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56054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安徽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安徽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安徽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安徽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皖政201217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安徽省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二月十六日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我省转型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战略任务。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皖发201029号)精神,编制本规划。规划中所指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新能源、高

2、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公共安全产业。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背景当前,世界经济格局面临深度调整,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重大问题更加突出,科技革命和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任务,作出了总体部署安排。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正在成为引领经济加速发展的新引擎。(一)发展现状。1国内外发展情况及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国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共同选择,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引领经济社会和长远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电子信息技术仍将是产业革命的主导力量。下

3、一代信息网络、新型平板显示、大规模集成电路、基础和嵌入式软件、LED光电、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呈现系统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趋势,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我国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电力、冶金、化工、交通、建设等领域节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广阔;城镇污水和污泥处理、工业废水和城镇垃圾处理、高效除尘、脱硫脱硝、环境监测和预警、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等领域仍将是今后环保产业发展的方向。预计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新材料产业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新材料产业快速扩张,2010年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接近1万亿美元。新

4、材料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生产经济性增强,制造过程绿色化,呈现专业化、复合化、精细化的发展趋势。生物产业将成为重要的主导产业。2010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物销售额超过1200亿美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超过3500亿美元。生物技术已在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干细胞、生物芯片、转基因生物育种、生物反应器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正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将引发医药、农业、能源、化工等领域的系列变革。新能源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利用、生物质能源等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全球风机装机容量、光伏总装机容量、太阳能电池总产量保持20%以上增速。20082010年,我国风力

5、发电装机容量连续三年实现“翻倍增长”,成为太阳能光伏产业世界第一制造大国。随着国家新能源补贴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国内新能源应用规模、市场空间将快速扩大。高端装备制造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活跃,国内也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并在工程机械及部分单体设备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目前,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国际间的融合协作显著增强,资本和技术要素进一步向价值链高端集聚,呈现出集群化、信息化、品牌化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稳步推进。随着储能电池等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商业模式的成熟,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商业化前景广阔。燃料电池技术取得突破后,远期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最

6、终解决方案。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将获得更多支持。发达国家的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发展正酣,我国公共安全产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公共安全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通信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社会安全、国境检验检疫领域发展空间广阔。2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我省科教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好基础,部分领域已走在全国前列。产业基础初步形成。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20082010年总产值年均增速超过40%,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增速超过60%。20102011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4132.12504亿元

7、,占整个工业产值的16.413.3%,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平板显示、信息家电、LED光电、电子材料和元器件、雷达装备制造等领域在全国的比较优势明显,软件、汽车电子、微电子等自主创新成效突出。节能装备、节能产品、环保装备、环保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有所突破,新产品研制和工程应用成效显著。铜基、铁基、硅基新材料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非金属材料深加工、水性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及应用等产品和工艺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领域产业基础良好,现代中药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生物制造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形成“拉棒/铸锭切

8、片电池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电站建设”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工程机械为龙头,大型专用机械和基础件为支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呈现集聚发展的态势。拥有奇瑞、江淮、安凯三家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合肥跻身全国13个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国家首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通信及信息安全、矿山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火安全等领域基础较好,量子通信技术、应急信息技术等科技成果在国内外领先。区域特色较为鲜明。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约占全省三分之一,电子信息、新能源、公共安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均居全省前列;芜湖LED光电、汽车电子进入加速成长期,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集群初具规模;滁

9、州信息家电、绿色照明、玻璃(硅)材料具有一定优势;蚌埠新能源和生物制造、亳州现代中药、马鞍山高性能铁基新材料、铜陵电子材料及新型元器件、安庆高分子复合材料、阜阳循环经济产业等各具特色;其他各市也都有自己的亮点。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产学研合作的日益密切,合作方式和合作内容不断深入,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近700个。成立一批产业战略联盟的成立,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有望逐步获得突破。同时,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规模不大,产业集聚度不高。二是归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数量较少,居行业龙

10、头地位、带动力强的领军企业不多,难以形成大范围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联动效应。三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投入和应用机制不健全,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科技转换水平比较低,产学研互动性不强,创新资源和科研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认识不到位,方向把握不准,支持力度较弱。(二)面临形势。1发展机遇。“十二五”是安徽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难得的发展机遇期。(1)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全球气候变化双重压力,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将促进技术更新换代,促进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

11、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明确了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举措,标志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进入具体实施与加快推进阶段。全国各地纷纷出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了浓厚氛围。(2)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出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举全省之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翻一番的目标任务。全省各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环境。(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

12、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尤其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获批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有利于促进形成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长期机制,有利于建设技术含量高的重大项目,有利于培育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4)我省教育资源较为丰富,科技实力较强,聚集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一批著名高校,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一批电子类研究所、水泥设计研究院、玻璃设计研究院、通用机械研究院等一大批国家级科研机构,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重要的知识支撑、技术支撑、人才支撑。2面临的挑战。从国际形势来看,战略性产业的竞争已经

13、从产品竞争发展到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标准保护。当前知识产权纠纷不断增加,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汇率波动较大,特别是欧美债务危机制约了部分产品出口,压制了市场需求。从国内发展情况看,各省市纷纷集中力量,主攻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先机,产业发展极有可能出现同质同构现象,新一轮区域竞争将更加激烈。总之,要充分认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合理化解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准确把握发展方向,抓住机遇,加大力度,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坚持以领军企业为主体

14、,以核心重大项目为主抓手,以技术和人才为支撑,着力完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力争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省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二)基本原则。一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促进资源汇集,共同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明确重点,集中突破。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国家政策导向,立足我省实际,选准主攻方向,明确发展重点,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三是开放合作,加快发展。加快省内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培育中小科技型企业,瞄准重点领域的国内外领军企业和关键技术,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在扩大开放合作

15、中谋求更大发展。四是创新驱动,强化支撑。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广泛集聚创新人才,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集聚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加快推进产学研联盟,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增长。(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力争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部分行业居全国领先地位;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掌握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主导作用的核心关键技术;涌现出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骨干企业;建成23个千亿元产业基地,若干产值超百亿元产业基地;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准入、技术标准、投融资机制、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环境显著改善。战

16、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三、发展重点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骨干企业,建设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上中下游密切衔接、服务配套完善、具有核心知识产权支撑的新兴产业体系。(一)电子信息产业。坚持走规模化、集群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加强自主创新,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瓶颈,在我省优势领域实现向国际先进水平的跨越。加快合肥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引导建设合肥新型平板显示产业、芜湖LED产业,合肥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滁州电子信息产业等基地;推进合肥和池州集成电路、芜湖汽车电子、铜陵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链建设。到2015年,力争实现产值3000亿元。1新型平板显示。依托合肥京东方、鑫昊等离子、彩虹液晶玻璃、友达光电、芜湖长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