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实录:大班韵律活动《美丽的小花》的教例反思园本课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563355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研实录:大班韵律活动《美丽的小花》的教例反思园本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研实录:大班韵律活动《美丽的小花》的教例反思园本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研实录:大班韵律活动《美丽的小花》的教例反思园本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研实录:大班韵律活动《美丽的小花》的教例反思园本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实录:大班韵律活动《美丽的小花》的教例反思园本课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研实录:大班韵律活动美丽的小花的教例反思-园本课程-幼儿教育论文- 大家一起观看大班 韵律活动 ?美丽的小花的录像主持人:就刚刚看的音乐活动,我想提出两个问题与大家一起来讨论通过活动孩子们获得了什么教师的支持是否有效 教师1:我就第一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个活动不单纯是一个韵律活动,在活动中渗透了许多元素,如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认识、对花卉名称的认识,这包含了幼儿认知方面的经验,而幼儿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体现了社会性的内容。同时,幼儿间的交流和舞蹈动作的创编,既开展了孩子口语叙述的能力,又开展了孩子动作的协调性。教师2:这个活动从舞蹈的角度看,幼儿学会了瑶族舞蹈的根本动作;从音乐的角度看

2、,幼儿获得了对音乐色彩、情感的体验;从认知的角度看,幼儿获得了小花生长的知识;从社会性的角度看,幼儿获得了与同伴合作创编动作的经验。这是综合活动,但其中又贯通了一条主线,就是韵律活动。主持人:我看这种说法不确切,难道通过舞蹈动作创编就能让幼儿获得小花生长的知识是否可以这样说,小花生长的知识是幼儿的原有经验,幼儿在这个根底上用动作表现了这一经验,这里体现了艺术的想像和发明。所以,侧重从艺术领域的角度来诠释它更为确切。教师3:在这个活动中最大的变化是教师行为的转变。已往的舞蹈教学活动总是以教师为主导,都是教师教、幼儿学,但在这个活动中,是以幼儿自创动作为主,他们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 (点评:通

3、过活动使孩子得到了什么,是教师对活动反思的一个重要角度,这里,教师没有强调该活动应该让孩子获得什么,而是从事实出发解读孩子的行为,从孩子实际上获得的开展来评判活动的意义,反映了老师在评价教育活动时的一种观念变化。) 主持人:则,你认为在活动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孩子是主动学习的教师4:比方,教师注重引导孩子自发地组合创编出各种小花开花的动作,教师并没有具体的动作要求,只是激发孩子叙述的欲望,孩子听着音乐,以自己的方式表现种子发芽的状态。这些都是孩子们主动学习的表现。教师1:除此以外,主动学习还表现在幼儿始终保持着愉悦的情绪参与整个活动。我想,我们理解孩子的主动学习,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的动作表现,更要

4、关注孩子情绪、情感的体验。主持人:孩子在主动学习的时候,教师给予了幼儿哪些支持这些支持是否有效呢 (点评:正因为思考是从孩子实际获得的开展出发而不是从老师硬性要求的目标出发,教师就能非常自然地会看到孩子主动学习的意义,同时,问题的思考也就自然地转到了主动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即 有效支持 上。) 教师5:我认为,在活动中教师最大的支持是创设了轻松、愉悦的环境,让孩子获得了高兴的体验。教师6:教师除了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之外,为了帮忙幼儿理解音乐和舞蹈,还利用了美丽的瑶族服饰、形象的肢体语言和富有节奏的衬词,如“走、走,去看花、“看看我长大了等,这些都有力地支持了孩子,让孩子能更好地理解音乐和表现

5、、创编舞蹈。主持人:我感到教师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是鼓励性的语言,但这些鼓励性的语言是否准确、有效呢如当孩子搭出郁金香时,他们的动作造型并不十分优美,这时教师并没有对幼儿提出新的要求,而只是询问了幼儿“你们搭的是什么花、“哦,真漂亮这样一些简单的语言,而无视了艺术活动的要求,外表上看起来是在支持幼儿,但这是否是有效的支持呢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开展呢教师7:我想,有时鼓励中应该蕴涵适宜的要求,以推动孩子开展,教师可以用探询的方式为孩子提供创编动作的线索,帮忙孩子提炼、提升动作,如“你们的花蕊在哪儿、“花瓣是什么形状等:教师对每一次造型要有不同的要求,清晰每个环节的推进层次。主持人:是的。每一次活动

