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55954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君主专制政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君主专制政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君主专制政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君主专制政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君主专制政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君主专制政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君主专制政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自秦至清中央集权以及皇权加强的措施从而纳出古代自秦至清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即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皇权也在逐渐加强,相权在不断削弱,直到明朝时期被废除。 2 过程与方法 利用媒体技术,通过分组合作讨论,由我将本讲内容的主体引导学生列出来,再由学生结合课本丰富完善,背诵记忆然后作业练习评讲。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以及其对我国历史不同时期的影响。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自秦至清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的措施 2 难点 丞相制度和内阁

2、制的比较三 教学过程 师:自从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名族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想尽办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将地方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并不断分中央权力特别是丞相的权力,从而达到集权与皇帝的目的,那么,历代封建帝王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呢?生:略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主要要从三个方面来回答,即政治制度方面,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我们先回忆一下政治制度方面。生:略师:首先,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国家以及加强皇权,在地方采取郡县制度,以代替原来的分封制度,从而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在中央,采取三公九卿制度,以分权制约的形式达到集权的皇帝的目的,至西

3、汉,汉承秦制,同时,汉武帝又在地方设刺史以监察地方,在中央频繁换相,提拔出身低微的人以及设中朝(内朝)来加强皇权,而唐朝则以设三生六部制,各部长官都是丞相,中书省掌握诏令的拟定,门下省负责审核而尚书省则具体负责执行。三省互相牵制,从而达到集权与皇帝的目的,到了宋朝,经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宋朝皇帝特别注意削弱地方势力,加强皇权,在中央,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来分别分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在地方,由文官担任知州,同时派通判监督知州,又在地方设转运使,将地方钱粮运往中央,以分权的方法来达到集权与皇帝的目的,那么元明清的皇帝又是怎么做的呢?生:略师:元朝是一个由少数名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元朝疆

4、域是我国历史上面积最大的时期,为了有效控制广阔的疆域,元朝除了继承宋朝的许多政治制度以外,还在中央设中书省,行使丞相权力,还负责管理腹里,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负责地方军政大权,但同时又要对皇帝,对中央负责。在西藏,元朝设立了一个宣政院,以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加强皇权。但是,元朝丞相势力过大,造成元朝丞相操纵国家,而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主教训,他认为,元朝灭亡就是因为丞相权力过大造成的,因此,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油设内阁制度和建立厂卫制度,从而将大权集于皇帝一个人手中。到了清朝,康熙时期,设南书房,雍正时期设军机处,而军机处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西北战事的需要,后来逐渐成为了一个

5、跪受笔录,承旨办事的部门,通过它,皇帝将大权集中在了自己手中。从上面我们刚刚讲的可以看出来,自秦至清,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皇权是不断加强。那么,除了这些以外,官员的任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谁掌握官员的任免权,谁其实就掌握了国家大权。那么,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它又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生:略师:在先秦时期,我国的选官制度以世官制为主,官员是通过世袭来选拔的,而秦朝商鞅变法时期,打破了这种世官制度采用赐爵制,即通过功劳大小授予官爵,而到了汉朝,汉武帝采用察举制来选拔官员,即由地方郡县长官推荐有贤德的人,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世族,他们利用手中特权垄断官场,根据人的平级来选拔官员,时为九品中正制

6、,但这种选官制度是做官的权力被门阀世族所掌握,不利于皇权的集中,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开始以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员。到唐朝时,设明经科和进士科,又新增殿试和武举,但录取的人数有限,到了宋朝,开始大量增加录取人数以及为防止舞弊采用米明名法,到了明清时期则采用八股取士制度,通过科举考试制度,皇帝将官员的选拔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从而加强皇权。师:除了政治制度以及选官制度,历代封建王朝的皇帝还做了什么来加强自己的权力呢?生:略 师:官员一旦成为管理者,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贪污腐化,结党营私和争权夺利的行为,而官员的这些行为必然会威胁得到社会的稳定和皇帝的权威,因此,怎样加强对官员的监督成为了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

