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考试问题的探讨与实践优秀科研论文报告论文6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562603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考试问题的探讨与实践优秀科研论文报告论文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考试问题的探讨与实践优秀科研论文报告论文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考试问题的探讨与实践优秀科研论文报告论文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考试问题的探讨与实践优秀科研论文报告论文6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考试问题的探讨与实践优秀科研论文报告论文6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考试问题的探讨与实践优秀科研论文报告论文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考试问题的探讨与实践优秀科研论文报告论文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考试问题的探讨与实践优秀科研论文报告 叶圣陶先生曾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份内的责任,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了份内的责任。” 现阶段,小学语文考试的形式还比较模式化、僵硬化,语文考试成了语文教改的瓶颈,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但是如何改,从哪些方面入手,值得深思。在分析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本文对教学评价、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探讨,以拓宽语文考试的空间,充分发挥考试功能特别是激励功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

2、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考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的遗患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多年,但至今并没有完全消除过去应试教育留下的遗患。现在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通常中考以及其他形式的考试都有具体的目标要求,且直接与奖金、评优等挂钩。考分成了检测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是衡量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为了应付各级各类考试,不少语文老师抛弃了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片面追求分数,于是“唯分而教”的现象出现了考什么,教什么。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了,阅读面、见识面却变狭了,考试左右着教学。如此教育模式之下,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造就的是考试机器、高分低能的人,而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

3、二)语文本身存在的問题 语文本身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语文教材和教法上。语文教材上的内容表现为内容陈旧、僵化。虽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已经摸索了好些年头了,语文课本的内容不断变化和更新,教法也似乎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但总体上来说,缺乏科学性。因为它不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和特点,也不太符合小学生学习本国语文的规律。语文课本的核心应该体现以训练为中心,通过课本和老师的引导,以自学指导为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学能力。同时,语文的教法上表现出的问题还是在于我们的老师教学观念没有真正转变,或者过于保守、僵化,如“填鸭式”、“满堂灌”,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早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可确实还

4、普遍存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成绩作为评估老师工作的依据的环境难以让语文老师潜心探讨教改和实施素质教育。 二、对策探讨 (一)开展特色评价,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1.开展“以激励性为主”的评价改革 评价在课程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语文学科在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方面可以做些积极的探索。 首先,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评价。其次,积极改进测查、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2.重视对学生写随机评语 教师一句句富有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和家长的兴趣强烈地吸引到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从而淡化了对分数的唯一的追求。经过一个学期,成长档案袋已成为学生的宝贵财富之一。在家长会上,

5、家长们都反复翻看学生们的每一张成长卡片,细细体味分享着孩子们成长的喜悦。家长的注意力也开始从单纯看考试分数向重视成长卡上转移。 (二)使用较为合理的试题形式 现在的考试,无论是升学考试还是平时考试,毕业(结业)考试,尽管许多试题目标明确、题型合理、方法灵活新颖,但终究未能打破“一考定优劣”的传统做法。由于目前我们必须面对中考,那么中学语文考试命题就必须改革,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侧重对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检测。要达到此目标,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测试目的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以培养训练语文能力为主,对学生的测试当然应以检测学生语文能力为主要目的,那些为考试而考试,甚至把学生当“敌人”进行关

6、、卡、压的做法都必须坚决废除。 2.出题尽量不要局限于课本,增加开放性试题 语文知识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语文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具体文章这个载体。选择教材以外的选文,以阅读形式为宜,以便综合考查。不能只重视知识,不重视运用。按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语言素质和思维素质测试。例如:改变过去对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考查,代之以这些知识为对象,具体考查运用能力;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等,并分类给分。如,初一语文基础知识考查试题可以设置为“通过学习第一册语文,你一定积累了很多词语、成语和谚语。试着每一类写两个,并进行解释”;“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背过许多古诗,请写出其中一首

7、。” 3.调整问题方式,注重心理感受 试卷应以学生为本,具有亲和力,使学生能够与之平等交流,产生积极对话的愿望,乃至竭力创造的心理冲动。诸如看拼音写汉字、名句名篇默写、阅读回答问题等的传统试卷命题语言十分模式化,显得那么生硬、冷漠。面对这样命令式的语言,学生成了学习的被动执行者,怎么会喜欢答卷、怎么会喜欢考试呢?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命题语言,试题的表述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缩小试卷与学生的距离,这有利于学生调整好考试状态,发挥出正常水平。使更多的“学困生”通过努力,能达到合格的水平。这样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轻装上阵,快乐考试。 4.淡化命题形式,强化实践训练

8、 注重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检测和考察,变单一的课堂测试为多种形式的动脑筋和动手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检测手段。比如,指导学生自办手抄报、轮流主办板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赛、作文竞赛、书法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然后发动学生评比,分高下,定优劣。 5.加强变式测试,注重能力立意 以新课标为依据,而不仅仅以教材为中心进行命题,通过增加规律探索性的问题,来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每一次检测,试卷中的不少题目学生在平日都未接触过,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并不是讲什么就考什么,而应该在平日学习中更加注重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方式的积累。这也是新教材改革所提倡的。 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多种水平的分层分卷考

9、试 从某种程度上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某些学科的特点可采用复式教学与评价,即根据复式教学的特点采用多种水平的评价。这样分层分卷考试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教师调控教学,改进教学工作。 当然,我们的考试命题工作还要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性:密切联系生活的实践性,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测查形式的多样性,增强自信的激励性,检测学生对有用信息的选择性,体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语文教学评价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其根本目的是改善课程设计,完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评价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在贯彻和落实关于中小学评价及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抓好各个方面的工作,消除应试教育长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小学语文考试改革的科学性、合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