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颍县建设休闲食品学院可行性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557090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临颍县建设休闲食品学院可行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临颍县建设休闲食品学院可行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临颍县建设休闲食品学院可行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临颍县建设休闲食品学院可行性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临颍县建设休闲食品学院可行性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临颍县建设休闲食品学院可行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临颍县建设休闲食品学院可行性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临颍县建设休闲食品学院可行性报告 2010年12月临颍县建设休闲食品学院可行性报告第一部分 建设休闲食品学院的必要性临颍建设休闲食品学院,有利于提升社会对临颍教育的关注度,优化临颍食品行业环境,提高外商认可度,促进临颍食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临颍建设休闲食品学院,其主要目的在于将学院建设成为具有省内一流水平的高职院校,带动临颍休闲食品行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行业背景与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食品工业是临颍县的支柱产业,在临颍县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临颍县的食品工业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发展态势,现已形成以玉米和小麦为主的粮食深加工、肉制品及乳制品为主的畜禽乳深加工,以及啤

2、酒、酒精等主要行业,涌现出了南极村、北徐、龙云小麦深加工企业,盼盼、亲亲、巧巧等休闲食品加工企业。 “十一五”期间,临颍县食品工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休闲食品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将为临颍县食品工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临颍县食品工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7户,从业人员几万人,占全县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30%,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约200余人。随着临颍县食品工业总量的增加和生产装备的不断更新,在进一步发挥其在支柱产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临颍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食品加工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数量方面将会大幅度提高,这将为职业技术教育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为了了解临颍县对食

3、品加工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在质量和数量上的需求情况,近期我们先后对盼盼集团、亲亲集团、巧巧集团等十多家企业以及河南高校食品加工学院进行了调研,掌握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二)促进临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临颍的职业教育就整体而言,办学时间还不长,办学类型还很单一,这些已经制约了临颍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建设。因此,无论是从职业教育出发,还是临颍经济建设出发, 迫切需要建设一所有鲜明特色、设施完备、办学水平一流休闲食品学院。近几年来,临颍经济加快发展步伐,加强职业教育建设,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实力日渐增强,为创办休闲食品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临颍职教中心建设成为休闲

4、食品学院,符合临颍产业集聚区总体布局,是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1.5亿元,同比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9亿元,增长3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5950元,增长7.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485元,增长18%。临颍县以增强城市竞争力和改善民生为目标,高起点科学规划,广渠道多元融资,高标准、超常规建设,快节奏、跨越式推进,构筑了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平台,拥有龙云集团、北徐集团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10家漯河市农业产业化

5、龙头企业,其它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企业57家,全县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229家。食品产业具备了年加工小麦130万吨、年加工玉米100万吨、年加工蔬菜100万吨的产业规模,被誉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和食品安全示范县。作为面向食品生产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学院的专业布局紧密贴近临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临颍南街村食品加工企业、北徐和龙堂村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盼盼和亲亲等外商投资食品加工企业。所开设专业具有较强的地域经济发展支撑和行业依托。学院发展能够得到多方面社会资源的有力支持,在招生、就业、专业建设、产学合作、职业培训、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突出的地域优势。 (四

6、)加强临颍内涵建设的需要2010年临颍县被评为全国休闲食品名城,临颍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食品经济和人才培养模式,临颍县应该以食品专业建设为核心,重点抓好人才培养,凸显出了临颍的经济特色。在县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临颍休闲食品学院具有高职特色的产学紧密结合的办学路子。休闲食品学院的建设,有利于临颍县已有外资企业的稳定,对外商入驻临颍具有核心竞争力。第二部分 建设休闲食品学院的可行性分析临颍县职业教育发展很快,2007年被评为职业教育强县,2010年临颍县职教中心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校。临颍休闲食品学院可以在临颍职教中心

7、的基础上成立。临颍职教中心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3452人,年非学历培训2000人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汽车、旅游、食品加工、烹饪、数控、服装、种植、养殖等十几个专业,基本覆盖了临颍的支柱、优势产业。其中有省级重点专业2个,市级重点专业3个。(一)办学理念先进,专业设置合理休闲食品学院坚持“技能为本、突出特色、和谐发展”的理念,培养适应地方支柱、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职业岗位实践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临颍县职教中心现有专任教师144人,其中,研究生学历8人,高级职称教师45人,“双师型”教师56人,专业带头人10人。休闲食品学院可以聘请河南科技学院食

