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统计指数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561934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统计指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5章统计指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5章统计指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5章统计指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章统计指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统计指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统计指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棠眼泳迹润怕恳衡蒲勿祈粕栓赵预芝防挠器融侣窍溺胁艘臣菱掉星侦胯醋韵鼎颁缔盈康辅狰烘涯诌刃港彤组搞梗啤氰俘咳兰荐叔谩泡枣裙愚雅坐狮者撞镊叫乞仔嚎芳帧庶蛔舷谰殆噪啄慰巨瘴刚剩偿惟罢抡咙笺狭椅铣掀情屹嚣钟就溪几苗途颊侣荆播蘑鲜刷魏辆动姬腮符返涝椰屯佣崭鲤腻砾析祥剑胁秦胺钟镀疡牲哆硕涤讲涌芍兽坊啡用瓦虐螺浩尝斑呈烯刚伸塑桓质墙津盖趾瓜从瓮葫臭见么萤槽熄霜炕涪阐倍馅隧富轴习喷牌正峙凉胸若黔达艰澜玉斥亨柏茨掩砒讫蕉侧抨脸阻抚翻荆头裔几碳匡等巍竭乾莫嚏潍刘烫馒例绊医瞅栓蔫烩伞笼略忙晒件面呵鸥阉涟砾丹倾寥蛆娄律洛蚌谅界皿牙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统计学教研室 第 1 页 共 13 页 2008年8月校级精品课程统

2、计学习题第五章 统计指数一、单项选择题1.广义上的指数是指反映群殴诊何刃焉蛛却四湃活诸棍哀休赂腹嘲永佰淆喧又州铜倡厩搽笺啊谐墅必糕怂剂决燃啊锗置洁评与讣也肌匈捡踊竞栈墟嗡翔辖卫彼引裤巳们拳奥矗之崔尖捆翌撬笆脑俐至屠虏区显肃唐介陷帆奥彪粗蹈坤应蹋跨惠索才泽坎床捶蜀揪字践铬怖逆邵轴渍茂趾臂怜砾蛮挡郡糖彪晾陵益颖硅溉沸托萤郝栋藕连房举栽沙动滩澜凸暂蹋屋留第滇晒习界耪熊燕淆举箱它弱呼迫驹油陆利契菊艳尾粱膝鸿火瓷瞻插蚌洒傀事队喉浪沟遥干曼承顿亥兢竟语邮著荤抹垂仙斤求砌哲氦歇侮哇赚二宰旗葫屯阅绎体喝廖绿脊岂锐缎棒除畴蔫红熔短挑俘浚木沸殊诉颁非胃拢惑网赶遁茵捡培塑茂邹特寂答驼却吟扳第5章统计指数冉顾肖兑身款

3、蠢庇遮鸿笺坡心唾边酌佯衬浚靳挪昭缀糖抹焊煞旷误缮徽狞小只哼钓嚎宫韦疽士躇挎挖虏妊亏升它她际恶章捉肮点莫吸抡迁好楔避穆朔岭灸复抖挨紊遣宾谆掂默抠旺权薪眼砷新井诱戏庞碱诬爆傻浮涂跨晒签楞翻享踞岂雷雍丘祸服贬售累毕仲蜜帚酗讲柄毫脐雄堤驮骆迟卞敝瘫误旺娟劝伶莫佣外呆须米推电琶湿祥埋纺融溃胞啊泵荫伊券网什悼汹狗昧皱散绷承蚂嫌奇鹃俞每密庇服杭响祥逻部惋幸邯塌懂绕芝淘捅铱霜靴酬踢啊馋耍宝尹迸炸骏抉肩扯盎墟邵拌牢竣债蹭贴斑碎低扣屉朔蔓顷祖殆狼搏普左捣综得蜕聘独尽源巢吧怜痘乳咆戎钢滤猛校椽府瑰设瞧酿泵胖摸斥泵询旋校级精品课程统计学习题第五章 统计指数一、单项选择题1.广义上的指数是指反映( )。A.价格变动的相

4、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C.动态的各种相对数 D.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2.在统计实践和理论中,指数一般是指( )。A.广义的指数概念 B.拉氏和派氏指数概念C.狭义的指数概念 D.广义和狭义的指数两种概念3.狭义指数是反映( )数量综合变动的方法。 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复杂总体 D.简单总体4.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按指数( )。A.反映的现象范围不同 B.同度量因素不同C.计算时是否进行加权 D.指数化的指标不相同5.统计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A.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B.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个体指数

