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读书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570450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地设计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场地设计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场地设计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场地设计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场地设计读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场地设计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地设计读书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用建筑场地设计(第二版)读书报告大学本科期间,由于我们学校并未开设场地设计或与其相关的课程,在校期 间所做的设计作业,任务书给定地形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对场地设计未做过多的 了解。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深知以后接触项目的地形条件相对比较复杂,外 加几位师兄师姐极力推荐赵老师的场地设计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因此在研 一的课程中,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门课,以求填补这块知识体系的空白。开课之前,通过上网查资料了解到,场地设计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在景观 设计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中都有体现。在 1994年中国开始的注册建筑师资格 考试中有一门是场地设计,其反映出很多建筑师在场地设计环节的薄弱。这门考 试的存

2、在也说明了场地设计的重要性。通过场地设计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五周的学习以及课后对赵老师编著的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第二版)的阅读,我对建筑设计中的场地设计部分有了 一定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现在回头反思自己在本科期间所做的设计,虽然总体 来说地形比较简单,但还是有一定的坡度变化,而我们只是简单的将其处理为平 地,并没有考虑场地的坡度以及所适合的场地处理手法;即使是坡地的处理,也 仅仅是从自己单纯的建筑设计方面出发进行场地的处理,而非从场地的竖向设 计、排雨水、土方平衡等方面入手。现在我深刻意识到,没有场地设计的知识做 支撑,我们所做的建筑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徒劳的,是只能停留在纸面上的, 并不能落

3、实到实际工程中,因此要好好学习场地设计的课程内容。五个周的课程学习,赵老师博学的知识沉淀以及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理 念深深感染了我。课堂上,老师一个个具体的实际项目,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使 得我们对场地设计的相关内容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通过阅读民用建筑场地设 计(第二版)这本教材,更是收获颇丰。该书从场地设计概述、场地设计条件、 场地总体布局、竖向设计、道路设计、绿化设计、管线综合、场地设计文件编制 八个方面阐述了场地设计的理论知识以及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下面把我通过课堂学习以及课后课本学习自己比较感兴趣部分的收获和感 想写下来,作为对自己学习的一个总结。一:场地设计概述1. 场地的概念狭义概

4、念:基地内建筑物之外的广场、停车场、室外活动场地、室外展 览场、室外绿地等内容。广义概念:基地中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如建筑物、构筑物、 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绿化及环境景观设施和工程系统等。2. 场地设计的概念场地设计是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是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 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此基础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 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场地设计既提 高基地利用的科学性,又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他要素形成 一个有机整体,保证建设项目能合理有序地进行使用,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同时,使建设项目与基地周围环境有机结

5、合,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3. 场地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 7 部分:场地设计条件分析、场地总体布局、交通组织、竖向 设计、管线综合、绿化与环境景观布置以及技术经济分析。二:场地设计条件场地设计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建设条件以及城乡规划和相关的法规、规 范对场地建设的公共限制,它们共同制约着场地设计。这里主要讨论自然条件对 场地设计的制约。1. 地形条件从自然地理宏观地划分地形的类型,大体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类。地 形条件的依据是地形图,又称为现状测绘图或现状图。项目设计初期提供的 地形图信息应准、新、全,当不满足要求时应该进行补测。做方案时,拿到 地形图不能仅仅局限于红线内部的条件,更要扩大红线范

6、围(平原扩大 20 米,丘陵、山地扩大 100-500米)而对其周边的环境进行一定的了解。根据地形图中坡度的大小,将地形划分为六种类型,地形坡度的分级标准及与建筑的关系见下表:类别坡度值度数建筑区布置及设计基本特征平坡地0%-3%0 -1 43基本上是平地,道路及房屋可自由布置,但须注意排水缓坡地3%-10%1 43 -5 43建筑区内道路可以纵横自由布置,不需要梯级,建筑群布置不受地形的约束中坡地10%-25%5 43 -14 02建筑区内须设梯级,车道不宜垂直等高线布 置,建筑群布置受到一定限制陡坡地25%-50%14 02 -26 34建筑区内车道须与等高线成较小锐角布置,建筑群布置与设

