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教学大纲鲍升华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564587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管理学》教学大纲鲍升华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现代管理学》教学大纲鲍升华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现代管理学》教学大纲鲍升华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现代管理学》教学大纲鲍升华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现代管理学》教学大纲鲍升华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管理学》教学大纲鲍升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学》教学大纲鲍升华(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管理学课程基本情况:1. 学分:3学分 学时:51学时(课内学时:51实验学时:0)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 适用专业:经济学 管理学 适用对象:本科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财会学、宏观经济学5. 首选教材:鲍升华、赵玮,现代管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备选教材:许庆瑞,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参考书目:(1) 龙竹、余保东等,管理学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 王凯,管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美)斯蒂芬P罗宾斯,大卫A德森佐,管理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4) 李

2、津,世界管理学名著精华,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5) 哈佛商学院教程研究工作室,哈佛商学院管理全书,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6. 考核形式:考试(闭卷)7. 教学环境:课堂、多媒体教室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现代管理学是经济管理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和最有前途的学科之一。随着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的新经济时代,对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学习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管理的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

3、意义。此课程是经济类、工商管理类等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管理学的基本内容,掌握管理学思想发展史、现代管理的科学体系和一般方法,理解管理的五大要素,即计划、组织、领导与激励、控制、创新,以及现代决策的技术与方法,能对案例的分析能从定性和定量的方面得出结论。在实践中,学会用管理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自己从事管理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由于本课程属于基础性较强的课程,一般在低年级开设,所以要求老师在熟练掌握本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运用,通过课堂案例、课堂和课后作业、学生小组讨论以及拓展训练等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自主

4、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知识的系统性。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经管类的基础学科,是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等课程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与其他课程的课程的衔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表:章 节内 容学 时 分 配小计讲授讨论实验实践作业辅导第一章管理概述431第二章管理主要理论及其演变651第三章计划、目标与目标管理8611第四章决策8611第五章组织8611第六章人员配备431第七章领导与激励871第八章沟通431第九章控制6411合 计5643553第一章 管理概述教学目

5、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总体上把握管理研究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基本原理,掌握管理基本职能的构成及各职能之间的关系,理解环境对管理的影响、管理人员的分类与技能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管理概念、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环境、管理人员的分类及技能要求难点:管理四大职能的异同,管理者把握、运用它们的能力如何影响组织绩效。课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节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一、管理的含义二、管理的性质(一)管理的二重性1.自然属性2.社会属性(二)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三、管理的基本职能(一)计划(二)组织(三)领导(四)控制第二节管理的作用和任务 一、管理的作用二、管理的任务(一)实现本

6、机构的特殊目的和使命(二)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成就感(三)关心对社会的影响,承担社会责任第三节 现代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现代管理学的内容二、现代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一)综合性(二)不精确性(三)软科学三、现代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 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系统原理二、人本原理三、反馈原理四、能级原理五、弹性原理六、效益原理第五节 管理与环境一、组织的一般环境(一)政治法律环境(二)经济环境(三)技术环境(四)社会文化环境(五)自然环境二、组织的特殊环境(一)资源供应者(二)竞争对手(三)顾客(四)政策法规(五)其他环境因素第六节管理人员的分类与技能要求一、管理人员的分类(一)高层管理人员(二

7、)中层管理人员(三)基层管理人员二、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一)技术技能(二)人际关系技能(三)概念技能思考题1.评价将管理视为“通过他人完成工作”的概念。2.管理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3.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能是什么?他们是如何使企业达到既定目标的?4.有几种不同的管理层次?他们各自有什么特征?第二章 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初步了解人类管理思想,掌握管理主要理论及其演变过程,主要包括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及现代管理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古典管理思想、行为科学理论的思想和代表人难点:现代管理理论流派课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二、西方古代

8、管理思想三、近代管理思想第二节古典管理思想一、科学管理理论(一)制订工作定额(二)选择第一流的工人(三)实施标准化管理(四)实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五)计划与执行相分离(六)实行例外原则(七)劳资之间的“心理革命”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一)企业经营活动类别与人员能力结构(二)管理的十四条原则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一)权力论(二)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一、人际关系理论(一)霍桑试验(二)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二、巴纳德的组织理论(一)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二)组织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三)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原则(四)权威接受论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一、管理程序学派二、系统管理学派三、决

