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知识竞赛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556113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遗知识竞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非遗知识竞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非遗知识竞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非遗知识竞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非遗知识竞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遗知识竞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遗知识竞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遗知识竞赛试题亠、判断题(正确打V,错误打X,本题共15 小题,每题 2 分)。1、“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是一回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 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X )2、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的标准有三: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传统的; 二、表现的形式必须是传统的;三、使用的材料必须是传统的。只要符合以上三 条,无论有多少其他小的改动,都可以说该项目保持了“原汁原味”。( V3、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儿,他们之间没 有必然的文化联系, 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 没有必要去考虑如何保护相 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事项。(X)4、当代科技发展太快,传统技

2、术已经严重落伍。所以,历史上创造并传承至今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没有什么科学价值可言。(X)5、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的有传承人,有的没有传承人。(V)6、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各级政府只是这些遗产的“大管家”,而不是它的真正“主人”。政府的工作应该是动员当地民众保护好自己所传承的遗产,并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与帮助。 而不是通过举办传统 庙会等方式亲自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 X )7、在非遗传承人培养方面,通过高等院校、学术机构来培养是最好的途径。( V )8、传承人对正在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能改造,但文学家、艺术家完全可以把它当成素材, 去创作新的

3、剧目或其他新的艺术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护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又能繁荣当代新文艺。( X )9、传承人日益年轻化是件好事,说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已经解决了后继乏人的问题。( X )10、我们应该提倡各地传承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如政府可以把苏绣、蜀绣、 湘绣、顾绣、粤绣等各种绣法的传承人组织到一起, 让她们彼此学习, 相互借鉴, 这样大家的进步就会更快些。( V )11、有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有一天是要死亡的,这是自然规律。所以,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简单,最稳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它们统统放进博物馆,而不要做无谓的活态保护。 博物馆式保护, 应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最主要

4、的保护模式。(X )12、当代传媒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与冲击是非常巨大的。从这一点来看,当代传媒确实是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罪魁祸首。( X )13、传统节日类遗产几乎都是从传统仪式发展过来的。所以,原汁原味的传统节日都会有规模宏大的仪式。 这也是鉴别一个传统节日是否还原汁原味,是否还有资格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标准。一个传统节日如果只剩下“吃”,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V )14、一旦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论怎么改编、改造哪怕是放弃了传统内容、传统技法、传统原料,都不会影响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属性, 更不会将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除名。( X15、保护传统

5、村落的重点是,保护当地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街道、桥梁,至于 当地流传的民间传说、 歌舞、传统仪式活动,并不在传统村落保护之列。( X二、选择题( 10 小题,每题 3 分)1、下列选项中哪个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B )A、泰山封禅B、剪纸C、孙中山思想D、摊煎饼2、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方式不包括:(D)A、认定B、记录C、建档D、封存3、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是哪一天?(B )A、每年六月第一个星期六B、每年六月第二个星期六C、农历正月十五D、端午节4、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哪一年颁布的?( A )A.2011 年 B.2006 年 C.2012 年 D.20105、国务院公

6、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在哪一年?A.2007 年 B.2000 年 C.2006 年 D、2005 年6、到目前为止,我国一共公布了几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C )A. 二批 B. 三批 C. 四批 D. 五批7、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包括什么? ( B )A. 文化遗产保护和自然遗产保护 B.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C. 有文字记载的和口头传承的文化遗产保护 D 、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8、下面哪项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主要研究的问题? ( D )A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B、为什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C、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D、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

7、报。9、下面哪项内容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分法”?( C )A、传统表演艺术;B、传统工艺技术;C、民间文学;D 、传统节日仪式10、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开发的原则不包括?( D )A、开发主体“异人”;B、开发过程政府主导;C 开发环境“异地”;D 、开发产品与非遗作品相异三、论述题( 5 个,每题 8 分)1、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 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 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 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 表性的民间

8、文化艺术遗产。2、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 历史的进步以及多种文化的交融,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的过 程中也发生着很多的变化, 当然其中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断代;传承机制有待完善; 政 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错位, 一味重视经济和外在的名声不多加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机制构建的问题。 只有这些基本问题被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才能更加良好稳定的发展。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政府的角色与定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主要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9、保护作用,就像是公安部门维护治安和医生对症下药一样。 维持他的合理开发利用、重视环 境保持它的多样性和持续性、加强它的文化效益。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更要对他们要保护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负责,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明确自己的职责并进行有效的分析与 保护。4、谈谈你对传统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认识。 现代化的中国以城镇化为发展的目标。而且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处于老龄化、 空巢化自然性颓废状态。 地方政府又因商业化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的破坏。 村民们 的认识不足、 保护乏力,也造成了传统村落和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性毁损。 作 为中华传统文明载体的传统村落,从衰败走向消亡。我觉得首先政府应该建

10、立传统村落的保护小组, 让政府部门加强传统村落及非遗的保护 宣传教育并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 其次,合理的整治、 适度开发旅游并且调动农民积极性和 保护意识。这样才能更加完善的保护他们。5、谈谈你对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理解。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 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修复一个非物质 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等) 互相依存,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 并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 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而文化生态又包括有形的文化资产和无形的文化资源, 涉及到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作为当今这个旅游资源开发遍地都是的时代, 文

11、化生态可以充实丰富旅游内容,开发新的旅 游项目,对艺术、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发掘和再利用也是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 部分。 因此,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旅游开发的互动就成为保护过程中很必要的一个环节。旅游开发,是开发什么?是独一无二的东西,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 因此一我认为真正的保护文化些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可以作为旅游中的亮点。生态保护区不是把他框起来就是保护他, 而是通过一些媒介来宣传这个意识, 让 人人都成为保护者。 而这又涉及到了过度开发的问题, 我们要在保护和发展文化 生态保护区的同时要找到一种平衡。 所以正确理解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概念, 处理 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实现生产性保护才是真正的保护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