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551843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皖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皖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皖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皖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皖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皖西名校2019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里说“按传统的说法,夏从禹开始,到桀灭亡,共有十四世、十七王,经历了四百多年。但按古老的传说来看,夏王朝的建立者不是禹,而是他的儿子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B. 传统的说法都有利于历史研究C. 对夏朝的历史认识还有待于考古学和史实材料的研究D. 夏朝从禹开始是因为其子启继位,破坏了传统的禅让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

2、题。依据材料可知,对于夏朝的记叙传统说法和古老的传说有一些不同,但是部分信息是相同的,这说明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A选项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传统的说法中也存在错误信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说法都有利于历史研究,该说法过于绝对,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依据材料可知,对于夏朝的记叙传统的说法和古老的传说有出入,因此对夏朝的历史认识还有待于考古学和史实材料的研究,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是传统的说法将禹作为夏朝建立者原因,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2.据考工记的记载,制木器的工人有七种,制金属器的工人有六种,制皮器和设色、刮摩的工人都有五种,制土器、陶器等的工人有两种。这表明春

3、秋战国时期A. 手工业和商业发达B. 手工业得到发展C. 民营手工业发达D. 打破了官府对手工业的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较多,说明该时期手工业得到发展,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商业发达的内容;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官营手工业,不是民营手工业;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打破了官府对手工业的控制,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

4、罚。这些规定A. 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B. 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C. 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D. 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是为了保证生产工具的顺利使用;对偷盗耕牛的判罪及规定牛的繁殖率,均是出于重视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这些规定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材料不能得出,排除。点睛:本题的解答要注意材料中秦律的规定针对的具体事项:铁犁和牛耕,从铁犁牛耕与中国传统农业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正确答案。4.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

5、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 都城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B. “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C. “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 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城市的问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截然不同”等字眼意在强调都城布局其实已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国古代的都城一直体现皇权至上 ,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是在北宋而非南宋,选项B

6、不符合题意,排除;“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在北宋而非南宋,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5.在万历十五年中黄仁宇评价李贽时说“少数评论者,竟说李贽站到了下层民众的立场上,批判了剥削农民的地主阶级。这种论调自然更属于无稽。如果在某些地方批判了他的地方官僚朋友,那也只是着眼在私人的性格和品德,而从没有提到经济立场。”这表明作者A. 完全否定李贽的思想精神B. 认为

7、李贽的思想仍属于旧思想体系C. 认为李贽的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关系D. 李贽的思想不具有批判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少数评论者,竟说李贽站到了下层民众的立场上,批判了剥削农民的地主阶级。这种论调自然更属于无稽。如果在某些地方批判了他的地方官僚朋友,那也只是着眼在私人的性格和品德,而从没有提到经济立场。”可知李贽依然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并未批判地主阶级,这说明李贽的思想仍然属于旧思想体系,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黄仁宇认为李贽从私人性格和品德的角度批判了地主官僚,他并非完全否定李贽的思想精神;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李贽思想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D选项错误,依

8、据材料可知,黄仁宇认为李贽从私人性格和品德的角度批判了地主官僚,他的思想具有批判精神。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6.我国古代的正史,记载的往往是一些“政界要人”、“国家大事”,但梦溪笔谈却不是这样,它关注的就是那些草根。在历史上,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却被称为“沈存中法”(沈括字存中),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偏见:沈括毕竟是一个官僚,这个身份的受认可度不是毕昇这个布衣可以相比的。这表明A. 梦溪笔谈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转型B. 中国正史记载的都是大人物C. 毕昇的发明被沈括剽窃载入史册D. 反映当中国社会重道轻器的社会环境【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古代中国重视学识、轻视技术、重视权贵、轻

9、视工匠,这反映了中国社会重道轻器的社会环境,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梦溪笔谈关注社会底层只是个例,不能反映中国社会的转型;B选项不是题干主要表现的内容,错误;C选项错误,梦溪笔谈对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进行了明确的记载,沈括并未剽窃毕昇的发明,该选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7.“内阁”是明朝初年设立的皇帝咨政机构,后来权力逐渐增大,最终实际上成为明朝行政中枢。据此对明朝“内阁”理解正确的是A. 协助宰相为皇帝提供顾问B. 实为解决中央集权弊端而设C. 批答奏章代皇帝决策政务D. 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权【答案】D【解析】【详解】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后出现内阁,故A项错误。“内阁”目的在

