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555098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新市徐公店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宿新市徐公店铁岭中心校 李宗瑞教材分析:这首诗是南宋出名诗人杨万里所作。题目由一种动词“宿”与一种地点“新市徐公店”构成。“宿”为住宿之意;“新市”是今湖南攸县;“徐公店”指姓徐的人开的店。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客店住宿时看到的景色。古诗中用这种方式命题的有诸多,如我们熟悉的李白的夜宿山寺,孟浩然的宿建得江,六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等,都是在写住宿某地的所见所闻。教学理念:宿新市徐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之作。诗中描写的是春末夏初诗人在店内所看到的小朋友嬉戏的天真活泼,以及菜花开放、遍地金黄、彩蝶飞舞的自然景色。在诗人的笔下,有动有静,人景交融,是出名的田园佳作。本诗的重点和难点是:体会诗的意境,体

2、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规定:、学会两个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4、培养学生运用措施理解诗句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时:1学时 一、导入揭题1、此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 春景的古诗?(学生报告,咏柳、绝句、春晓) 师:这些古诗都从诸多方面写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个美丽。今天,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课题,师读课题) 师:宿-住宿,新市:地名 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徐公,是姓徐的男人开的店 题目的意思在新市姓徐的 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齐读课题 2、你懂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3、吗?你是如何懂得的? 师:是的,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由于她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因此描写自然景物也别有风趣。 那么,杨万里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如何的画面呢? 二、赏读古诗1、学古诗之前,同窗们能不能给自己提些规定,你觉得应当学些什么内容?(学生报告)师总结,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弄清不懂的词语,能背诵古诗。 2、自主学习,课件显示宿新市徐公店全诗内容 师:自由朗读古诗,圈画出不结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把古诗读熟。 3、谁能叫出这些字宝宝、词宝宝的名字。她叫对了,就请全班同窗齐读。(出示课件:“花、”为红色,指名领读,课件2:“篱落、疏疏、急走、黄蝶、菜花”,指名领读、齐读

4、)4、再读,规定对的流利的朗读 师: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好三、赏析古诗,有感情的朗读 1、课件第一、二句闪烁,谁乐意来读一读前两句, 师:谁能试着来说一说这两句话中的词语是什么意思(学生报告)师补充: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未成阴-还没有成为树阴。 谁能来说说这两句诗写的是什么的意思?(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深远的小路,数头的花已经落了,树叶不是很茂盛,因此还没有形成树阴) 读了这两行诗,你眼前仿佛浮现什么景象?课件显出春末初夏图,这给你如何的感受?课件显出“静”。 你觉得如何读能显出它的幽静?(学生回答,师范读),请你根据教师的停止画出节奏,(出示课件节奏)

5、请你们也试着读一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竞赛读,指名读,生评价) 2、课件第三、四句闪烁,请同窗们在小组内学习后两句 (出示幻灯片)这两句诗讲的是什么?读了这两行诗,你眼前又浮现如何的景象?划分节奏3、学生报告学习方式和收获,局限性之处教师补充(孩子们使劲的追赶黄色的蝴蝶,飞到菜花当中怎么也找不到了。)其她小组评价 4、提问:寻,寻找的意思,为什么说寻找还无处寻?(黄色的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中,颜色差不多) 5、这两句写了小朋友捕获蝴蝶的情景,体现了诗人爱慕的心情。报告划分的节奏,再请这些同窗读一读。 三、创新练习 (一)1、我说诗意,你对诗句(同桌练习) 、请同窗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欣赏古诗(出示

6、课件,显示诗文和景色图,欣赏配乐朗读。你眼前仿佛浮现什么景色?)学生报告(几种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蝴蝶飞入了菜花中,只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3、在打开课件中的音乐,学生配乐朗读。 (二)、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情意盎然,布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笆、小路、小朋友、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绿、黄)3、学生动手绘画 、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 四、课外延伸 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的描写,发挥想象。题目为捕蝶。 今天这堂课(指板书)同窗们学会了读诗读会了诗,还朗读好了诗,并且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给古诗配上美丽的图画,你们学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牢记在心吧。配乐集体朗读古诗。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