9、策理论学派四、经验主义学派五、权变理论学派六、管理科学学派思考题1.明确法约尔原则,并对其中四个原则进行简要叙述。2.西方管理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是什么?3.什么是科学管理?是谁提出来的?讨论科学管理的四个主要原理。4.泰罗对科学管理的贡献是什么?第三章 计划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计划工作的类型、程序、目标管理与现代计划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计划工作的类型、目标管理难点:现代计划技术课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节计划的性质与类型一、计划的性质(一)目的性(二)首位性(三)效率性(四)普遍性、二、计划的类型第二节计划工作的原则与程序一、计划工作的原则(一)限制因素原则(二)许诺原则(

10、三)灵活性原则(四)导向变化原则(五)投入原则二、计划的工作的程序(一)估量机会(二)确定目标(三)确定前提条件(四)拟定可行方案(五)评价备选方案(六)挑选可行方案(七)拟定政策与辅助计划(八)编制预算第三节目标与目标管理一、目标的性质(一)层次性(二)多样性(三)网络性(四)主次性(五)时间性(六)可考核性二、目标管理第四节现代计划技术与方法一、滚动计划法二、网络分析技术思考题1. 什么是计划?计划的原因?论述计划和决策的关系。2.简述各种类型的计划。3.什么是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它们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4.什么是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它们有什么不同?它们

11、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5.讨论计划过程的步骤。第四章 决策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决策的类型与原则,决策的活动的基本程序、方法及发展趋势。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决策的类型与原则,决策的过程难点:现代决策方法课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节决策的概念与类型一、决策与管理二、决策的要素与特征(一)决策者(二)决策对象(三)信息(四)理论和方法(五)目标三、决策的类型第二节决策的原则与过程一、决策的原则(一)信息原则(二)科学可行性原则(三)系统思考原则(四)反馈原则(五)民主集中制原则二、决策的标准(一)最优决策标准(二)满意决策标准(三)合理决策标准三、决策的程序(一)发现问题(二)找出原因(

12、三)明确目标(四)拟定可行方案(五)方案评估及选择(六)方案实施第三节现代决策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一)头脑风暴法(二)德尔菲法(三)电子会议法二、定量决策技术思考题1.决策的涵义是什么?2.简单叙述不同类型的决策,对每种类型的决策可用一至两个例子。3.决策过程的步骤是什么?解释每个步骤。4.简述定量决策的具体种类。第五章 组织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组织的结构类型,组织结构的设计以及组织结构运行的基本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几种组织结构的类型的区别,组织结构的设计难点:每种组织结构的优缺点,组织结构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课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节组织的基本涵义一、组织的含义二、组

13、织的类型三、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二节组织结构类型一、直线型二、职能型三、直线职能型四、事业部型五、矩阵型六、模拟分散管理组织形式七、多维立体型八、网络结构第三节组织结构的设计一、管理幅度的确定和管理层次的划分二、部门划分(一)按职能(二)产品(三)地区(四)其他划分三、明确职权关系(一)三种职权(二)正确处理直线与参谋的关系第四节组织结构的运行一、集权与分权二、授权三、委员会管理思考题1.什么是组织,将组织分类并举出具体的例子。2.组织结构的含义是什么?组织图说明了什么?在设计组织结构时应考虑什么因素?3.叙述部门化的几种类型。每种类型各适合于哪种情况。 4.高度集权的组织与高度分权的组织之间的区别是什么?5.什么是控制幅度?6.扁平式结构与高耸式结构有何不同?扁平式结构怎样才能变成高耸式结构?反过来呢?7.什么是委员会?其常见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8.解释:职能结构、直线型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9.什么是矩阵组织结构?它是如何建立的?矩阵组织结构的优点和存在问题是什么?第六章 人员配置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识别劳动力需求的方法及招聘、选拔、培训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教学重点与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