8、品工程学院专家教授作兼职教师。学院采取在职培养教师、引进校外教师、招收职教师资和聘请兼职教师等多项措施,强化“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以联合办学、订单培养等方式发挥区域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二)人才培养的高职特色鲜明1在办学体制上大胆创新,推行多元化办学模式。学院坚持“校企深度融合,服务经济社会”的理念,以政府办学、财政划拨办学经费为主,实行校企合作办学、与省内高校联合办学、校际联合办学、非学历培训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元化办学格局。充分发挥政府办学主渠道作用,用好政府支持职业教育的政策和资金,全心全意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2在“订单培养”、“2+1”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开始探索校企

9、融合的“五同”人才培养模式。“五同”即: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基本建设、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共同实施素质技能考核。突出实践课程,体现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规律,与行业、企业用人标准接轨。3“双证书”融合。结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将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理论与实践教学之中,学生毕业时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与行业、企业的“零距离”对接。4高质量培养人才。学院全面实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体育、艺术活动,寓职业素质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三)生产性实训基地有规模有质量,在省内

10、同类院校居首位休闲食品学院拥有临颍产业集聚区的盼盼、亲亲、巧巧等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在企业实践。充足的食品企业可同时容纳千人人轮流顶岗实习。将学生的实训和实习拓展到企业和工厂,使学生岗前实训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基本满足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要求,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四)广泛开展培训、认证和技术研发,社会服务能力突出建成后的休闲食品学院积极开展在岗、下岗再就业、创业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工作。学院可以为现有企业的员工进行职业资格鉴定,是所有员工持证上岗。学院可以为行业、企业提供应用技术开发等科技服务项目,科技成果的研发推广,促进了地方生产力发展。(五)临颍县区位优势明显。临颍

11、县位于河南省中部,是郑州、许昌、漯河中原城市群节点城市.临颍县北靠全省半小时经济圈,南接中国食品名城,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石武高铁纵贯南北,距新郑国际机场6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四通八达,城市环境优美,被评为外商眼中河南最佳投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城市。第三部分、休闲食品学院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一)建设思路围绕临颍县农产品加工这一主导产业,在人才培养、社会培训、应用技术服务、项目开发等方面发挥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强势作用。并以此专业为龙头,带动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群的建设。以临颍为中心,辐射河南全省,将本专业打造成省级示范专业。(

12、二)建设目标在“订单培养”的基础上,构建以企业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以食品企业的生产项目、任务、生产过程为载体,具有鲜明校企融合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融合的课程体系,并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中积极推广;建设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校企共建市级实训基地和省级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创建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以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安全与检测及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群。通过几年建设,全面提高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全省同类院校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三)具体指标1校企共建 “融合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在食品加工技术及应用等专业群内进行推广,实现学生、

13、企业、学校三赢。2构建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岗位能力为主线,以行业企业真实任务为载体,综合化、模块化和技能化为一体的融合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特别是生产性实训、实习课程,同时把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创业、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融入课程。3通过引进、培训、聘请等途径,建成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和能力丰富,拥有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念,高级职称比例达40%左右,“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5%以上,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达到1:1,并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团队。同时加强与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继续培养专业带头人。4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并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积极申报省级以上

14、科研项目。5建设省级实训基地1个,校企共建15个深度融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每年可以承载近1000人的实习实训任务。 6校企共建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7在临颍县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利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双师”团队和在建的校内实习实训资源,提升临颍县食品行业在岗职工整体专业素质;参与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工艺改进以及技术攻关,完成对外培训2000人/年。8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建设基础上,建设食品安全与检测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群,以发挥本专业对社会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第四部分 专业建设具体指标及措施(一)构建校企“融合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15、模式实现“五个融合”1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与课程体系、内容相融合。与企业共建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主线,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按职业素质、行业群、岗位群设置课程,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及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有机结合。按照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对职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制定教学大纲,依据企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制定课程质量标准。学生可考取“食品检验工”、“啤酒酿造工”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形成专业特色鲜明的校企文化环境。(1)营造模拟仿真的生产性实验实训环境和教学、科技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具有鲜明校企文化特色的“硬环境”。(2)构建与职业

16、岗位工作流程或要求相融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与机制,以及与企业管理文化相融合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体制与机制,营造专业特色鲜明的校企文化“软环境”。3师傅与教师相融合,建设一支教师即师傅、师傅即教师的新型教学团队。(1)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提升综合职业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成为学生在企业的“师傅”。(2)聘请行业、企业一线优秀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将生产实践经验、新技术、岗位技能要求与专业技能相融合,使师傅成为教师。4学生与徒弟相融合,完成由“老师的学生”到“师傅的徒弟”的角色转换。学生在学校通过模拟仿真的环境,完成实训教学任务,达到中级技能水平。再通过行业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工作过程完成顶岗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使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