7、计受到较大限制急坡地50%-100%26 34 -45车道须曲折盘旋而上,梯道须与等高线成斜角布置,建筑设计须特殊处理悬崖地100%45车道及梯道布置极困难,修建房屋工程费用 大,一般不适于作建筑用地简单来说,对坡度的分析规范中规定:5%以下,地形切平,建筑南北 向布置,道路可根据需要自由布置;8%-25%,地形切成台地,建筑长轴顺 等高线布置,道路的中心线与粗等高线斜交叉;25%以上,根据地形设计单 体建筑。地形分析中还要确定场地内是否有高压线或电缆线、悬崖、冲沟、边坡、 古树古木、排洪沟、水泵房、管线以及山;若有,可建范围应除去以上内容2. 地质条件地质勘察报告仔细甄别,判断场地中是否有不

8、良地质,合理布置有关建、 构筑物,避免将建、构筑物布置在不良地质处,在设计中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判断地质条件时,首先仔细看地质勘察报告,必要时进行现场勘察;然 后鉴别地质的范围和深度;最后圈画处零线、高切坡以及不良地质的范围。 场地的可建范围要除去以下内容:保留的楼、古树古木、35kv以上的高压线 或电缆沟、山头、悬崖、边坡、排洪沟、水泵房、地上地下管线及不良地质3.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的依据是各地的观测统计资料及实际气候状态。影响场地设计 与建设的气象要素主要有风象、日照、气温和降水等。从建筑节能出发,场 地布局应适应所处地区的气候特点,建筑物采用的布局形式和平面的基本形 态要考虑气候分区的要求

9、。4. 建设条件场地的建设条件着重于各种场地建设与使用可能造成影响的人为因素或设施因素。特别是其中的各种地表有形物的数量、分布、构成与质量等状况, 包括场地内的全部和场地外的有关设施及其相互关系。三:竖向设计竖向设计是场地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场地的安全稳定,也 直接影响到空间的组成。不论平坦场地或是坡地场地,都必须给出建、构筑物的 设计标高,进行场地排雨水设计,使建筑与地形密切配合,以便创造出优秀的场 地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当然,在坡地场地设计中,因地形、地质较复杂,支挡 构筑物和排水构筑物多,竖向设计不仅难度大,而且关系到方案的可行性与场地 开拓的经济性,所以,竖向设计的重要性

10、更为突出。1. 竖向设计概述竖向设计是对基地的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的高程(标高) 设计;既要满足使用要求,又要满足经济、安全和景观等方面要求。当不进行场地平整时,竖向设计的步骤为:确定道路及室外设施的竖向设计;确定建筑物室内、室外设计标高;确定场地排雨水。当进行场 地平整时,其步骤为:确定地形的竖向处理方案;计算土方量;进行 支挡构筑物的竖向设计。2. 平坦场地的竖向设计平坦场地设计地面的竖向布置形式通常称为平坡式,一般适用于平坡、 缓坡坡地。为使建、构筑物周围的雨水能顺利排除,又不至于冲刷地面,将 场地做一定的坡度处理,一般坡度为0.5%,最小为0.3%,最大坡度为6%。滨水场地

11、设计地面的标高应高出设计频率洪水位及浪高最少 0.5 米。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方,充分利用地形,适应加大设计地面的坡度,反复调整设计地面标高,使设计地面与自然自然地面尽可能接近,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支挡构筑物和建筑基础的工程量。场地设计标高应于城市下水管接入点的标 高相适应。此外还要考虑地下水位的高低以及环境景观的要求。3. 坡地场地的竖向设计首先,必须进行道路的规划设计;然后,开始建筑布局;接着,进行竖向设计,根据竖向设计情况调整总体布局;最后,确定总体布局和竖向设计 的全部内容。设计过程中需要多次反复协调,使规划经济合理,又符合竖向 设计的技术要求。坡地场地的建筑单体进行布置时,并不需要完全