10、于加强皇帝专权,故B项错误。“内阁”并非决策机构,故C项错误。“明朝初年设立的皇帝咨政机构,后来权力逐渐增大,最终实际上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可知内阁实际上代行宰相之职,故D项正确。【点睛】明朝的内阁就相当于皇帝秘书,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发展到后来有点类似丞相了。西方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中央政府。它们本质的区别是服务的社会制度不同,前者是封建专制,后者是资本主义制度。8.李鸿章在复陈招商局务片中说“遵查轮船招商局之设,系由各商集股作本,按照贸易规程自行经理。惟因此举为收回中国利权起见,事体重大,有裨国计民生,故须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这表明A. 轮船招商局为政府出资的官营企业B.

11、 轮船招商局为商人自筹股资,具体经营C. 清政府开始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D. 清政府大力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遵查轮船招商局之设,系由各商集股作本,按照贸易规程自行经理。”可知轮船招商局是商人自筹认股,具体经营,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遵查轮船招商局之设,系由各商集股作本,按照贸易规程自行经理。”可知轮船招商局是商人集资创办的企业,不是政府出资的官营企业;C选项错误,轮船招商局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建的,而清政府开始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李鸿章的建议,并未表明清政府的态度,依据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才开始放宽

12、民间设厂的限制。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9.中国近代通行原则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界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超过时必须靠路左。1945年左右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城市交通规则。这说明A. 近代中国人主动学习西方文明B. 中国近代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C. 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甲午战争后D. 中国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国民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体现出美国交通意志强加于中国的特点,说明中国近代交通变革带有殖民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材料中交通规则改变是美国强制行为,不是国人主动学

13、习,故A项错误。“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说明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城市交通规则制定不能说明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故D项错误。10.康有为把西方的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和中国儒家经书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认为社会历史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顺序前进的。据此可知,他眼中的“升平世”是建立A. 君主专制B. 君主立宪C. 民主共和D. 人民民主【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康有为维新思想所学可知,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

14、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因此康有为眼中的“升平世”指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君主专制指的是康有为眼中的“据乱世”;C选项错误,民主共和指的是康有为眼中的“太平世”;康有为理论中并未涉及人民民主,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1.有人说“当专治王朝在面对内忧外患的难题,行政运作力无法有效解决问题,社会对王朝的统治力开始产生怀疑,使得王朝的延续面临存续危机时,为纾缓社会压力,王朝往往释放一些原本属于一人或少数人专断的权力,而让社会大众对于国家决策过程增加参与力道,让人民感受他的意见有成为政策之可能。”下列哪一事件属于

15、这种环境下的产物?A.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开始放松对民间办厂的限制B. 1905年,清王朝废除科举制,采用新学制C. 1906年,清政府开始“预备立宪”D.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王朝往往释放一些原本属于一人或少数人专断的权力,而让社会大众对于国家决策过程增加参与力道,让人民感受他的意见有成为政策之可能。”解读选项内容可知A选项错误,清政府放松民间办厂的限制是经济方面的变革,不是增加民众对于国家决策过程的参与力道;B选项错误,废除科举制,采用新学制是教育方面的改革,不是增加民众对于国家决策过程的参与力道;C选项正确,“预备立宪”是清政府仿效西方君主立宪制度,增加民众对于国家决策过程参与力道的政治变革;D选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不是专制王朝,与题意无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2.20世纪三十年代,沈从文在长河中写到“会长原是个老申报读者,二十年来天下大事,都是从老申报上知道的。新生活运动的演说,早从报纸看到了。这些弄船人一上岸,在崭新规矩中受军警宪和小学生的指挥调排,手忙脚乱会到何等程度,说不定还以为这是革命!”这反映A. 申报在当时影响比较大B. 新生活运动缩小了城乡差距C. 申报属于官方媒体D. 新生活运动消除了旧的生活陋习【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