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开头是演讲成功的一半5篇范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569202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的开头是演讲成功的一半5篇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好的开头是演讲成功的一半5篇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好的开头是演讲成功的一半5篇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好的开头是演讲成功的一半5篇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好的开头是演讲成功的一半5篇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好的开头是演讲成功的一半5篇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的开头是演讲成功的一半5篇范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好的开头是演讲成功的一半5篇范文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导入设计的意义和策略徐永兰 内容摘要。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完整的课堂教学结构的第一环节,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具体历史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知识,论述导入的含义和作用,归纳了历史课堂导入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导入、含义、作用、方法、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一段精彩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往往能使课

2、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导入的含义 导入是教师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真准备,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也就是教师应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特别是求知欲,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从而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同时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有意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二、导入的作用 导入语虽然只有几分钟时间,但它可以将学生注意力引入教学

3、的特定的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所以说,导入语是一堂成功的历史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1、集中注意 注意力是我们的心灵的门户。在开始历史课堂教学时,给学生较强的、较新的、恰当的刺激可帮助学生收敛与学习无关的思绪和行为,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形成对本课新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学习任务,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教师在进入新课时,经常运用新颖的、有趣的、引人生疑的导入内容引起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比如,教师拿出一件模型、文物,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段音乐、一段录像,对学生造成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将学生的目光吸

4、引过来,使其安静下来。 、引起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之”、“好之”就是兴趣。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内在“能源”,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的导入语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用较短时间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把精力全部集中到学习中。 、激发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对问题产生悬念时,大脑中会

5、出现特有的兴奋,促使们积极思考,千方百计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从而获取心理上的满足。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应该加以鼓励。”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导入时,应 该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特点,揣摩学生关注的话题,精心设计导入语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直接进入理解课文的紧张思维状态。 二、导入的方法 (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是指上课伊始,教师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引起学生注意。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导入方法,一般在高年级采用。因为低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和意志力较差,直接导入往往收效甚微。

6、 (二)温故导入 温故导入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与复习,过渡到对新知识的讲授。孔子云:“温故而知新”。上课后用 三、五分钟将上节内容简明扼要复习一遍,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常用的方法。特别在上数学课中,经常是先复习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知识,再引出本节内容。 (三)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是指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设计有关问题向学生提出,以引起学生急欲所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学习源自于疑问。结合内容,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的求知情景中学习。我常在课前给学生来一个“小甜点”,给他们一些趣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

7、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 (四)悬念导入 悬念,一般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状态。但须注意,悬念的设臵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习的积极

8、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我在讲授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是这样导入: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唐僧西天取经天气热,八戒抱瓜来解热渴,悟空逼它把客请,每人四分之一,八戒一听把眼瞪,“这样分法可不行,西瓜是我老猪找的,我应该多吃才行,我要吃六分之一。”悟空一旁偷偷笑,连忙切下六分之一给八戒,八戒接过瓜奇怪的说:分给我的瓜怎么比你们的少呢。肯定是猴哥在作怪。唐僧听了摇摇头说:还是先送八戒去学堂念书吧,这不八戒来了,和我们来上比较分数的大小。 (五)故事导入 故事对学生而言总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各种和课文有关的奇闻逸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课文的学习。这其中常见的就是历史名人的小故事,其影响常不限于课内,有还会激起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自己去寻找历史著作来阅读。如讲循环小数时,就用才“从前有一个庙,庙里有一个和尚,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是从前有一个庙,庙里有一个和尚,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是让学生接着讲,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象这个故事一样的课, 第 4 页 共 4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