12、的把地形变成平面,而 是采用改变建筑物内部结构的方法,使建筑物使用地形的变化。常用的技术 处理手法有以下几种:提高勒脚;跌落;错层;掉层;错叠。4. 场地排雨水 场地内的雨水排除是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竖向设计要有利于排雨 水,保证场地不积水。为使场地雨水尽快排除,常建立人工排水系统。常用 的排水方式可归纳为“渗、蓄、收、排”四种。不同场地防洪特点不同,因此也有不同的防排洪措施。(江、河)防洪措 施:垫土;防洪堤坝;场地设计标高高于设计频率洪水位加浪高最少 0.5米;山洪防洪措施:排洪沟;截水沟;桥、涵;急流槽、跌水; 截水沟与挡土墙间有 5 米的间距,挡墙应置于场地红线内,截水沟则可灵活

13、处理。排洪沟安排要点是“宜顺不宜挡,宜分不宜合”;海潮:风暴潮分别是 潮汐、台风、暴雨,场地设计标高满足高于设计频率洪水位加浪高最少 0.5 米。5. 边坡挡墙竖向设计时,场地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表现在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连 接的处理,这种处理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场地的景观效果,而且关系到场 地的安全与稳定。因为将自然地面整平为设计地面后,其周围与自然地形衔 接处就会出现一定的高差,为保持土体或岩石的稳定,就要处理好设计地面 与自然地面的连接,常用的处理方法是设置边坡或挡土墙。边坡是一段连续的斜坡面。为了保证土体和岩石的稳定,斜坡面必须具 有稳定的坡度,成为边坡坡度,一般用高宽比表示。边坡坡度的

14、大小决定了 边坡的占地宽度和切坡的工程量。挖方时,高宽比一般为1:0.75;填方时, HW8,高宽比为1:1.5, H8,高宽比为1:1.75。边坡应满足上3下2。当设计地面与自然地形之间有一定高差时,切坡后的徒坎,或处在不良 地质处,或易受水流冲刷而坍塌,或有滑动可能的边坡,当采用一般铺砌护 坡不能满足护坡要求时,或用地受限制的地段,宜设置挡土墙。相对来说,边坡占地较大,而挡土墙占地较少。用边坡或挡土墙时要保证边坡或挡土墙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距离。6. 土方平衡土(石)方工程量(简称为土方量)是指土壤或岩石的体积,包括了两 部分,一部分是场地平整的土方量,及“七通一平”中的“平”;另一部分是

15、建、构筑物基础、道路、管线工程等余土工程量。土方平衡就是使一个建筑 工程场地的挖方量和填方量相等。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方格网法和横断面法。我们平常接触到的一些实际项目的地形或多或少都存在高差和地形的变 化,这时候就要对场地进行竖向设计。因此竖向设计这一章对我们做实际项 目有更为实际的指导作用。回想自己之前做的课程设计,对于地形的解读仅仅是几张高程坡度分析 图表达就草草了事,并未仔细考虑地形对于方案的影响。现在我深刻意识到 场地设计对于整个建筑设计的重要意义,在以后的设计中,要从场地的地形 条件出发,合理考虑建筑的总体布局、路网布置、绿化景观等,对现状场地 环境进行保护和利用。但是现在很多设计人员并未意识到场地设计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导致了灾难的发生。近年来发生的洪水、泥石流、地震等灾害对 我们生活环境造成的破坏,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我们不重视场地设计而缺乏 必要的防护措施所导致的。作为一名建筑学的学生,这门课程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 助和启发。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所有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内容, 并在统筹各方面的基础上进行场地规划以及单体建筑的设计。尤其是竖向设 计中的相关内容,在设计的初期就要分析好,然后进行总平面设计;否则, 很有可能我们的设计只能是纸面上的,不能实施。民用建筑场地设计(第二版)这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