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劳动保障局年终工作总结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561905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劳动保障局年终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县劳动保障局年终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县劳动保障局年终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县劳动保障局年终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县劳动保障局年终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劳动保障局年终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劳动保障局年终工作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劳动保障局年终工作总结 一、20年主要工作回顾 2*年劳动保障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贯通城乡二元养老体系,协同推进各项社会保险;稳定协调劳动双方关系,健全完善预防预警机制;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统筹就业深入推进,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对城乡劳动力实施动态有效管理,以失业人员户口所在地为登记点进行失业登记,对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展一年一度的调查统计;就业服务网络进一步延伸,近70%的村

2、(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配备了就业援助员,部分村、社区开通了就业信息网,市、镇、村三级联动就业服务平台初步形成。 市场导向就业机制趋于成熟。举办各类招聘洽谈会50场,提供各类就业岗位5.*万个,入场应聘人数5.2万人,达成就业意向.3万人;民间职介机构推介活跃,提供就业岗位8284个,有3293人(次)求职登记,介绍成功率达%;劳务合作日趋频繁,先后与湖北、安徽、黑龙江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组织7余家企业外出招聘,帮助企业缓解用工短缺现状。 再就业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发放社保补贴和用工补助0*.32万元,涉及216家用人单位2人;发放失业救济金16万元,涉及23981人(次);发放一次性

3、生活补助3074万元,医疗补助金98.74万元;累计提供小额贷款24笔,贷款总额121万元。 就业帮扶工作有序开展。净增就业岗位004个,实现再就业655名;开发公益性岗位2个,举办专场招聘会6场,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和“不挑不拣,一周上岗”服务限时承诺,有1*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07名。 (二)就业培训蓬勃开展,培训领域不断拓展 城乡统筹就业培训成效显著。围绕“十万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企业用工需要,推出符合转移就业的社区服务、特种作业等四大类近40个项目的培训菜单,有02X9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土农民参加就业

4、技能培训,其中12*名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狠抓培训质量,建立了一整套质量评估体系,对培训基地进行定期督查,确保培训效果;外来务工人员免费教育培训继续开展,有10万余名左右外来务工人员走进了课堂。 职业资格培训鉴定扎实推进。创新培训模式,拓展培训鉴定领域,全市共开设培训鉴定工种38个,其中新增个,有819人参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鉴定合格率在70%以上;推行就业准入制度,组织266名职校毕业生和858名无证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加强部门合作,在电工、焊工等特种作业中推行职业资格鉴定;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举办高级工以上培训班0期计40人,其中技师17人。 技校教育教学稳步提高。教学品牌

5、效应逐步形成,XX市级现代化专业(机电专业)建设工程顺利启动;教学效果持续攀升,师生参加各级比赛屡获大奖,毕业生四级工和c合格率达100,成人高校录取率近90%;德育教育初现成效,0余名学生参加业余党校,发展新团员9名,各类文娱活动精彩纷呈;社会化培训蓬勃开展,培训领域不断拓宽,共培训各类社会人员33余人,培训鉴定合格率92以上。 (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基本养老保险扩面顺利完成。探索社保扩面新途径,严把退保中断关,加强基金征缴监管力度,调整理顺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人员的缴费方式,扩面工作取得预期目标。全市当年净增参保职工.6万余名,累计参保人数5万名,实际缴

6、费人数5万余名,基金征缴率达00,基金累计结余8亿余元,抗风险能力达到50.个月,比去年末增加6.5月,基金征缴积累和支付能力再创历史新高。 土保实现村级、人员全覆盖。加强宣传力度,贯彻文件精神,加强分类指导,提高参保积极性,开展调查摸底,合理处理“吃套餐”人员,土保工作顺利实现村(社区)、人员(参保对象)全覆盖,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当年新增61*人,累计参保人数1278人,新增享受人员22536人,累计有9932人享受待遇,基金累计结余16.31亿元,参保总量、覆盖率、享受规模、基金累计规模均处全省首位。 城乡二元养老体系成功对接。经过大量的调查摸底、设计论证,今年5月,我们创造性地推出了“三