6、孩子获得了什么这些获得是不是教师想要的如果不是,教师应采取哪些对策来支持砖子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执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握高结构与低结构的平衡点很难,如果要求每个幼儿都照着教师的动作练习,就与?纲要精神背道而驰。因此,我在设计这个活动时,首先考虑的是创设宽松的气氛来支持幼儿的探究学习,让幼儿感到心里没有压力,如教师的微笑、鼓励性的语言等。其次,在活动中我还考虑到了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之间的关系。整个活动并不是按照我预先设计的活动进行的,而是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如,当幼儿创编出有价值的动作时,我及时将他们的动作整合到舞蹈中让幼儿观赏,在活动中,我只是为幼儿搭建了一个“书

7、架,当他们需要时,就从“书架中提取各个知识点整合起来。对于局部不感兴趣的幼儿,我想,每个幼儿对不同领域有不同爱好,不一定强求他们也参与。 (点评:一谈到教师的有效支持,矛盾的焦点就出现了,这个“有效是指要让幼儿得到老师想让幼儿得到的还是顺应幼儿实际的需要和表现给予语言激励,或是从幼儿实际需要和表现中判断其可能推进的开展再给予支持呢另外,老师想让幼儿得到的是否幼儿就一定能够得到或一定需要得到这里还有个合适性判断的问题。执教教师的想法有一定的合理性,那就是在她暂时还难以把握其中的关系时她认为是结构化程度难以平衡,如果由于追求老师想要的而使活动高度结构化,不能引发幼儿积极的行为,则她宁愿采取宽松的活

8、动策略,让幼儿大胆地表现。) 教师5:则,教师是不是就要放弃这一局部孩子呢教师7:我想,在一个活动中,不论是在认知、情感方面还是在态度方面,每个孩子通过活动都会有所得。有的孩子看上去似乎没有加入活动,但是他们也没有去干扰别人,我想,他们一定也在学习。主持人:今天的研讨给我们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哪里如何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创设的环境是否有利于幼儿学习和生活 (点评:研讨引出的问题,正是以后自觉行动的依据。) 执教教师:我还有个问题,你们认为这个活动的量是否太过丰满教师8:你自己的感觉怎样执教教师:我觉得孩子学得轻松,但教师太累。教师8: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

9、愉快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自然学得轻松。而且整个活动只有一个难点,也就是瑶族舞蹈中的“顺拐步。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掌握一个动作并不多,也不应该累。而教师感到累,我想这是因为这原本是一个高结构的活动,而现在要以低结构的方式进行,即让幼儿有自由的空间去发挥、去发明,在幼儿发明的根底上,教师再去提取有价值的东西让幼儿来学习。在这个活动中,你的平衡点把握得还不错,而且在活动中还体现了幼儿的相互影响,也就是集体建构。比方,幼儿在自由创编时,一个小组的转圈动作,启发影响了另一组的幼儿,幼儿在这样的带动下,其实也得到了开展。主持人:教师累不累,要看目标的定位,活动中孩子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看孩子累不累,

10、且看孩子的投入度,也就能反映出教师的选材是否合乎他们的开展。我想,最好的教育是最真实的,也是最朴实的。教师7:教师累不累,不是活动好不好的评价依据,不能孤立看问题,要看活动中孩子的建构体现在哪里教师在活动中给予了孩子哪些支持教师5:教师累与不累,关键是教师是否学会了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并使之探寻到新办法、到达新境界,教师是否学会了以最快捷的办法(如选择合适的学具、教具、教法,进行环境创设等)引发幼儿去思考。 (点评:这里引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只有一线教师才深有体会。让幼儿按部就班跟着教师预设的活动流程走,教师教得不累,但幼儿学得很累;让教师顺应幼儿的需要和兴趣,通过察看判断幼儿的开展

11、状态,有效支持幼儿,则幼儿轻松,教师却会感到累。这是目前一线教师普遍的体会。我认为,这是正常的。也是暂时的。因为教师刚才以一种新的观念来转变传统的教法,这里有习惯的、惰性的和旧有观念的牵拉。比方既不敢过多干涉幼儿,又总是不放心幼儿是否能自己学到应该学到的。当教师从实践中充沛信任了孩子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后,当教师习惯了用新观念来支持孩子学习的各种办法,即老师的支架作用得心应手以后,教师也就从困惑和疲累中解脱了,那时,老师不仅不会感到累,而且还会有不尽的享受了。) 最后,教师们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如何看待教师对活动的预设要求活动的层次性如何体现教师如何关注个别幼儿幼儿自发创编中是否不需要技能如何为教师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以建立师幼互动教研的生命在于真实,教研的意义在于探索创新。我园发展的教研活动以典型事例为线索,以研讨为核心,以教师的原有经验为根底,以关键性问题为切入点,以教师的思考为主动学习的基点,以教师自我领悟、自我构建为目的,通过重温反思对话,使教研活动更加贴近实际,更加讲求实效,更加追求真实更加注重细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