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分析题Word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56205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理论分析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理论分析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理论分析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理论分析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理论分析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理论分析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理论分析题Word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外国学生常说“”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改正;再举例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5分)答:(1)正确表达:a.b.(1分)(2)偏误原因: (2分)(3)教学对策:(2分) 外国学生常说“我明天见面他。”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1)正确表达:我明天跟他见面。(1分)(2)偏误原因: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之后不能加宾语。所以采用介词“跟+名词”的结构将其作为状语。主要受到母语负迁移。“见面”对应的英语翻译为“meet”,而“meet”是一个及物动词,所以容易让学生产生偏误。(2分

2、)(4)教学策略:说明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的同时,增加“跟/与见面”的结构,并通过大量例句进行操练。(2分) 外国学生常说“他回来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答:(1)正确表达:a.他回到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b.他回学校来的时候,我在写作业。(1分)(2)偏误原因: “学校”与“来”的位置不对,不了解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2分)(3)教学对策:教师在说明趋向补语与处所宾语搭配时,处所宾语要放在趋向补语“来/去”前。例如,“上山来,下山去,进教室来,回日本去,过这边来”等。也可以不用趋向

3、补语,用结果补语表达,如“回到学校,上到山上,进到教室里”等。(2分)推荐精选 外国学生常说“请等等我一下”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答:(1)正确表达:a.“请等我一下” b.“请等等我”(1分)(2)偏误原因:“等等”是动词重叠形式,动词重叠以后已经能够表示“时间短或次数少”,因此不能再和动量词“一下”以及时量词如“一会儿”等组合。这种偏误主要来源于目的语知识的泛化,学习者将动词后面可以跟动量或时量补语的规则不恰当地泛化了。(2分)(3)教学对策:教师在讲授动词重叠形式时可采用对比法,将动词非重叠形式后面加动量或时量

4、补语的情况与重叠形式对应起来,进行一下对比。这样学习者很容易领悟到两者在使用中存在的差别。(2分)试分析“汉斯每天下午都喜欢运运动”这个句子的偏误成因,并加以改正。说明避免这类偏误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1 、是由汉语动词重叠知识泛化造成的偏误 .汉语动词重叠:单音节双音节之分.单音节动词重叠为AA式,如笑笑,说说等;双音节动词重叠为ABAB式,如 考虑考虑 研究研究 。外国学生把这个结构不适当的泛化就说成了“运运动”2、改正:汉斯每天下午都喜欢运动运动。3、教学策略:比较法 归纳法推荐精选词语构成 例 词 重叠形式 其 他 例 子 双音节 动词 + 动词研究ABAB研究研究 掂量掂量 打扫

5、打扫 运动运动单音节动词 + 宾语说9、外国学生常说“她是漂亮。”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再简要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参考答案:(1)改为“她很漂亮。”(2)理由:汉语中形容词可以直接做谓语,而且形容词往往不单独做谓语,经常在之前加程度副词,比如:很、比较、非常等。如果没有强调程度高,此时的“很”,是成句的需要,要轻读。(3)错误原因:受英语的结构影响“she is beautiful.”(4)教学策略:教形容词时,强化“很+形容词”的结构。(具体步骤及举例请自行设计)外国学生常说“发音和听力很有意思和比较容易”之类的句子,请分析产生这种偏

6、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再简要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偏误分析:“和”一般常用于连接体词性的名词、代词及其短语,在连接充当谓语的动词和形容词方面是很受限制。这种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受母语迁移的影响,在英语中推荐精选“and”可以连接句子,因此学生在说有连词的句子时受了母语的影响,加了“和”。应改为“发音和听力很有意思,也比较容易”。教学对策:教师在教“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个词连接名词、代词,在连接充当谓语形容词和动词方面是很受限制的,通过对比分析强调目的语和学生母语的一些词在用法上的差别。23、外国学生常说“我想我要再回来北京”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改正;再简要说

7、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答:偏误原因:趋向补语“来、去”的后面不能接处所宾语,如果有处所宾语,应该用在动词之后,“来、去”之前。然而在很多语言中,比如英语中,没有“来、去”的趋向意义,因此,留学生无法理解作为一个独立单位的“来、去”的特殊用法,于是将它与前面的动词组合起来,作为一个单位来使用,于是出现了偏误,这是由于学习者的学习策略造成的偏误。原句应改为“我想我要再回北京来”。教学对策与教学方法:在趋向补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并强化学习者的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使学习者理解“来、去”所表示的趋向意义,掌握趋向补语“来、去”与宾语之间的位置变化。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归纳法,在展示出一定数量的例句后,

8、引导学习者发现动词后面如果出现“来、去”这样的趋向补语后,处所宾语所处的语法位置,并通过练习来强化这一认识。也可通过对比法,将普通宾语、处所宾语与趋向补语“来、去”的位置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因为宾语的不同,趋向补语“来、去”语法位置的差异。外国学生会说“一看见他,就我高兴极了”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改正;再举例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思路:(1)指出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副词“就”的位置不对,不清楚副词与主语的位置关系。推荐精选(2)改正句子:一看见他,我就高兴极了。(3)副词的教学对策:说明在汉语中副词的意义一般都比较多,副词的教学重点在于其与主语的位置

9、关系,即副词多在主语后边。例如,“明天要是下雨,她们就不去公园。”“这个电影不错,他又看了一遍。” 外国学生常说“在墙上挂着一幅画”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改正;再举例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5分)(1)偏误原因:母语负迁移。这句话用英语可以说“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wall”。 “on the wall” 翻译成汉语就变成了“在墙上”。而汉语句子“墙上挂着一幅画”是一个存现句,由“处所+动词+名词”构成。处所名词“墙上”不能再用介词“在”修饰。如果用介词“在”,就变成了介词短语,就不能构成存现句了。(2)正确句子:墙上挂着一

10、幅画。(这句话参加大纲附录部分105页原句。)(3)教学对策: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归纳法,在展示出一定数量的存现句后,引导学习者指导存现句中的处所词前不能再加介词。如“桌上放着电脑”,不能说“在桌上放着电脑”。也可以用对比法,对比“在墙上挂着一幅画”和“我把一幅画挂在墙上”,使学习者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外国学生常说“下课以后,他马上走出去教室了”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改正;再举例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5分)(1)偏误原因:复合趋向补语的处所宾语位置不对。“下课以后,他马上走出去教室了。”这句话中,“出去”是“走”的复合趋向补语,“教室”是处所宾语,应该放在复合趋向补语的中间。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下课以后,他马上走出教室去了。”(2)教学方法:在讲授动词的复合趋向补语时,用比较法,将动词的一般宾语和处所宾语的位置做比较,不同类型的宾语,在“V+复合趋向补语”中位置不同,处所宾语要放在复合趋向补语的中间。(3)教学对策:反复强调处所宾语放中间这样的概念,强化练习,通过反复,让学生明白并且在实际运用中没有偏误。推荐精选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