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剥夺了农村孩子上名校的权利3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56150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谁剥夺了农村孩子上名校的权利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谁剥夺了农村孩子上名校的权利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谁剥夺了农村孩子上名校的权利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谁剥夺了农村孩子上名校的权利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谁剥夺了农村孩子上名校的权利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剥夺了农村孩子上名校的权利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谁剥夺了农村孩子上名校的权利?文/乐云 最近,关于农村学子为何难上北大清华的新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也发生在清华大学,据统计,清华2010级学生中,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而当年农村考生占全国考生的比例达到62%。 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村孩子却很难与名校结缘,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现实得让人尴尬,骨感得让人疼痛。但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某些专家学者给出的无关痛痒的解读与答案,实在让笔者

2、不能苛同,因为他们的解读很多脱离了农村的现实环境,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贫穷剥夺了农村孩子上名校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论断有其合理之处,对于农村的大部分孩子来说,贫穷是他们终身无法摆脱的阴影,使得他们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减少。但笔者认为,贫穷不应该成为农村孩子很难上名校的惟一藉口,因为即便那些农村少数有钱人的孩子,他们上名校的概率也并不比贫穷的孩子高。简单地认为名校成为富人俱乐部的这种看法,基本上是一种想当然的臆想。 误区之二:高额的学费阻隔了农村孩子上名校的通道。相对来说,中国的高考制度依然是目前最公平和最值得信赖的制度,在分数这条指挥棒的统一指挥下,穷人和富人、官员与平民

3、、城市与农村的孩子一视同仁,无分彼此。尤其是随着“阳光招生”政策和电脑排位制度的进行,可供操作的空间并不大。如果一名农村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其实并不用为高额的学费过份担忧,因为现在的名校都有较好的助学贷款制度和“绿色通道”,有力地保证了每一个农村孩子都可以迈进大学的校门。有些媒体简单地炒作贫困学生考上名校却读不起书的新闻,其实是对中国高校入学制度的误解。作为一名在高校工作17年的教师,学费对于农村考生来说并不是不可承受之重,他完全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等手段完成自己的学业。 误区之三:自主招生和特长生制度让农村孩子的名校路越走越窄?从2004年的高校自主招生开始,不少人将农村孩子上不了名

4、校的罪魁祸首指向自主招生和特长生制度,认为这些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操作的空间。这样的指责自然有一定道理,不过我们也不能忽略两点:一是自主招生和特长生的名额都较少,一般来说只占全校招生名额的5%左右;二是即便有操作的空间,自主招生的空间不大,毕竟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统考,特长生制度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一是名额较少,二是学校也要顾及面子,不可能做得太过份。从这个意义上说,说自主招生和特长生制度让农村孩子的名校路越走越窄逻辑上并不靠谱。 那么,到底是谁剥夺了农村孩子上名校的权利?又是什么东西阻隔了农村孩子的名校之路呢?窃以为必须从农村孩子的家庭背景、教育资源与社会环境来分析。 一、从家庭背景来说,一个学生的

5、求学之路甚至成才之路与其家庭背景息息相关。清华学者晋军说:“一名清华本科生的典型形象是这样的: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务员和教师,每年与父母起码外出旅行一次,甚至高中就有出国游学的经历。”这样的结论不免让农村孩子泄气,然而现实却往往便是这样。上名校的孩子通常拥有一个不错的家庭背景,父母是公务员或教师,他们对子女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计划的统筹安排及生活上对子女人格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处不在,让他们的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开阔的视野与出众的人格意识,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未来的求学之路甚至人生之路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上名校的孩子不一定出身富贵,不一定是官二代或富二代,但一定拥有一个较幸福美满、经济无忧的家庭条件,

6、拥有一双思想开明、重视教育的父母。这一点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几乎只能是奢望。 二、从教育资源上看,农村教师资源的匮乏、教师生存环境的恶劣,让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孩子,站到了比城里孩子低得多的起跑线上。由于环境的闭塞与经济的落后,农村教师的缺失与师资力量的薄弱非常严重。据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提供的数字显示,艰苦地区有92.5%的校长反映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流失,其中74.6%的校长反映主要流失的是骨干教师。恶劣的生存环境、微薄的工资收入,造成农村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流失极其严重,直接的后果是农村教学质量的极其低下,处于放任自流的地步。 其次,简陋的教学设备让农村孩子在教育资源的享用上远远落后于城

7、市尤其是大城市孩子。现实的情况是:农村孩子很少有机会读幼儿园,更不用说双语幼儿园了;农村孩子上小学时通常是大班教学,老师经常用方言授课,更不用说教英语,这直接导致他们的语言能力较城里的孩子低了一截。农村孩子上重点中学的机会不多,即使是其中的佼佼者有幸上了,也很难与城里的孩子在成绩上展开竞争,尤其是在语文和英语上,农村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 此外,我们还不得不提及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近年来高考改革的政策措施也是横亘在农村孩子面前的一大杀手。因为考题越来越灵活,考试内容越来越全面,对于过于执着于死记硬背的农村孩子来说,让他们无所适从。就拿语文和英语来说,语文强调阅读面和广博的见识,这对于很少接触

8、课外书和经历较少的农村孩子来说无疑是其短板;英语近年来增加了听力和口语,这对于初中以后才接触英语且接受瘪脚英语的农村孩子来说,也是一桩难以应对的苦事。人们常说,勤奋能够改变后天的命运,但现在的学习却不光是依靠勤奋可以取得,它还必须包括见识、眼光等能力。显然,农村孩子在见识眼光上与城市孩子相距甚远。 三、从社会环境来说,农村社会环境的贫瘠化和空洞化是农村孩子难上名校的深层次原因。中国长期的社会结构是农村不断向城市输血,农村的贫困现象一直没有受到相应重视,种田不赚钱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在此背景下,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到城市打工,其结果是,中国广大的农村正逐渐沦为空洞化,村庄里空荡荡的,除了老人和孩子,

9、鲜见年轻人,除了看电视和聊天,农村的娱乐活动简直可以用赤贫来形容。没有电影院,没有图书馆,没有文化活动中心,没有剧院和体育场,农村孩子生活在这样空洞贫瘠的环境里,享受不到学习的氛围,感受不到社会的变迁,了解不到外面的世界,又如何能够增长见识放眼世界呢?农村凋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的名校之梦渐行渐远! 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的寒门学子,作为一名30年前参加高考的农村孩子,写下这些文字时不免内心满含伤感。当千千万万个农村孩子终于走到高考考场前,他们或许不知道,他们已经无法与同龄人处于同一起跑线,这是一场注定会输的较量。责任不在他们,而在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以及农村恶劣的生存环境,如果不得到改变,他们对名校的渴望依然只能停留在梦里。但愿,他们的梦想能照进现实;但愿,这些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奋斗的农村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憧憬与未来。因为他们的未来,不仅关涉着我们整个社会的公平和开放,也关系到我们这个民族的希望与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