7、保衔接”政策,打通了城乡二元养老保障体系,科学设计了农保、土保向社保(两低)转移的政策通道,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障层次和保障水平提供了可能。目前,该项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已有超过万名的农保、土保参保人员转移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城镇医疗保险实现良性运行。非公企业扩面形成初步政策框架,新增非公企业6家,新增人员5人,累计参保人员297人。医保定点网络进一步完善,率先对定点药店实行开放式管理,新增定点零售药店58家,实现镇(街道)级全覆盖。“两定”管理初现成效,支付项目和费用报销进一步规范,医保基金当年结余3522万元,累计结余3352万元,连续几年实现良性动态平衡。 工伤保险扩

8、面势头迅猛。扩大工伤保险实施范围,将对象覆盖到个体工商户,全年新增参保单位56家,新增参保人员63236名,累计参保职工144674人,接处工伤事故案件5061件,拨付工伤保险金27余万元;拟定工伤认定简易处理程序办法,将一些工伤轻微事故的申报、认定和医疗费用拨付等工作职能下放到镇(街道)社保中心,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职工。 失业、生育保险协同推进。失业保险将扩面重点放在个体工商户上,当年新增个私企业4家计115人,累计参保企业610家,参加人数81829人;生育保险稳步推进,3351名职工参加生育保险,当年拨付生育补助19万余元,涉及人数127人;农保工作平稳过渡,退保办理、养老金发放、档案管

9、理等工作井然有序;尝试社区管理模式,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试点工作顺利启动。 (四)执法维权多管齐下,劳动关系稳定和谐 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依法用工良好氛围。组织上街咨询活动1次,开展送法下企业1家,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万余份;实施“万名厂长(经理)进课堂”工程,组织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培训班2期,1500余名厂长(经理)参加了培训;做好信访接待工作,接待群众来访300人次,办理信访件132件,按期报结率10%。 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积极开展各类监察活动:下“春雨”,重点查处拖欠、克扣职工工资行为,为名职工追讨工资93024万元,清退入厂押金3503万元;护“春苗”,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童工行为,查

10、处违法使用童工单位家,涉及童工6名,罚款25万元;响“春雷”,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依法取缔非法职介家;坚持专项监察和巡视监察相结合,全年累计监察用人单位1129家,涉及职工15984人,补签劳动合同192份,依法处理违法 违规的用人单位21家,罚款总额.46万元。 加大依法调处力度,维护劳动双方合法权益。依法、公开、公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全年立案受理案件443件,申诉标的192万元,处理标的1375.5万元,调解结案率列全省前茅;加强对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指导,镇(街道)当年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32件,涉及人数255人,经济标的275万元,有效地维护了劳动双方合法权益,得到了上级部门

11、的充分肯定。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大局。抓基础,开展劳动保障年检,参检用人单位49家,涉及职工279人;抓源头,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累计签订劳动合同企业06家,涉及职工44.7万人;抓制度,落实建筑企业欠薪保障制度,有06家建筑企业交纳保障金110万元,实施工资应急周转金制度,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1个镇(街道)安排专项资金44万元;抓网络,加强预防预警机制建设,健全完善市、镇、村(企业)三级联动管理网络,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 (五)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系统形象整体提升 结合先进性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积

12、极开展“百名党员提建议,千名群众论短长”和“干部职工结对子、支部单位联村企”活动,虚心接受社会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涉及机关效能建设和政策业务等各方面问题,明确责任,限期整改。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完善落实各项制度,实行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如推行工伤认定简易处理程序,调整自由职业者等人员社保缴费方式,实施异地安置人员个人医保帐户定期发放及首问责任制、b岗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便民、亲民、为民服务措施。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显著改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群众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局系统整体形象有效提升。 内容总结()县劳动保障局年终工作总结一、2*年主要工作回顾 0*年劳动保障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显著改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群众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局系统整体形象有效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