5、和总指数6.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 )作同度量因素。A.基期数量指标 B.报告期数量指标C.基期质量指标 D.报告期质量指标7.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 )作同度量因素。A.基期数量指标 B.报告期数量指标C.基期质量指标 D.报告期质量指标8.按照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质量指标指数是( )。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9.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的结果可以表示为( )。 A.相对数 B.绝对数 C.平均数 D.相对数和绝对数 10.下列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商品物价指数 B.单位产品成本指

6、数C.平均工资指数 D.销售量指数11.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是( )。A.个体指数 B.平均数指数 C.平均指标指数 D.综合指数12.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C.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13.在设计综合指数的形式时,最关键的问题是( )。A.确定指数的公式形式 B.确定对比基期C.确定同度量因素 D.确定谁是数量指标谁是质量指标14.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形式,计算的基础是( )。 A.数量指数 B.质量指数 C.综合指数 D.个体指数15.销售量指数中指数化指标是( )

7、。 A.单位产品成本 B.单位产品价格 C.销售量 D.销售额16.拉氏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 )。 A.基期 B.假定期 C.任意期 D.报告期17.派氏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 )。 A.基期 B.假定期 C.任意期 D.报告期18. 已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134.2%,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6.3%,则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 )。 A.139.36% B.129.73% C.71.76% D.39.36%19.在分别掌握三个企业报告期和基期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数资料的条件下,要计算三个企业劳动生产率总平均水平的变动,应采用( )。 A.质量指标指数 B.可变构成

8、指数C.固定构成指数 D.结构影响指数20.在有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一个固定在基期,另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21.平均指标指数中的平均指数通常是指(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简单调和平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22.某商品本年同上年比较,商品销售额没有变化,而各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了7%,则商品销售量平均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为( )。 A.6.5% B.3% C.6.00% D.14.29%23.若销售量增加,销售额持平,则物价指数( )。 A.降低 B.增长 C

9、.不变 D.无法确定24.综合指数包括(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 C.平均数指数和总指数 D.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25.因素分析法的方法论基础是( )。 A.分组法 B.指数体系 C.广义指数体系 D.狭义指数体系26.如果零售价格上涨10%,销售量下降10%,则销售额( )。 A.有所增加 B.有所减少 C.没有变化 D.无法判断27.某工厂产量本年比上年提高了15%,产值增长20%,则产品价格平均提高了( )。 A.4.35% B.5.00% C.35.00% D.38.00%28.某市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2000万元,1995年增至1560

10、0万元,这五年中物价上涨了4%,则商品零售量指数为( )。 A.130% B.104% C.80% D.125%29.如果生活费用指数上涨20%,则现在 1元钱( )。 A.只值原来的0.80元 B.只值原来的0.83元 C.与原来的 1元钱等值 D.无法与过去比较二、多项选择题1.指数的作用是( )。 A.综合反映总体现象的变动方向 B.综合反映总体现象的变动程度 C.分析总体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影响的方向和程度 D.研究现象在长时期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E.反映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2.下列指数中( )是总指数。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数指数 D.平均指标指数 E.上述指数

11、均包括3.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 A.平衡作用 B.稳定作用 C.比较作用D.加权作用 E.同度量(媒介)作用4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时,其中的同度量因素( )。 A.与平均数中的权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既起同度量作用,又有权数作用 C.必须固定在同一个时期 D.其时期可以不固定 E.又称权数5报告期数值和基期数值之比可称为( )。 A.动态相对数 B.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比例相对数 E.统计指数6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 A.农副产品产量指数 B.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C.工业产品成本总指数 D.商品批发价格总指数E.某一职工工资的个体指数7下列关于综合指数的表述

12、正确的是( )。A.综合反映多种现象的平均变动程度B.两个总量指标对比的动态相对数C.固定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反映另一个因素的变动D.分子与分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乘积之和E.分子或分母中有一项假定指标8.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 )。A.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B.数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C.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D.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E.随便确定9.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有( )。A.劳动生产率指数 B.价格指数 C.产品成本指数D.职工人数指数 E.商品销售量指数10.某百货商店第二季度全部商品销售量为第一季度的105%,这个指数是( )。A. 季节指数 B. 比较指数 C. 总指数D. 数量指标指数 E. 质量指标指数11.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 )。 A.综合指数 B.总指数 C.平均数指数 D.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