7、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通常设立专门监察机构来对员进行监管,如秦朝时期,在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史,西汉时期,在地方新设刺史监管地方,而后来的隋唐宋元明清则又新设专门的监察机构,如御史台、都察院和等来监督任用的官员,虽然说,封建专制制度下的监察制度都是皇帝一个人的意志,但通过一套的管理,一定程度上还是增加了官员的廉洁和官员办事效率,以及由此体现出的皇帝权威,从而增加了皇权。师:自秦至清,历代封建君主都在采用各种各样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但总的来说,他们主要是通过加强政治制度建设,完善选官制度和加强监察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那么,从这一个专题的学习里面,我们可以看出,

8、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特别是封建专制王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发展有何特点。生:略师:首先我们可以看出,自秦开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不断的增强,同时,利用中央集权,皇帝又采取措施,将国家大权集中到了自己手中,成为了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存在,直至明清时期,我国的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但这也严重阻碍了我国有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造成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严重局面。四 板书设计君主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1 皇权专制 (1)地位:皇帝独尊,及行政、军事和司法于一身 (2)特点:独断性和 2 军权和相权 (1)抑制相权 西汉:频繁换相,组成中朝;提拔出身低微之人

9、 唐代:三生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宰相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军权,设三司分财政权(2)影响:加强了砖石军权,削弱了相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政率的提高 3 科举制(1)含义: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2)实施:隋唐以后成为历代王朝主要的主要选官制度,明清时期变为八股取士制度(3)实质:将知识分子引入通知集团并被最高统治者控制(4)评价 进步性局限性(二)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内阁制度的形成(1) 废丞相: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2) 明成祖时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2 军机处的设立(1) 设立:雍正年间设立(2) 地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3) 特点: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地处

10、内廷,办事效率高 跪受笔录,承指办事 决策封闭性(4) 影响: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提高中央集权(三) 选官制度的演进1. 趋势: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五.教学反思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这一专题需要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自秦至清中央集权以及皇权加强的措施从而纳出古代自秦至清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即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皇权也在逐渐加强,相权在不断削弱,直到明朝时期被废除。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以及其对我国历史不同时期的影响。本节内容所讲内容是历年高考的热门,在2015年四川高考历史考纲和考试范围中,中国

11、古代的政治制度是被列为重点考试内容,而且,这一专题的内容和当今时政热点问题民主法治建设和政治制度的创新契合度相当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本专题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要用心用时间去做。同时,老师在讲到或者是复习到这一专题的时候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完善本专题的知识框架,并且适当补充与高考相关的专题练习,通过专题记忆和练习来巩固对本专题的知识记忆和理解。在平时的教学和考试过程中,有许多的学生来跟我说,历史这一门学科感觉在三门文综里是最难做的,每次文综考试后,历史成绩都感觉不太好,所以,感觉学历史都没有什么兴趣了。其实,学生在考试时之所以感觉做不起历史题

12、,原因无非是几个常见的问题而已,一是历史考试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文言文,而我们的学生古文功底太差,他们首先连材料要表达的意思都读不出来或者是模模糊糊的,就更不用说后面的解题了。其次,他们更是觉得历史的知识点太多了,记忆起来非常的费时费力,而且最后还不一定能记得住,有很深的挫折感。但是,作为文综科目,就算是现在提倡新课改,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不过,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和知识点都不知道,你就算有多好的方法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也不可能得高分。因此,在平时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督促和检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和背诵情况,随时随地随意的对学生进行抽查,并对记忆情况不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处罚,给予记忆情况良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在考试过程中,我们面对具体的问题时,应该怎样来处理,应对,按照最新的课标和考试的要求,以及最近年来的四川高考历史试卷的考试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现在以及将来的高考中,不会再和以前的高考历史一样,只要死记硬背全了,就可以得高分,而将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不仅要记得住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更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聚义的解答和分析问题中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一名合格的历史学习者,不仅在现在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好历史更能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自主的再学习再成长。峨眉一中 谢文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