然是一个死结,不可能得到解决,因为终有一天会产生目前的所谓老龄人口增加的情况;一个是这些人在讲什么人口红利的时候,是把自己的有限的眼光绝对化了,从而忘掉了从资本主义发展以来,那些最发达的国家,包括和我们国家的面积并不多的国家(美国),现在的人口数比中国差得远了,但是仍然饱受人口过剩的困扰,在这些人还在通过人口红

9、利减少造成劳动力需不足的糊涂观念里的时候,这些发达国家的领导人不得不为增加就业门路而做着荒唐的努力了。但是这个例子仍然和现实的一个国家的情况有着区别。因为用家庭做为例子,可以很容易的解决生产与分配的问题,但是现实经济中,却不这么容易。这就是我们将要谈到第个方面的内容,即是现实的生产与分配所造成的理论的片面解释。第二、人口老龄化这一概念在现实中所产生的必然的悖论。这个悖论就是指现实的潜在的生产能力和现实生产之间的矛盾对立。简单说,就是指按照现在社会生产力和以后生产力不断提高的潜能,一个单独的劳动力生产的商品会不断的比以前增加。比如2000年一个劳动力每天只能生产10件商品(这是任意的一个例子,可

10、以设想为任意的某种商品的生产历史),但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现在一个工人每天可以生产100件了。如果说以前按照人口年龄的比例,这个人需要养活两个老人(这里暂且省去低龄人的比例数),他需要从生产的商品中分配到6件商品就可以,那么,现在他的生产能力达到100件,而需要养活的老人即使增加1倍,那么,相对于这个工人生产的商品来说,养活这增加的2位老人,一点也不会增加任何社会负担和困难。但是我们目前的经济形态,却产生了这样的悖论,那就是比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的增加的社会生产力竟然不能养活增加的老龄人口!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显然出在经济现实本身的内在矛盾上。这里体现了站在一个统一的现实基础上的两个极端的代表

11、的两种观点的互相争吵。对于提出人口红利并自然发展到人口老龄化危机的概念的人来说,他们忠实于自己的这一端的片面见解,根本感觉不到任何矛盾,因此,也根本不知道这里存在着的悖论;同样处在争吵中的,站在另一个端点的持相反的立场的人来说,他们又完全丢掉了现实的条件,于是提出一些天方夜谭或者空想的措施来,比如直接把国企的股份分到每个人手里,比如马上把社会财富进行平分的幻想。这两种思想不多不少,都是形而上学的片面的思想,因为他们都忽视了现实的经济条件的矛盾的中介,以及矛盾的必然否定过程。前一种观点是把现状永恒化了,因此看不到现实本身的否定要求;而后一种观点,则是把现实的否定方面直接当成一个可以脱离现实的中介

12、过程的发展直接可以实现的东西而加以描绘,并提出各种狂热的民粹主义的观点来。这些观点就是我们日常中经常见到右的和左的观点的互相争论。因此,关于这一点,我想先绕个圈子,走一个远路,谈一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因为随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完整论述,上面的关于人口老龄化危机的种种没有理由的担忧和恐惧也就烟消云散了。当然,有些比较聪明的人一看到我要讲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就以为我要重复教科书上的理论,于是看也不看,就直接下个批评教条主义,那么,对于这些聪明人来说,他们只能在这样一个悖论里做为一个盲目的站在某一个端点上的人来看和想问题了。但是这样的人怎么会进步呢?所以,他们只好不断

13、的给自己制造一些没有根据的可怕的阴影来自己吓自己,同时也可以捎带着吓一下和自己具有一样思维方式的人。关于本质,人们习惯于按照日常的理解来使用,很少有人深究本质的确切含义。所以,要事先声明,我们这里说的本质,指的是决定一事物根本性质的内在的矛盾整体,以及由这个矛盾整体内部的矛盾的对立运动所产生的趋向和必然可以达到的结果。从以下的分析中将会看到,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是指的一种整体的区别和对立,不是那种形而上学的非此即彼的对立,而是活生生的符合辩证法的具体的对立。本质的不同,决定了对于经济危机所应采取的现实的态度和具体的实践措施也不同。我们先来看什么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因为理解了资

14、本主义的本质,自然就可以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什么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显然,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基本矛盾及其运动的整体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的矛盾对立是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其他的处在不同社会分工阶段小生产、小商人,包括小农业等等的落后的生产方式中的矛盾对立,全部都从属于这个最基本的矛盾对立。但是只有矛盾的对立,就会把现实的具体的统一变成了一个抽象,而矛盾的对立统一才是整体。所以,如果只谈对立,而不理解统一的整体,那么,也不理解资本主义是什么,因为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在封建社会也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也有。但是辩证法的对立永远都是具体的,我们不仅要看到资本和劳动的对立,还要理解两者的统一。在资本的个别的对立统一中,整体的形态是现实的资本实体,包括现实社会生产过程中分属于不同环节的、门类齐全的生产、交换与服务等等无数的企业与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